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专业化建设

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486 浏览:57727

【摘 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制度先行,通过分工的专业化和岗位制度本身的完善两方面进行辅导员专业化建设.

【关 键 词 】辅导员 专业化建设 分工专业化 岗位制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0061-02

一、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制度从实施以来走过50多年的历程,学生辅导员角色已经从最初的学生政治引路人,演变为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但高职院校传统的体制不适应新形势,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职业声望低、职业寿命短,从业者进退两难.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现状如下:

第一,职业认同感差.当前,绝大多数学生辅导员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成就感,对自己的工作前景缺乏信心,主要表现在:重学术和科研而轻学生工作;学生工作烦琐而杂乱,事事都必须亲躬亲为,难以激发工作热情;辅导员工作还包含管理学生的日常安全问题,这让学生辅导员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第二,职责定位不明确.由于工作性质和职能的关系,辅导员的工作难以定位,常常存在着多头管理及职能重叠的现象.学生辅导员从人事上而言隶属于系部,但其他行政部门例如后勤处、教务处等也有权利安排辅导员的工作.

第三,评价体系缺失.由于育人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难以量化的工作,学生辅导员工作同样如此.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执行绩效管理,但对于辅导员岗位的考核标准都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虽然辅导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工作业绩难以指标化,进而反映在职称评定对辅导员岗位的缺失上,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第四,待遇较差,流动性大.学生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但学生工作不像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有具体的成果得以展现,这影响了其待遇和晋迁,很多求职者把学生辅导员岗位作为进入高校的跳板,3年任期满后,90%的学生辅导员选择了调到其他岗位.

第五,缺乏对口培养.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的培养有其片面性,过分强调学生辅导员的政治素质,而忽视了其对学生思想深层次的理论解惑或阐释的能力.然而,学生辅导员为满足从教育者向陪伴者,从说服者向倾听者,从评价者向引导者的转变,更需要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方面的业务技能的培养.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为改变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现状,必须加强其专业化建设.专业化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分工的专业化和岗位制度本身的完善.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包括学生辅导员的职业岗位的分工专业化和学生辅导员岗位制度的完善两方面内容.

(一)学生辅导员的职业岗位的分工专业化

学生辅导员专业化是学生辅导员发展的趋势,然而在专业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学生辅导员分工不明确的现象.从个人角度而言,术业有专攻,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学生辅导员由于是以系为单位进行管理,必然出现各系各自为政的特点.从大局而言,学校又希望某些时候能统一管理以确保全校性的政策得到最直接的贯彻,所以从管理学的角度而言,学生辅导员无疑处于横向(各系部的内部管理)和纵向(学校的统一管理)矩阵管理的结点上,同时受到纵向和横向主管的双向管理,他们常因为领导意见的不同而无所适从.然而矩阵管理无论在企业和学校的管理中都是客观存在的,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从矩阵的源头入手,即主管领导要讲究专业分工,突出各自专业价值,不同的事项应该由合适的专业部门进行管辖,而不是讲究一言堂.为此,应明确制定合理化的职责制度,简而言之就是职责的分工明确化.图1为高职院校典型的直线职能式科层制组织结构.

从图1可以看出,该组织结构属于命令传达式的结构,命令从高到低依次传达,突出了学校对学生工作集中统一的领导权,自上而下的职权关系保证了信息和命令的传达与执行;体现了对直线主管负责、为学校为工作中心的怎么写作取向.学生辅导员作为底层的执行机构,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和烦琐的事务,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格局中,学生辅导员能否胜任落实到基层的全部工作任务就成了关键.事实证明,依靠这套垂直系统,最终由辅导员来完成各项学生工作任务是他们难以胜任的.同时,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学生工作规模过小,常常是一个辅导员负责一个年级的学生工作,人员配置不足,辅导员和学生人数的比例远远超出了教育部规定的1∶120,因此必须首先从分工明确的角度来重新确立辅导员的职责.

从图2可以看出,对各项职责分工的细化和怎么写作部门的归口管理,极大地减轻了专业辅导员的负担,而大学生怎么写作中心的建立,改变了学校工作中长期以来以学校为中心的“本位思想”,明确了为学生怎么写作的指导方向,各个职能部门不但分工明确,而且直接面对学生怎么写作,减少了不必要的烦琐环节,并且可以从学生中得到最直接的反馈意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方式.因此,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怎么写作的职能,就需要从完善辅导员管理制度的运行机制上着手,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改变辅导员忙于应付日常事务性工作的现状.

分工专业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辅导员根据分工完成相对单一的工作,从客观来说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力资本.从主观来说,辅导员能发展自己侧重的专业领域,并把专业发展到学术和教学领域,那么每一位辅导员都会拥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在解决了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差的问题的同时也稳定了辅导员的队伍.

(二)学生辅导员岗位制度的完善

目前大多数学校学生辅导员岗位改革一般的做法是许诺给辅导员任期3年后转岗等优惠条件,但这些恰恰是导致学生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诱因,使得学生辅导员队伍流失严重.高校应从根本上稳定学生辅导员队伍,通过完善学生辅导员岗位制度,将有经验的学生辅导员留在辅导员队伍里.岗位制度的完善涵括了以下四方面内容: 1.不断完善聘用机制.聘用机制是学生辅导员岗位改革的“准入证”.学院与学生辅导员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双方聘用关系,合同明确学生辅导员的聘用及解聘条件,形成不称职的学生辅导员能及时淘汰出局,优秀人才能被不断地吸纳进来的良性循环机制和督促双方履行义务的约束机制.

2.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合理的考评机制是完善辅导员岗位制度的核心.首先,考核工作应体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其次,学生辅导员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要科学合理,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突出专业特点.

3.设置面向学生辅导员的职称晋升机制和岗位津贴.高职院校教职工的晋升途径主要是行政职务或专业技术职称,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的最高行政级别一般是科级,但从学生辅导员的分工专业化角度,采用高校教师专业职称系列更适合辅导员专长的发展,但不能笼统地套用高校教师系列中如教学若干学时,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等条例.辅导员职称的晋升首先考虑学生辅导员专业方向的发展,也顾及学生辅导员以学生工作为主的现实状况,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各学院根据学生辅导员工作实绩、学历、工作年限及专业成果实行四级职级制,即助理、一级、二级和.二是为学生辅导员的晋升提供一些可量化的考核标准,这是改革学生辅导员职称机制的核心.例如,学生辅导员需承担少量课时并完成一定班级数的日常工作等.三是学生辅导员任职必须首先通过统一的辅导员培训并考取相应的辅导员资格证,获取资格证后自动转为助理辅导员.四是一级待遇相当于讲师系列,二级待遇相当于副教授级,待遇相当于教授级.五是在实现四级职称制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岗位津贴,其标准可参照教师职称津贴设定.


4.完善学生辅导员职后培训制度.学生辅导员分工专业化需要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做支撑,因此必须不断完善职后培训制度,其包括:一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辅导员所在学校性质制订切实有效的培训计划,例如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培训内容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根据分工原则培训不同专业方向的辅导员.二是学院根据每一位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实际,分层次、分阶段定期提供进修机会.三是培训方式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汲取国外的有益经验,重视现代教育技能培养.四是培训形式与聘任、评估相结合.五是在培训中注重素质拓展训练.此外,由于学生辅导员承担了过重的学生工作压力,培训不仅要关注业务素质方面,更要重视解决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将其作为学校师资培训的重要方面,纳入在职教师培训进修体系中.

【参考文献】

[1]朱文杰.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冯森.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9)

[3]王庆如,孔颖.人本理念:美国私立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显著特征[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7)

[4]艾楚君.不容忽视的关注: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9)

[5]邱瑞婵,张培玉.关注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的心理健康[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3)

【作者简介】冯道宁(1978- ),男,壮族,广西都安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系副教授;彭 颖(1973- ),女,瑶族,湖南江永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工程学院副教授.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