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为结核病控制带来新的前景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124 浏览:59585

结核病是当今全球范围最具有临床意义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是成年人最主要的传染性杀手.每年全世界约有一千万新发病人,约有三百万人死于结核病,它是单因素所致的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结核病主要影响世界上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城市中的贫困人口,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结核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致死性结合,加快了结核病的流行进程.

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如链霉素、对氨柳酸、氨硫脲、异烟肼等相继问世,开创了结核病治疗的化疗时代.在70年代前,对病人的管理主要采取住院治疗,当时的疗程大多是12~24个月,多数病人无力长期住院治疗,因此疗程后期以及相当一部分因各种原因不能住院治疗的病人不得不在门诊接受治疗,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对医嘱的依从性较差.基于这种情况,为了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及便于管理,迫切需要缩短疗程.60年代,利福霉素类药物的问世,及基于对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的作用的认识,许多研究者开始进行不同抗结核药物组合以及不同的治疗疗程试验,John Corfton爵士、Wallace Fox博士和其他一些研究者的实验,促使短程化疗的出现,也就是现今世界卫生组织推行的6~8个月的治疗计划,这种有效方案使结核病治疗缩短了一半时间.

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结核病控制带来新的前景,结核病控制将继续受分子生物学发展之惠,在结核病的分子发病机理、分子生物学诊断、易感个体的基因治疗、新型抗结核药物和疫苗的研制、耐药的分子机制等诸多方面都将得益于分子生物学之发展.在进一步加强对已有的科学方法和技术进行推广普及的同时,将充分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作用,着重开展应用性研究和有关的基础、临床研究,面对在人类历史上肆虐数千年的结核病,需要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卫生经济学和社会医学等领域的合作和相互促进.在人类消除结核病的漫漫历程中,科技的发展将为下一世纪的结核病控制带来巨大效益.

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研究

成果简介:该成果采用显微镜痰涂片检查为主要确诊方法,凡有咳嗽咳痰三周以上及咯血等可疑肺结核症状胸透有异常阴影者,留取即时痰、夜间痰、清晨痰三个标本作痰涂片检查,结合X光胸片定诊.根据各种抗结核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化疗的生物学机制等化疗基本理论,突破了传统的长程化疗和每日用药的方式,创造性地制订两阶段全程间歇短程化疗方案,并根据药代动力学测定和临床实践验证,所用药物全日量一次服用要比每天分2-3次服用显示更好的高峰血浓度和疗效的新观点.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项研究结果,证明项目的技术方法科学、有效,对结核病控制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研究

成果简介:该成果是用含第三代氟喹诺酮――司帕沙星(SPLX,SP)联合其他3种以上患者未用过或敏感药物;并以含氧氟沙星(OFLX,O)方案作对照,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痰菌阴转及肺部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等情况.

探讨该方案合理性及其疗程、适宜剂量、不良反应,和在控制MDR-TB的应用前景.该方案治疗MDR-TB疗效好,痰菌阴转率高,药物剂量小,疗程短,不良反应少,远期复发率低,患者依从性强,有利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治.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成果已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小儿结核病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

成果简介:该成果通过对小儿结核病的临床特点的研究,总结出小儿结核病可有五种表现形式,特别是提出的小儿结核杆菌L型特点,减少误诊误治率.检测小儿血和CLAM抗体,特别是脑脊液LAM检测,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配合头颅CT、CST动态观察,解决了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问题.发现卡介苗接种配用腺苷可提高巨噬细胞抗结核杆菌效能,为小儿结核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结核病治疗性疫苗实验研究

产品简介:该产品应用于人群及动物结核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该项目拟建立小鼠结核杆菌感染模型,构建编码结核杆菌分泌性蛋白Ag85B等抗原的DNA疫苗;通过观察正常动物、感染动物体内产生针对结核菌抗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及病理改变、器官荷菌量等指标,确定该疫苗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抗结核病新药异福酰胺胶囊

产品简介:该制剂具有较强的抗结核作用,可克服单一抗结核药物易产生耐药性的缺点,代替单方制剂联合用药,方便患者服用.同时,该药胶囊以原粉直接填充,可长期保持晶型不变,保证良好的生物利用度,确保疗效.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结核病控制项目社会经济学评价

成果简介:该成果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比较初、复治病人成本效益比,应用伤残生命调整年(DALY)方法,疾病经济负担分析,边际投入分析.管理学评价发现病人发现率是影响结核病疫情控制的主要因素.世行项目综合效应优于其他项目.世行项目的诊断延误低于其他地区.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中药抗痨散在结核病治疗中应用研究

成果简介:该课题旨在观察抗痨散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自拟抗痨散以补益脾肺,扶正杀虫.在同一条件下,用抗痨散配合化疗(实验组)与安慰剂配合化疗(对照组)分别治疗肺结核60例,观察并比较二组的临床疗效.实验研究表明,抗痨散可显著提高激素免疫抑制小鼠的SRBC-DTH值,明显减轻CTX所致小鼠脾器官充血水肿,降低Spleenindex,抑菌实验表明有一定的直接抑制结核菌作用.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成果说明抗痨散配合化疗治疗肺结核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抗化疗药物的组织损害、改善微循环和直接抑菌作用有关.

结核分枝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成果简介:该研究从采用IS6110RFLP的方法构建结核分枝杆菌标准DNA指纹图谱,GelCompar4.1软件聚类分析这些指纹图谱;到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和分枝杆菌散在重复单位(MIRU)分型的方法分析结核分枝杆菌的遗传学特性,共完成近1000株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分型工作.另外还分析了一个结核分枝杆菌家族-北京家族(Beijingfamily),也称北京基因型(BeijingGenotype),发现该基因型菌株在我国目前的流行程度平均为53.5%(236/441),各区流行程度不同.同时提出了基因分型的策略.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结核病分子诊断新技术研究

技术简介:该技术针对在分枝杆菌分子菌种鉴定方法、结核抗体联合检测、结核菌分子药敏试验方法、分枝杆菌菌株库和基因库的建立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国内外首先采用PCR-RFLP方法快速分析embB306位子特定位点的突变;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rpsL43位子特定位点的突变;采用PCR-RFLP和巢氏PCR-RFLP技术直接检测结核病临床标本中和EMB耐药性;发现了7种未见报道的新的突变位点.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成果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HIV/AIDS患者合并结核病预防和临床研究

成果简介:该课题为国内外首次对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进行系统的、较综合性的预防及临床治疗研究;为国内外首次对HIV/AIDS患者进行异烟肼预防结核治疗,并取得可喜结果.较早提出当CD4<200时,PPD试验反应阳性率最低;为国内外首次提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HIVRNA定量值明显高于未合并结核病的艾滋病患者;为国内外首次提出抗结核与抗HIV病毒治疗应同时进行;为国内外首次详细研究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利福喷丁对结核病预防治疗研究

成果简介:研究选择利福喷丁并混用其他抗结核药物,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了解结核病高危人群接受含利福喷丁方案的预防性治疗情况,进而筛选最好的结核病高危人群预防性治疗方案.国际防痨联合会报道单独使用异烟肼6~12个月方案预防性治疗结核病的坚持用药率为30%~70%.由于利福喷丁的长效作用,可以减少服药次数、缩短服药时间,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经研究发现含利福喷丁方案可接受率为83.9%,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7.2%,活动性肺结核2年累积发病率为2.97‰,较未服药组发病率明显为低,可使结核菌素强阳性患者减少发病85.93%.其中单服利福喷丁是最优的结核病高危人群预防性治疗方案.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肺结核患者原始耐药监测报告

成果简介:该研究为了解长春市肺结核患者的原始耐药情况,以便对该地区结核病控制工作的评价和今后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该次采用随机抽样耐药物监测报告方法,包括总原始耐药率、耐1、耐2、耐3、耐4药物总耐药的监测,同时与临近省市(沈阳),疫情较重省市(河南)及全国结核病抽样流调报告结果相比较,且进行长春市肺结核患者原始耐药疫情分析.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项监测为长春市或长春地区乃至吉林省防治治病科的防治对策,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该项在结核病学科属应用性研究,学术价值高,对结核流行病学及临床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分子鉴定研究

成果简介:该课题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敏感、准确的分枝杆菌属菌种新型鉴定方案,用于结核病病原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结核病防治.建立了分枝杆菌快速(仅为3天)、简便、准确的分子鉴定方案;首次报道痰标本简化法处理后直接以探针杂交化学发光检测,解决了探针杂交检测临床标本敏感性低的难题;首次报道用PCR-RFLP技术对常规方法种间难区分的结核分枝杆菌、鸟一胞内分枝杆菌、偶然一龟分枝杆菌等3个复合群在基因型上鉴定至种水平,并提出了各菌种有其独特基因型的新见解;首次获得脓肿分枝杆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组IGS序列;从术后暴发感染中分离的两株脓肿分枝杆菌被选为国家标准株.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成果填补了国内无脓肿分枝杆菌代表株的空白.

新发涂阳肺结核化疗方案及开展DCTS研究

成果简介:该课题组对济南市四个县结防机构登记的337例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给予6个月不住院间歇化疗,并实施全程监督管理.通过病人强化期、疗种结束量痰菌阴转率、药物副反应率,病人随访2年痰菌复发率,分析化疗方案治疗效果.进行DOTS实施性分析研究,总结DOTS取得成效,找出了存在化疗方案效果.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研究为济南制定结核病控制规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济南今后更好地推行DOTS打下坚实基础.

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研究

成果简介:该课题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为对照菌株,50例耐RFP(单耐和多耐)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12例RFP敏感菌株,35例耐RFP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结果为:50例耐RFP菌株中有45例PCR-SSCP条带与结核分枝杆菌H37RV条带有明显差别,与药敏试验结果对比PCR-SSCP检测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100%,12例敏感菌株H37RV条带一致,35份肺结核病人痰标本,21份痰PCR为80%.

所处阶段:初期阶段.

传染性肺结核流行趋势研究

成果简介:该项目调查全市肺结核患病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痰涂阳患病率、痰涂阳培阳患病率;不同人群及不同地区的结核病流行特征;结核菌素试验;流行趋势研究疫情控制方法.结果显示,我市患病率172.21/10万,涂阳患病率41.89/10万,估算有6165人肺结核病人和1999例涂阳肺结核病人,15个流调点中只有4个点没有病人,即全市99%以上村或相近1500人的城市居民点皆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80%以上农村有传染病人.各县(市)区患病率和涂阳患病率差别很大.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结核患者全程督导化疗微机管理研究

产品简介:该课题旨在研究对结核病人全程督导化疗实行微机管理在结核病临床和防治工作中的价值.它的技术关键在于所开发的微机管理软件,运用微机独特的存储、统计数据,进行大样本资料处理的功能,重点研究开发具有特定程序的结核病人全程督导化疗管理微机软件,将所设计的结核病人全程督导化疗的管理更加规范、合理、简便、高小,利于DOTS策略的实施,最终达到提高治疗率、减少复治病例、减少传染源、减少结核病发病率的目的.达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CT影像临床研究

成果简介:该项研究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中期CT影像特点以渗出性病变为主,而晚期以脑积水为主.主要病变为渗出性病变、阻塞性脑积水、结核球,其次是脑萎缩,脑血管炎及脑梗塞,硬膜下积液及钙化.该组中年龄小的中重度脑积水患儿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加重预后较差.说明结脑所致脑积水的程度与病程成正比,与年龄相反.该组死亡8例,均死于脑积水并发脑疝.CT平扫有时较难确认脑实质内早期结核性粟粒或结核瘤.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组11例儿童结脑中晚期和慢性期CT见基底,结核瘤内及病变累及的脑膜处出现斑点状、串珠状及线条状钙化,此征象是辅助诊断结脑较好佐证.

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表位疫苗研究

产品简介:该项目表达结核分枝杆菌保护性蛋白或其T细胞表位的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构建T细胞表位疫苗,然后验证效果.该研究对于研发可替代卡介苗或合用提高保护效果的疫苗,用来预防人结核病或奶牛的结核病,奠定重要的基础,研究构建了表达结核38kDa蛋白的T细胞表位和Mtb8.4-Ag85B的T细胞表位疫苗,构建了结核菌蛋白Ag85B和Mtb8.4分别与GST的融合表达的DNA疫苗,利用人白细胞介素-2的信号肽作为结核菌蛋白的信号肽,利用hIL-2表达质粒与结核DNA疫苗进行联合免疫及效果研究,pIL-2与pVS84联合免疫的效果与BCG免疫的效果相当.

所处阶段:初期阶段.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