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走红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004 浏览:141575

摘 要:《中国好声音》在选秀节目泛滥的今天一炮走红,获得了连续13期同时段收视率排名第一的好成绩,掀起了一阵全民讨论的狂潮.它富有特色的节目内容安排,以及独到的经营模式是它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从《中国好声音》传播的过程入手,运用相关的传播学理论知识,分析它走红的原因,并梳理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给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及办法.这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关 键 词 :中国好声音;传播学;媒介经营

一、引言

2012 年夏季多家卫视十余档音乐节目集体开播,是 2005 年"超女"创下第一个高峰之后,选秀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中国好声音》在7月13日在浙江卫视正式开播.《中国好声音》的收视率在节目播出的第二期就开始蝉联了同时段收视率的全国第一.在9月30晚上的巅峰之夜收视率达到了百分之六.值得一提的是: 国家8月10日发出了一个通知--《关于表彰2012年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的决定》,全国有18个电视栏目受到表彰,《中国好声音》作为最年轻的栏目榜上有名.节目在播出期间《中国好声音》在新浪微博实时热词排行榜一直榜上有名,而且不止一天名列榜首.其中,是在9月30日新浪微博的《中国好声音》的热议指数为140多万,也就意味着,在这一天,有140万条关于《中国好声音》的微博.另外据统计共有590多万网民发微薄评论《中国好声音》.这种种的数据无一都不在说明一个现象,《中国好声音》火了!

二、《中国好声音》走红的原因分析

2.1.新颖的节目模式和金牌的制作团队

《中国好声音》源于荷兰节目 《The Voice of Holland》(荷兰之声),因其强大的影响力和受捧度,以及其创造的收视奇迹,此后许多国家纷纷效仿.浙江卫视看准了《好声音》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不惜花费高额节目制作和推广费获得版权.《中国好声音》忠于原版,在对原版改动不大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稍微加以本土化修饰.《中国好声音》 节目郑重承诺,将积极响应的号召,以振兴中国乐坛、培养未来巨星为己任,力争让四位明星导师找到具有天赋才华的人.

《中国好声音》启用了金牌制作团队,曾操刀《中国达人秀》的导演金磊;音响总工程师金少刚;王菲的录音师李军;前"零点乐队"贝斯手王笑,及多次为那英、孙楠伴奏的键盘手刘卓,所有学员演唱的歌曲,全部由专业团队重新编曲.《中国好声音》一共架设了26个机位,每集不到90分钟的节目,调用素材量近1000分钟.

2.2. 亲切、真诚、负责的四位导师

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作为中国流行音乐的标志性人物,各自成就斐然.他们的尊重选手、真诚相待、悉心指导,以及对人才的珍惜和尊重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以自己多年的经验来充分挖掘人才,在与选手们的亲切交谈中了解他们各自的梦想,并尽自己所能帮他们规划未来的道路,从而帮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与以往选秀节目评委的过气、毒舌不同,导师的形象塑造和传播都非常出色四位导师分别是不同音乐元素的代表.长期主持综艺节目的庾澄庆袁走搞笑路线;学院派大师刘欢保持沉稳风格,当好定海神针;那英本色演出袁走大气豪爽范儿;而草根出身的杨坤掀起面纱来,展现的是在音乐面前感性和幽默的可爱形象.没有预设脚本,节目氛围到了,导师就会真情流露.没有野毒舌冶,不是挑剔,更多的是赞许和鼓励,这不仅是节目的看点,同时也释放出正能量.

通过"使用与满足"的定理来看.歌声与梦想,是贯穿节目始终的精髓,将受众的内心俘获,加之节目形态真实、真诚等元素,让受众对它不爱都不行.每个人都有梦想,音乐可以为大众疗伤,每个人都渴望真诚的情感展现.所有这一切都给受众一种看到自己影子的感觉,从中获得自我认知的满足.中国好声音从首播就获得高收视率到第二期获得收视冠军,并且在网络等其他媒体获得高关注度和持续热议,正是因为该节目满足了受众的许多需求.

2.3.独具一格的赛制和水平出众的选手

《中国好声音》的赛制分为四大阶段,即导师盲选、导师抉择、导师对抗、 年度盛典.既有导师与选手的互相选择,又有导师对选手的全面培训,还有选手间的竞争,可谓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中国好声音》没有采取海选方式,大多数参赛者是以"小圈子推举"的方式产生的,因此其中不乏有专业或从业背景选手,更有选秀专业户《中国好声音》的节目中,几乎每一位选手都是难得的实力唱将,让观众大饱耳福.每位选手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都拥有让导师观众尖叫的强大实力.正因为这样的背景,《中国好声音》一改之前多数选秀节目中存在的选手实力曾差不齐、选手炒作严重等不良现象,以强大的选手阵容博得了观众的喝彩,但选手身份对比赛公平性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导师背对选手,只听歌声做出判断,在贯彻展示好声音的原则.

2.4.敢于创新的经营模式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不单在于它的内容设置上,它在经营方式的创新与决断也不容小视.《中国好声音》节目的宣传总监陆伟曾不无自豪地说该节目是中国电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的制播分离.所谓制播分离,就是指把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生产完全剥离出去,委托给社会上的其他实体去完成,电台、电视台通过购写社会上的节目,或开放时段去实现播出,即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社会化生产和全面流通.如今《中国好声音》则抢先一步,实现了彻底的制播分离.如果节目很成功,广告翻倍.节目收视率越高,获取的利润越大,双方可以分配的利益就越多.另外,不会限制你对节目的投入.为了更高的收视率,必须提高节目的品质,以及必须请非常专业的明星、制作人员.所以这种制播分离的模式,就不是有意识地节流,而是去开源.制作成本上不会吝啬,而是要想办法把节目质量做出最高水平.


三、《中国好声音》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好生意"背后的社会责任感不容忽视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需要投入的地方很多,需要关心的人更多.在很多偏僻的山村.《中国好声音》应该关注多多关注山区,如果把选手带到这样艰苦的地方,每人教孩子唱一首歌,广告商和电视台从巨大的广告投入和收益中.大众传媒在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应该重视其社会价值的体现,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担起应有的责任,媒体作为"社会公民",传播真、善、美是其应尽的社会责任.

3.2."一夜成名"的公众误导性应引起重视

前面说过,评委"盲听"可以说是《中国好声音》的一大看点,这看似很公正的评选方式背后,还是不免会有一些弦外之音.一些选手因为好声音而一夜走红,这些现象都会对那些涉世不深的年轻人产生一定的误导,就会对参加类似的大众选秀节目更加痴狂,年纪轻轻就想着参加各种选秀节目,梦想着一夜成名等等.

其实,现在看到的这些选手,在追求音乐和歌唱梦想这条道路上,也是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艰难和挫折的.《中国好声音》忽视了这方面的积极正面引导.如果走入舞台背后,让参赛选手的身边的人从不同侧面,展现选手艰难学艺的成长之路,对观众来说更有启发性,对于《中国好声音》来说,这是能够带给观众持久音乐享受和真正感人故事的重要方面,这样才能引导大众真正关注"好声音"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