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医院的演变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902 浏览:141360

二十世纪30年代,一个美国人写了一篇所谓《中国医学通论》的文章,他说中国是文明最早的国家,最奇怪的事是欧美人没来之前,竟没有医院类似的组织.这个论断其实说明了他对中国知道的太少了.

中国类似医院的组织最迟在汉朝元始二年(公元2年)就已经有了.那年黄河一带发生旱灾,瘟疫流行,皇帝刘衍(音看)选了适中的地方,较大的屋子,设置许多医生和药物,免费给老百姓治病.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立的临时时疫医院. 又到了延熹五年(公元162年),皇甫规被提升做中朗将的官,率领大队人马,在甘肃陇坻一带作战.适逢着军队里疫病流行,死亡率高达30―40%.皇甫规便租赁大批民房,设置医药,把病员都集中起来一起治疗.他还每天去看士兵们的病,得到全军的热爱.当时军队中的这种医疗组织叫做“庵庐”,也就好比现在的野战医院. 南齐永明九年(公元491年),吴兴一带大水,疫病流行,竟陵的王萧把自己住宅拿出来,设医置药,收养贫病,这可能是中国私立慈善医院的最早形式.


北魏太和21年(公元497年),孝文帝(元宏)曾在洛阳设立“别坊”,派遣了四个医生,购备许多药物,凡是贫穷害病无力医疗的,都可以在这里来就医.在永平三年(公元510年),南安王(拓跋余)命令他的太常官选择适中地方,宽敞房屋,遣派医生,备办药品,凡是有疾病的都住在里面治疗,这可能是公立慈善医院的最初形式. 唐朝的医院都叫做“病坊”,大约在开元20年(公元733年)就开始有病坊的名称了,这时的病坊大多都是设在庙宇里的.不仅是长安、洛阳这样的大城市有,就是其他各州亦有设立.

因为病坊设在庙宇,主持人多属僧尼,在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李泸)曾一度毁销庙宇,颇影响了病坊的工作.后来由李德裕等的倡议,选举乡里中有声望的人来做病坊的主持人,病坊的制度终于得以保持不变下来,到了五代时,个别病坊曾有改名为“养病院”的,可见唐朝后不仅医院事业有很大的发展,名称亦很接近现代了.

到了宋朝,医院的规模逐渐扩大.在公元1063年,宋仁宗赵祯曾以宝胜、寿圣两座庙宇为基础,各添修50栋房屋,成立两个医院,每个医院病人名额各规定为300人,这样的大规模医院就是现在也是可观的.

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苏东坡在杭州做官,他捐献50两私帑,和公家的经费合起来办一所病坊,名叫安乐坊,三年医好了一千以上的病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个公私合办医院.以后各州县都各设有医院,叫做“安济坊”. 这时医院里的设置更为完备,由派人领导,员工方面有乳母、女使,衣被器用一律由医院供给,政府要求院里医生要收十全的效果,可见当时院里的医生都是有相当的本领的.

宋朝医院不仅规模空前庞大,数量很多,设备完善,并且还开始成立了门诊部,初叫卖药所,后来改名和剂局,有医有药,便利一般群众治病,甚至外州县的病人也可以通函治疗.现在流传着一部方书,名叫“和剂局方”,也就是该门诊部出版的“处方手册”.这样门诊部形式的治疗机构,群众感到非常方便,在元朝、明朝越是发展了,尤其是明朝几乎各县都成立有一所,通通叫惠民药局,都是官办的.

欧洲最早的医院组织,能相当于我国汉朝元始二年的那种组织,为基督教妇人在第四世纪建立于罗马的疗养所,而与中国相比较,时间就晚得多了.

(任应秋/《通俗中国医学史话》)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