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14 浏览:14442

摘 要 :在高职高专环境化学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环境化学课程往往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割裂开来,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深化环境保护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就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法.

关 键 词 :环境化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056-03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学科,它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目前,《环境化学》是高职高专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认识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环境化学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训练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职业院校环保类专业以培养怎么写作环保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而目前高职院校的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往往以课堂理论学习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割裂开来.要把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环境化学这门课程,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一、《环境化学》课程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课堂讲授已不能适应企业对高素质高职人才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探索课程教学新模式,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经调查分析,目前环保工作岗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以前,学生只需要掌握某种单一的环境样品检测技术或污染物处置操作技能即可满足企业需要.但现在,学生不仅要掌握系统全面的环保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就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环境化学的课程教学手段陈旧,通常以教师的课堂授课为主,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或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师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缺乏兴趣和动力.而实践教学内容往往陈旧、单一,实验室模拟实验与现实环境污染状况脱节严重.学生实训基本上是机械地重复教师讲授的内容或教材上的步骤,缺乏开放性、实用性,不能很好地与在理论教学中所学的知识相呼应,削弱了学习质量.此外,考核方法单一,考试内容以记忆性知识为主,学生往往在考前背诵考试重点,考场上默写答案,难以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将教与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会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实践技能,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该模式已在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环境化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教学内容项目化

当前,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环境化学教材是本科的压缩版,偏重于环境问题的解释、环境现象产生的机制,化学反应式及计算公式繁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枯燥、艰涩难懂,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难以提高.经调研,笔者认为高职高专环境化学课程的内容应与实际环保岗位工作相结合,故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删减了部分与实际脱节的机理研究等理论内容,增加了实践内容的比重.


按照《环境化学》课程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整合设计,并将其分为四大模块,分别为: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与固体废弃物环境化学,以及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化,每个模块再各自细分为数个教学项目.教学过程以四大模块为载体,以项目教学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例如,水环境化学模块下分为:水体环境化学基础、水体富营养化、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四个教学项目.其中,第一个项目要完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讲授如天然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等水环境化学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水环境化学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的三个“教学做”项目做好铺垫.在实际课程教学中不应面面俱到,教师主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突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打通学习思路,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路子,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进步,有利于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2.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体化

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物检测及治理技术日益进步,社会对环保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需求越来越高,这都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

实践教学是环境化学课程不可或缺的一环,特别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学生需要在实践中获取对理论知识多角度的感性体会,需要在实践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要使学生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领会环境化学知识的内涵,就不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割裂开来,必须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教学项目中引入实训任务.例如,水体富营养化项目中引入水体中叶绿素-a的测定、水体中COD的测定.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引入苯酚光降解速率常数、水中苯系物的挥发速率、有机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引入水中氟化物的测定、水中六价铬的测定.具体教学方法如下:教师提出实训任务并介绍基本知识――学生分析任务――学生分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任务――学生汇报任务并进行讨论――教师总结任务完成情况,归纳任务中的知识要点、难点.

环境化学实训课程不同于环境监测实训课程,前者更侧重于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规律.因此,要对实训项目进行筛选,淘汰一些与环境监测课程重复的实验,并减少验证性实验,使实训项目更偏重综合性,还需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简化实训项目. 当今科技飞速进步,旧有的知识总会不断更迭,知识永远都教不完,也学不完.刚习得的知识可能很快就会过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知识的方法,才能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在项目任务进行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断自主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教师起辅助作用,对知识要点、难点进行指导,实现“教、学、做”的同时进行.

3.考核指标多样化

课程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核可以检查教学效果,获取教学反馈信息.考核的方式、方法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评价体系应力求科学、客观,并能突出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往的课程考核过于单一,基本上以期末考试方式一次完成,或简单综合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打分.

为配合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我们强化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内容.具体权重分配如下:教学实践过程成绩(60%),期末考试成绩(30%),平时表现、考勤等(10%).其中,实践过程成绩从解决问题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总结展示能力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可以清晰界定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借此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合理、客观的判断,同时准确地找到学生的不足之处,以便跟踪指导.

三、实施效果与展望

在进行环境化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生边学边做,不断提高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好.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教学项目任务,对所学理论知识产生感性认识,领会理论知识的内涵,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在分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在总结报告和讨论中,提高了语言及文字的表达能力.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使枯燥的环境化学理论知识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具体任务,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以提高.

当然,在实践环境化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学校教学仪器的投入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硬件建设;目前还没有专门按照“教学做一体化”思想编著的环境化学教材,等等.因此,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还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我们将通过学生的具体反馈调整和优化细节,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