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模块教学顺序的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14 浏览:10491

摘 要:

根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模块的逻辑顺序中指出,必修课程中,数学1是数学2,数学3,数学4,数学5的基础.《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进一步解释,必修课程的5个模块内容,以数学1为基础,其余的4个模块在不影响相关联系和知识准备的条件下,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选择和本校排课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原则上没有顺序要求.这确实提供了多元化的课程选择空间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实验地区和学校提出了一个新问题,采取什么样的顺序教学,更符合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教学实际呢?回顾江西省5年来的教学实验,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调查了解,在教学实际中大概有按如下几种教学顺序进行实验教学的.

关 键 词:必修模块;教学顺序;螺旋上升

根据各省市一线教师对必修课程5个模块的教学顺序争议最大[1→5]的教学顺序的编排.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不同的顺序:

1→2→3→4→5,1→2→4→5→3,1→4→5→2→3,1→4→5→3→2

一、1-2-3-4-5教学顺序

按这种顺序教学的教师们认为:

(1)教材编写的专家们是按照这个顺序编写教材的,他们对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理解得更好,应该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教学;

(2)按照这个顺序教学,教学内容、知识能力、例题习题是同步的,不需要老师对教材进行改编、补充和调整;

(3)内容安排由浅入深,难易分散,教学是顺畅的,减少了实验教师的教学负担、减少了实验教师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4)对于1、2、3、4、5的教学顺序.之所以把必修二放在必修一之后是要打造几何的基础.所以教师在进行必修二的教学中,不要搞的太难,一步到位,要知道它的目的,它是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初步,在以后的选修中还要进一步学习有关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的知识.在学习完必修一、必修二以后再学习必修3,这种顺序加上选修内容,体现了螺旋上升的规律.但把必修2放在必修4之前学习,有的教师认为:需要补充解斜三角形、三角函数等知识,才能解决求二面角等解斜三角形的问题和解决有关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的问题.实际上课标以及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就是不要你在这个时候一步到位地解决这些问题,剩下的问题到以后再解决.

二、1-3-4-5-2的教学顺序

按这种顺序教学的教师们认为:

(1)高一年级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比较适应;

(2)算法思想及时出现,有利于算法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学教学内容之中,有很丰富的层次递进的素材,学生可以不断地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符合突出算法思想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的精神.

(3)由于数学2中的教学内容与前面几个模块的教学内容联系不多,因此教学是流畅的,基本不需要对教材进行过多地补充、改编和调整;

(4)通过高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把数学2中比较抽象的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知识放在高二年级,学生易于接受,教师教学上也比较轻松;

(5)数学2中的“立体几何初步和解析几何初步”知识与选修2-1中的知识“空间中的向量和立体几何,圆锥曲线与方程”紧密相连,教学上一气呵成,便于全面考虑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教学.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连接自然.

在实验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1)数学4中的单位圆和三角函数的图像的教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数学5中的解三角形中出现的空间图形,数学5中讲解“线性规划”时出现的“斜率”概念,如果先学习了数学2中的“立体几何初步和解析几何初步”知识,会给教学带来方便和顺畅.(2)数学2的嗣后,不利于将“把握图形”的能力作为指导思想,贯穿在整个数学课程的始终,不利于几何直观.

三、1-2-4-5-3的教学顺序

这种安排与第二种安排有些接近,克服了(二)中的问题.其主要是回避数学3,数学3放在后面,教学就有些勉强,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结构化、条理化数学思维和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数学3的地位有点像是一个摆设,不符合突出算法思想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的精神.其他方面的一些利弊前面已经分析过了.

四、1-4-5-2-3的教学顺序

按这种顺序教学的教师们认为:

(1)数学1、数学2、数学4、数学5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相同,教师们都比较熟悉,教学上驾轻就熟;

(2)基本上弥补和克服了用1-2-3-4-5教学顺序安排教学时遇到的六个问题;

(3)数学3的内容(算法、概率统计初步)相对独立,可在任何学段讲授;

数学3中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放在后面,给教师熟悉这个模块的新增内容留有相对较长的时间和空间;

(4)在学完数学5中的“线性规划”后再学数学3的“几何概型”内容效果更好.

(5)若模块5中仅有数列和不等式,则将它放在第二的位置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数列本身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子集上的离散函数,不等式更是可以看作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延续,既可以看成一个函数内部的问题,又可以看作两个或多个函数之间的关系问题.学习这两部分内容可以继续巩固和强化函数概念及处理函数的常用方法,它们是函数的具体应用,紧接函数之后是顺理成章的,接下来将数学4(含解三角形)置于第三.三角函数既可以看作继数列、不等式之后的函数的另一个具体应用,又可以看作函数性质的延伸,因为它能把数学1中没有研究透彻的周期性在此研究清楚.经过向量、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的训练之后,学生能掌握三角函数应用过程中的各类技巧,并能清晰明了地看到串联这些技巧的主线,为后继的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另外,这样安排也使数学很自然地从函数(代数)转向几何.(6)对于1、4、5、2、3的顺序与旧教材的顺序基本一致,教师们比较熟悉,从教学内容的联系性看,可使函数相关的基础知识内容相对比较集中;数学4提前,可为后续的数学2、数学5需要用的三角函数知识做好准备.而数学5安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即把高中阶段的代数知识统到了一起完成,又有利于学生运用函数的知识,从函数的观点来认识数列和不等式.

在实验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1)在数学5中讲解“线性规划”时出现了“斜率”的概念、解三角形中出现了空间图形,而此前的教学中没有这个内容,必需补充.在解析几何知识不充分的情况下讲向量的坐标运算,三角函数的定义等等,也给教学带来一些困难;

(2)在数学1的“二分法”教学中已经渗透了算法的思想,在数学4、数学5的教学内容中就有更多的内容突出了算法的思想,例如平面向量、数列、一元二次不等式、线性规划等等,多次用到和给出程序框图,一些例题和习题不好使用,给教学带来不便;

(3)最后讲数学3时,教材中又没有数学4、数学5中内容的算法例题、习题,教师必需自己寻找或者编拟这些材料,否则那些丰富的内容就浪费了,教学也会有些单调,也不符合突出算法思想的教学理念;


(4)数学1、数学2、数学4、数学5的教学内容历来都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多、要求高、难度大的知识过于集中,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负担可想而知,后面的一个学期又略显得轻松;

(5)按照这个顺序教学,要求学校和教师有一定的校本教研的能力,有一定的补充、改编和调整教材的能力,相应需要增加一些教学研究的力度.

总之,一种是体现螺旋上升的规律,一种是体现出整体的思想.但无论用什么顺序进行教学都必须有效地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无序形、低效性,而应该充分发挥教科书的定方向、定深度、定广度以及综合贯通等作用.总之,不论采取那种教学顺序安排教学都有各自的考虑,我们应该研究“不同安排的出发点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不同安排的比较分析,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过渡衔接、检测评价上要注意什么?”.那么,如何发挥有利的方面;如何克服不利的方面,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如何为完善和充实课程标准提供有效的实验素材和依据,就是摆在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任务.这样,才会加深和提高我们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与理念的理解,才能加深和提高我们对模块教学的认识.我们相信,通过实验和教学实践一定能够找到共识,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新一轮高中课改实验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江西新建县第一中学,江西新建3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