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机制,打造专业化班主任队伍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535 浏览:57822

评价是班主任成长的“风向标”.科学的评价不仅能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还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然而,现实中的中小学班主任评价制度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班主任队伍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1.量化遮蔽了双眼.目前的班主任评价制度主要采用量化法,这种量化式的评价虽然能有效地促进班主任发展,但它很难照顾到所有方面.班主任不仅要处理好班级内部关系,还要处理好班级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要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以形成教育合力,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一般教师.在复杂的角色行为下,班主任的很多业绩是潜在的或隐性的,很难量化.所以,单纯地给班主任的工作“打分”,势必会导致班主任评价功利化、表面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对整个班级的宏观思考和整体把握,忽略教育对象的真正需求和长远发展.

2.评价缺乏协商和对话.参加班主任评价的人员主要是学校校长和学校中层管理者,学生、家长等参与较少.对班主任而言,学校管理层就是权威.在他们对班主任进行评价之始,无形中就已经给班主任评价定下了基调―

“服从型评价”.对班主任进行评价是为了促进班主任发展,但在一个缺少协商和对话的评价语境下,这个目的是难以实现的.班主任评价不仅是一个肯定班主任工作业绩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在“服从型评价”下,班主任往往会尽量避免暴露自己的缺点,更不要说发现自身的问题.在这种评价基调下,得到的可能会是不全面、不真实的评价材料.

3.奖惩成为了评价的唯一目的.理论上讲,只有通过对评价材料与信息的分析,才能获得评价结果,进而达到评价的真正目的.而现在的班主任评价过多关注惩戒和褒奖,忽略了班主任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升.这不是对班主任的“评价”,只是对班主任的“评定”.如此一来,班主任评价就会被异化,成为班主任追逐成绩的一种功利化行为,班主任容易在对“指标”的关注中忽视自身发展,在对“考核结果”的陶醉中迷失了自我,这就违背了班主任评价的初衷.

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二条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

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实践也表明,一个班级成长为一个优秀集体的原因有很多,但班主任是昀关键的因素.所以,科学地评价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重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九条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笔者认为,对于当前中小学班主任评价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 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同行,评价方法要人本化.

班主任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以及价值的潜在性、无形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工作绩效的多维性、间接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等特征.所以,在评价班主任的过程中,我们要采用更灵活、更人本的评价方法.从评价方法的实践效果来看,“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同行”与现实中小学班主任评价的要求比较适应.所谓“他评”,就是以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为中心,由学校领导、并行班班主任、校内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从各自的角度,独立地对班主任的表现和工作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所谓“自评”,不是让班主任针对一长串的项目来自我打分,而是先让班主任对班级学生进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对班级的管理制度、学习氛围以及自己的管理风格与学校环境之间的吻合程度进行反思.这种以发展和反思为主的评价,是以促进班主任自身发展为目的的,并没有将评价作为对班主任进行奖励和惩罚的依据,其用意就在于在没有奖惩的情况下,激发班主任的内省力,促使班主任改进自己的工作,提升其工作能力,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在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班主任的表面量化业绩,还要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考查,将量化指标和质性研究相结合.


2. 专业要求与广泛参与结合,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前文已提到,在现行的中小学班主任评价体系中,评价者大部分是学校的行政人员,所以,当评价工作介入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班主任往往会产生一种自我防御心理.法国教育家雅卡尔在《没有权威和惩罚的教育》一书中说,教育评价活动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是统一的.在评价的活动中,我们不能把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分成两部分,使其相互对立,而应该协同工作.班主任评价不应是指令性的要求,而应是协商式的交流和沟通.从本质上来说,班主任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一种人与人的活动,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人与人平等的活动.这就要求评价者首先应将班主任当作“人”来评价,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人格上平等的关系.这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应具备的心态.

笔者认为,在评价人员的组成上,应力求把专业要求和广泛参与相结合.班主任评价人员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 可以依赖的,即评价者的可信性; (2) 具有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经历; (3) 昀好早先认识被评价者,不要彼此陌生; (4) 对被评价班主任所在班级的情况比较了解; (5) 参与过班主任评价的培训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在评价时可能出现的盲点和误区.因此,可由学校校长室牵头组成班主任评价团,主要成员包括学校领导、优秀班主任、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和一定管理能力的教师、班主任所带学生和家长代表、关注学校发展的社区代表等.这种多方位班主任考评机制能给班主任一个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从而在保障班主任权利的同时又能够确保班主任权利的正确行使,推动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序、全面、健康发展.只有这样,班主任评价才能从权威性评价、服从型评价走向多方性评价、主动性评价.

3. 等级评定和评语评价共构,评价结果内在化.

对班主任进行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对班主任进行奖惩,二是促进班主任成长.以奖惩为本位的班主任评价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监督班主任的一种有效机制.但是,如果过于强调奖惩,就会让人觉得评价仅仅着眼于评价对象的过去,只是学校领导对班主任管理与监督的手段.其实,在实践中,我们根本不可能提前安排评价的必然目标和价值,因为班主任评价并没有固定的、早就明确了的目标,评价真正的目的是让班主任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在看待评价结果时,我们真正关心的应该是评价结果对现实和未来的意义.也就是说,要使评价结果转化为班主任工作的助动力,内化为班主任渴求发展的源泉.因此,笔者建议,对于中小学班主任评价的结果应采用等级(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种)和评语相结合的呈现方式.在评语方面,要辩证分析影响评价结果的主客观原因,充分考虑班主任的想法及其所在班级学生的意愿,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合理、客观、公正,评价者要更多地关注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要树立发展性评价的理念,使评价从管理工作的外在手段变成促进工作的内在动力.评价结果不应是单调刻板的“诊断单”,而应是促进班主任不断进步的“助推器”.好的评价方法应该能使班主任感到温暖,充满希望,并有明确的方向,指引班主任更好地为学生怎么写作、为学校怎么写作,更好地发展自我.

打造优良的班主任团队,对学校管理者来说,就是首先让班主任个体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通过全面、科学、公正的评价,把班主任凝聚起来,从而把班级工作和学校教育工作推向新的阶段.

(作者单位:洪泽县岔河镇中心小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