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法在生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416 浏览:81896

【摘 要】在生理教学中合理运用病例分析,能够让学生对有关生理方面的知识作进一步了解,不但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方式和综合分析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还为以后期病理生理及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 键 词 】病例分析;生理教学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情况下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基础医学学科,是学习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以及后期临床课程的基础,在医学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理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生理学的学习应注重理解和应用.为了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生理学理论教学中适当引入临床病例分析.

1授课过程中穿插进行病例分析

此种教学方式师生互动,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教师在学习中有良好的示范性,引导学生从生理学角度对病例进行分析,使其掌握病例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例如,讲授气体交换过程时,请计算肺泡气氧分压是多少?肺泡气氧分压与动脉血氧分压差值是多少?将计算结果与正常值进行对照,判定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肺泡气氧分压与动脉血氧分压差值是否正常.根据所学知识共同分析患者是否存在肺通气功能和或肺换气功能障碍.

由于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正常值,说明患者有过度通气,不存在肺通气功能障碍,过度通气是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通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调节的结果;由于患者肺泡气氧分压与动脉血氧分压差值大于正常,说明患者存在肺换气功能障碍.最后教师给出该患者经肺扫描诊断为肺栓塞.并分析肺栓塞会导致通气血流比值升高,从而导致换气功能障碍.

2以病例分析题形式布置课外作业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堂上进行病例分析的数量毕竟有限;另外,上课刚讲完相关生理学知识后,学生可能理解还不是很透彻.因此,我们可以病例分析形式布置课外作业,有利学生从容思考,同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例如,讲授气体运输过程时,讲解动脉血氧含量

课后布置课外作业:说明有通气过度,这是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通过化学感受性反射调节的结果.最后教师给出患者的临床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


3病例分析的运用要合理得当

在病例的选择上要科学合理,不能盲目.重在引导学生对某一器官、系统异常出现的临床表现从生理学角度对其加以解释,从而加深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对于现阶段学生难以理解的一些临床问题可以忽略.这就要求教师对临床病例进行精心选择, 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临床表现予以描述,从生理学角度设计相关问题,如发病机制、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从而突出临床病例与相关生理学知识的联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紧密联系临床,同时要把握联系的度,不能过多过深的涉及临床,要本着生理学知识为主,病例为辅的原则,突出重、难点,不能一味结合临床而冲淡了重点内容.

教学实践证明,在生理教学中合理运用病例分析可以使师生互动,增加课堂吸引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另外,使学生早期介入临床,体会到生理学知识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学习生理学的意义,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培养了临床思维方式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期病理生理及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病例分析在生理教学中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扎实的生理学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学习相关学科和临床医学知识,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和思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