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乡土历史教育的鲜活素材

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15 浏览:20759

从我们呱呱坠地起,我们都是通过从认识周围的环境开始,从家庭、院落,到乡村、城镇,再到城市、社会、国家,进而认识大干世界的.就像水的涟漪,一圈一圈地向外扩展.

与我们的感性认识逻辑发展不一致的地方是,在我们的正规教育体系中,出于标准化和正规化的考虑,宏大的教育主题比如国家、人类、世界等往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乡土、城市的内容往往缺乏,或者不够重要和系统.表现在历史教育方面,我们也许对国家和世界的历史津津乐道,但对于我们所在的城市和乡村的历史却说不清道不明.


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讲,历史知识的掌握是培养他们人文精神的良好途径.但我们知道,许多青少年对历史课程兴趣欠佳.一方面,有教育的方式、方法不为青少年接受的因素,同时,也有现有的历史教育体系中蕴含的内容不适合青少年的兴趣、特点的因素.

青岛市一些中学把学生领进档案馆,把历史教育的课堂延伸进档案馆,利用第一手的档案材料,通过学生们的集体讨论和研究式学习,从熟悉所生活的城市的历史人手进行历史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青岛第十九中学结合学校地处胶济铁路附近,铁路职工子弟比较多的特点,在高一年级进行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时,教师把学生们带进青岛档案馆,组织学生分期分段进行胶济铁路简史的研究性学习.教师们体会到,依托档案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让学生走进档案馆学习历史,可以改善历史教育结构,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营造学生爱学历史、会学历史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对重视乡土教育的呼吁,有识之士早已注意到这一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多年前就呼吁开展乡土教育,并身体力行,组织力量编写乡土教材,因而被认为是编写乡土教材最早的实践者之一.2003年,由他主持编选的《贵州读本》明确提出“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这一理念,他认为,“乡土教材要承担起传承地域文化的重任,让年轻人找回精神上的家园”.

青岛市一些学校的做法证明,档案馆在开展乡土教育,特别是开展乡土历史教育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档案馆是乡土和城市历史的载体,是乡土和城市文献的集中场所.在那里可以发现乡土和城市历史的线条和细节,可以感受乡土、城市先贤和英伟之士的精神,增进对地方和区域民俗及文化的了解,进而培育人们对乡土和城市的归属感、根源感和家园感.随着乡土教育的逐渐升温,人们有理由希望档案馆的角色更为鲜明,成为乡土教育,特别是乡土历史教育的课堂,把档案等乡土文献变成为乡土历史教育的鲜活素材.

担当起这一重要任务,不止是说说而已,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如何对待像中小学生这样的档案用户在乡土教育和区域文化的传承中,档案部门还可以开辟出哪些有效的形式档案部门不能一方面报怨没有人上档案馆,档案馆的社会知名度不高;一方面当人们真的来了,又疲于应付;或者叶公好龙,对普通的或者一些特殊的利用者、参观者进入档案馆快啧有烦言.

档案馆,你准备好了吗

(天津 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