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基本要素的实际应用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880 浏览:31908

摘 要:园林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体现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蕴.现代景观园林设计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使我们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如今我国的园林经过无数洗礼,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公共场所——公园.本文通过对绵阳市人民公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来阐述现代社会中园林基本要素的实际应用,深入研究园林中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与其布置方式的关系,以求提高公共设施使用效率,间接响应“低碳城市”的发展理念.

关 键 词:园林要素;实际应用;基础设施;低碳

绵阳人民公园,原名绵阳公园,是川西北第一公园.始建于民国19年(1930年),是由当时的四川驻军国民革命军第29军副军长兼川西北屯殖司令孙德操屯部及所属14县绅民合建.最初有砖砌平台二层楼1座,昭烈图书馆1座.菌亭3座,栏杆木桥3道,月形藕池1弘,还有方池,荷花池等,并有公园纪念塔,200余m高的碑塔等景观.

1绵阳人民公园现状

绵阳市人民公园位于绵阳市中心,始建于民国19年(1930年).占地约14.13hm2.新中国成立以后,绵阳人民公园又经过多次修建,现已发展为城市中心唯一融自然、历史、人文景观于一身,集文化教育、旅游观光、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有较明确的功能分区,各类活动场所丰富.随着时间的变化,它经历了的动乱,改革开放后的繁荣,现代旅游发展的影响,各个时代在里面留下的历史痕迹,而作为供城市人们生活的公园,其内基础设施的使用情况,关系着人们在公园中活动质量,以及各相关部门的资金投入与资源消耗,在如今“低碳”口号的趋势下,对其进行改良也显现的更为必要[1].

2园林中的基本要素分析

绵阳人民公园地处绵阳市中心,四周为城市道路所环绕,地势平坦.从现状分析,公园在设计之始,其自然景观的价值比较低,设计者必然费了一番苦心来组织游览内容.公园的总体布局(图2-1)利用了规则与自由相结合的设计手法,有轴线向心的造景方式(图2-2a),也有蜿蜒曲折的林间小径;有规则现代的喷泉广场,也有自然开合的荡漾湖泊.从喷泉广场到临园干道入口前的雕塑采取轴线两侧景物非对称布局(图2-2b),与少年宫至儿童乐园轴线垂直相交于纪念塔.

2.1自然要素分析

2.1.1土与地形方面:绵阳人民公园是一块比较平整的城市绿地.公园为求得空间上丰富的变化,采取了堆叠检测山、挖掘湖泊的方式,配合其它要素以达到步移景异的空间形态.

2.1.2园林植物方面:公园在植物栽植方面采用的是以本地的植物为主,配置外来观赏性植物为辅的方式来充实园林的自然气息.在空间层次上也较为丰富,乔—灌—草的空间层次,结合栽植环境收放视野,给游客带来了多样的视觉与心理感受.

2.1.3水体方面:人工湖是这里的唯一大面积静态水体,水质较差.湖泊伸展面较小,形式显得较呆板(图2-1),未能大范围的营造生态小气候.

2.2人工要素分析

2.2.1园林建筑方面:观景亭、水上廊桥、船舫以及各种茶园等建筑物构成了公园内人工要素的重要内容,各建筑物形式多变,如船坞、樱花屋茶园等,既构成了园林要素,又满足了游客的生理需求.

2.2.2园林道路方面:道路布局采用了轴线向心手法,使景观焦点指向趣味点.笔直的轴线与蜿蜒曲折的小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接近商业区的地段,布局的轴线两侧安排了非对称的景物(图2-2b).使幽静的树林、曲折的园路连贯了途中景点.

2.2.3园林小品方面:公园内设置的景观小品,丰富了园林景观,如供人休憩的休闲椅,供棋牌游戏的石桌,为人导向的指路牌,纪念历史的雕塑等.


2.2.4园林照明及园灯方面:同其它的公园一样,绵阳人民公园内也系统地布置了照明设施,有方形的高压钠灯、球形的节能灯、交织树间的彩灯等.

3对建议与思考

绵阳人民公园作为城市最大的绿色基础设施,影响着整个城市形象,关系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质量,其内部基本元素质量的优劣以及布置方式,都会影响整个公园的形象,各种设施的使用效率,关系各相关部门的管理以及资源的投入,改良基础设施的安置,有利于减少资源投入,从小处促进“低碳”城市的开展.

3.1游步道路方面

公园中道路的形式、布局手法是值得学习的,道路与植物的关系可谓是“和谐相处”(图3-1),其铺装形式多样也是可取之处.

3.2植物养护方面

园中一些花池或树池的建造可谓画蛇添足,如图3-2中的灌木池、花池,去除这些多余的设施,不仅可以改善植物的生长状况,也能节省开支.

3.3休闲设施方面

园内设施的布置,有些欠妥,如图3-2中布置的座椅未结合人们休闲的心理,而使其使用效率很低,并且此种布置也会影响交通,应当拆除或转移位置.

4结语

通过对基础设施布局的分析,提高绵阳人民公园内部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投入,有利于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亦有利于提升中国科技城的形象,从小处落实“低碳”城市的理念,体现科学发展观.

(收稿:2012-03-15)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