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等教育标准分类新调整对我国技术本科教育的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339 浏览:61866

[摘 要 ]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6届大会教育委员会通过了《2011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以下简称ISCED-2011)修订文本,形成了第三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方法.新版教育标准分类方法较之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早期儿童教育和高等教育部分进行了重要调整.高等教育标准分类的变化,如等级结构的细化、实践课程的提出、普通课程与职业课程的区分、教育等级衔接桥梁的搭建等,这给我国技术本科教育的定位和发展带来了许多启示,如需坚定“学士或等同”等级定位、要建立基于专业定向的课程体系、可构建专业教育层级互通机制等.

[关 键 词 ]ISCED 技术本科 发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4-0029-03

[作者简介]陈飞,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上海201418)

在教育国际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找寻一个统一标准,进行教育对等交流和同质比较显得越来越重要.《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是“一个有助于按照国际商定的共同定义和概念对各类与政策相关的教育统计提出标准报告的框架,从而确保所产生指标的国际可比性”.因此,随着教育的国际间交流越来越频繁,ISCED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ISCED最早制定于1976年,面对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性、复杂性,ISCED也在不断调整,以提高其普适性、合理性和科学性.1997年完成了第一次修订,形成了《1997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以下简称ISCED-1997);2011年,通过了《2011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以下简称ISCED-2011)修订文本,形成了第三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方法.本文即以高等教育国际标准分类调整为切入点,明确我国技术本科教育在国际标准中的定位原则,并探寻新标准分类法对其未来发展的启示.

一、ISCED-2011中高等教育标准分类的调整

(一)细化等级结构

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高等教育分为不可直接获得高级研究资格和可获得高级研究资格两个阶段.ISCED-1997将这两个阶段分别列为第5等级和第6等级(见图1).

ISCED-2011将第一阶段细分为5、6、7三个等级,第二阶段列为第8等级(见图2).

随着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多样化高等教育并存已不鲜见,不同资格证书和细化学位层次结构在各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ISCED-2011对此做较强的区分也是应时之需.特别是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也即“博洛尼亚”进程计划,推动了覆盖欧洲46国的高等教育区学位体系的统一,建立起了以本科和硕士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体系,使得以国家学位和文凭结构为主要标准来划分国际高等教育等级成为可能.新的等级划分方式符合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将其作为国际高等教育等级分类标准更为科学、可取.

(二)指出实践课程特点

ISCED-1997把第一阶段高等教育课程分为两种:一类是理论型,为研究作准备,可从事高技术要求的职业的课程(5A).5A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论性的,目的是为进入高级研究课程和从事高技术要求的职业做充分准备.另一类是实用型,技术性的,适应具体职业的课程(5B).而ISCED2011把第一阶段高等教育课程分为三类:5级(短线高等)课程是基于使用和特定职业的课程,目的是给参加者提供专业知识、技艺和能力;6级(学士或等同)课程一般以理论为基础,但可包括实践的成分,传授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或)最好的专业实践知识,目的是给参加者提供中等程度的学术知识、专业技艺和综合能力;7级(硕士或等同)课程有大量的研究成分,但不够获得博士资格证书标准.本级课程以系统理论为重要基础,但可包括实践成分,传授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或)最好的专业实践,目的是给参加者提供高级的学术或专业知识、技艺和能力.新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除在强调6级和7级高等教育课程的理论性及理论的渐进性外,还突出了实践课程的成分,并将实践课程列为两级课程的主要特点之一,这表明世界各国对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存在共同需求.

(三)区分普通课程与职业课程

ISCED-1997中对课程的定向并不明确,只提出“长线课程更侧重理论”、“短线课程则比较重实际”的一般性指导意见,“5的课程是高等教育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论性的”.与此不同,ISCED-2011明确了教育课程的两个定向:一是学术定向课程,二是专业定向课程.并且通过编码,把职业课程从普通课程中区分出来,如6级课程有“64”、“65”和“66”三种编码,其中第一个数字表示教育等级即6级,第二个数字表示课程定向,4表示学术课程定向、5表示专业课程定向、6表示定向未明(用于国际间就学士及等同课程的学术和专业定向未达成一致的情况).这样教育的等级、课程的定向一目了然,有利于不同国家对自身教育的定位,更有利于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四)搭建教育等级衔接桥梁

ISCED-1997中,5B级课程一般比5短,是集中为学习者进入劳务市场做准备的具体职业技能的课程,但5B级是否可以进入5,此版标准分类并未做说明.而ISCED-2011表示:有时候,成功完成《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5级以后,也可能进入或转入《国家教育标准分类法》6级.一旦完成《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6级课程后,这些人可继续转入《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7级.这表明短线高等教育与学士或等同、硕士或等同的高等教育构成了交叉,这种交叉不仅包含同一定向课程的等级衔接,而且表明不同定向课程的相互转换.这样有利于形成高等教育“立交桥”,构建高等教育的生态化发展体系.

二、ISCED-2011对我国技术本科教育发展的启示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催生了一大批技术本科院校,这些院校大多由专科学校升格而成,是为进入应用科学和现代技术领域就业的学生提供为期四年的学术知识和职业训练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类型与本科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同‘级’但有‘类’差.技术本科院校在我国是新生事物,其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SCED-2011的颁布与实施为我国技术本科教育进一步明确定位提供了依据,也带来了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