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案例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与

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153 浏览:145719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在计算机专业建设过程中围绕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分析了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状况,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在课后巩固复习中引入基于反馈机制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中引入基于反馈机制的教学模式,构成课堂教学质量控制的闭环,强调了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达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关 键 词 :案例教学;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22-01

目前我国软件人才不仅数量不足,而且结构失衡[1],具体表现:毕业生缺乏软件开发岗位的实践能力,到软件开发工作岗位上要经历适应期,导致软件企业从高校招聘的人才必须经过几个月的职业岗位培训,才能真正胜任工作,说明高校培养的软件人才与软件企业的岗位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其根本原因是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软件市场发展所致.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且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数据库系统原理”作为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涉及到理论、技术和应用三个方面[2].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发展迅速,数据库学科中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本科专业建设初期,追随的是研究型大学的培养模式,很快这种教学模式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知识结构之间的不匹配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学生仅为考试过关而学,并不注重提高自身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为了改变这种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笔者与课题组同事在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中做了初步探索,使得教学效果有了极大改观.

一、构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一)培养目标的改革

培养目标的准确把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本次教改以培养市场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不仅培养学生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思路、视野,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本课程的学习还应该对学生取得计算机数据库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有较大帮助,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之后,能通过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为其今后从事计算机软件行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理论性过强、与实际应用脱节是目前大多数院校“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主要问题.过强的理论、抽象的概念都使学生原本较强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这对人才培养是极为不利的.然而为了保证学生的考研和专升本,又不能轻易改变教学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对国内外高校“数据库系统原理”的课程建设、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确定了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项目案例的教学模式,在课后巩固复习中引入基于反馈机制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法,构成课堂教学质量控制的闭环,使学生切实感受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中各开发人员角色及应承担的任务.


课题组成员在学生比较熟悉的应用领域精选了有代表性的大小案例十几个,在设计每个案例时既考虑与前后课程的衔接,又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采用大小案例相互结合的方法进行示范教学,实现边讲边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大大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软件开发的差距.通过案例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软件开发中的用处,激发了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结合案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课题组成员指导学生如何上网查阅资料,如何充分借助软件帮助系统,从而实现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建立带有课后反馈机制的教学模式,构成课堂教学质量控制的闭环.每堂课之后,每个学生都要对照学习要求,向任课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掌握情况,任课教师对掌握情况不好的学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辅导,对于学生普遍存在或反映的问题,任课教师及时集中辅导,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学生在一堂课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比较单纯,解决起来也要容易得多.本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对前期知识点欠账太多无法弥补的情况发生.

改变以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本着理论与实践能力兼顾、为各类学生负责的教学思想,在课程设计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法,4至6人结对进行课程设计,边讨论边开发.完成作品后,进行公开答辩,使学生切实感受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中各开发人员的角色及应承担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训练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原有考核体系中期末成绩占至少70%的比重,出勤率、课堂表现最多占30%,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未受到足够重视,导致学生平时散漫,临近考试紧急突击的现象.因此改革了考核方式,降低了期末所占比例,增加了课程设计考核.课程设计考核中表现考核占20%,项目案例完成情况占40%,设计报告考核占40%.其中表现考核根据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态度、出勤及纪律等给出分数;项目案例完成情况根据选题和完成情况以及在系统演示时针对设计随机问题的回答情况给出分数;设计报告的考核根据报告中E-R模型设计规范、合理性,关系模式的设计是否符合规范化的要求,数据库的设计是否考虑安全性和完整性,具体实现情况给出适当的分数,并针对设计报告进行学生交流.考核方式在第一堂课就介绍给了学生,使学生充分重视综合素质的训练,彻底打消侥幸和依赖心理[3].实践证明,这种考核办法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客观、公正地评价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案例教学的效果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