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教学的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774 浏览:10706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架构的形成,会计工作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日益凸显,社会对于会计人才不仅是数量方面的需求,更有质量方面的期望.常言说“学以致用”,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青睐有加,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更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为企事业单位准确核算、提供参谋直至参与决策.高校会计专业是社会会计人才的主要培养者和供给者,培养合格的会计应用型人才能够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缩短就业适应期、降低企业会计人才培养成本和周期、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因此,对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社会赋予高校会计专业的重担和责任.

一、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学生实践被动性较大 上述实践教学模式特别是“课程实验”仍以教师为教学活动主导中心,教师以上理论课的模式开展实践教学,学生被动性较大,学生在经历2-3次专业实验实训后,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认为每次看到的都是大量的凭证、账簿、报表,抱着早点完成任务的心态参加实验实训,使得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实践教学缺乏整体性 学生每次对单项课程的实验完成得比较好,但对各主干课程之间的联系认识不足.并且由于遗忘曲线的问题,学生在每次进行新的实验项目时,对以往所参加的实验内容和知识点又记忆模糊了,不利于他们对企业全盘账务的理解.

(三)毕业实习流于形式 由于当前社会就业的严峻形势,学生为找工作频繁出入于各种招聘场合,无法静下心来进行毕业实习,即使参加了毕业实习,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也只能做一些协助事务,无法真正参与到企业的会计实际工作中去,这也使得毕业实习的实践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四)实践教学模式程式化 会计专业是一个古老却富有活力的管理学科,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完善,会计专业中有很多值得商榷和讨论的问题,而学生在实验实训中只是在教师引导下按照书本上所做的规定和理论进行账务处理等操作,并不一定真正理解每一项业务处理所蕴含的意义.因此,实践过程显得不够深入,也制约了学生向管理型会计发展的通道.

二、深化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措施

(一)建设会计实践教学平台 (1)强化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建设.实验室是师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作为会计专业实验室,首先应建设传统的手工模拟实验室,其特点是可在实验室使用传统的手工核算手段,按步骤模拟企业会计实务,适用范围广,投资少,特别适合于基础专业课程;其次,根据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建设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此类实验室投资较大,主要投入为电脑和财务教学软件,适合已基本掌握主要会计理论知识以及会计电算化理论的学生参与实训,熟练掌握国内外流行的财务软件的操作手段;最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建设电子模拟实验室,配备电脑,引进多媒体会计模拟实训软件,运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仿真企业会计业务,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达到完美的结合.当然,从整合实验室资源角度考虑,可以将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和电子模拟实验室的功能进行整合,成立综合电子模拟实验室.(2)完善实验室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和顺利进行,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应专门设立会计实验中心,重点建设组织架构,实验中心设主任(或负责人)1-2名,应由具备一定教学经验、实践经验和管理水平的教师担任,实验中心的日常工作直接向系部(或院部)负责,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3)建设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习基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侧重工业、商业和怎么写作行业,可设置会计、出纳、统计、收银、市场、销售内勤、人力资源等实习岗位,由实习基地(企业)指定相应岗位有工作经验的职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师傅),长期稳定地进行指导,并完善相应的实习教学大纲,突破以往会计专业学生只能在会计岗位实习的传统思想,从多个侧面和层面理解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丰富实习内容,锻炼社会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升专业认识,打下良好的专业发展基础.(4)加强实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会计实验中心应配备专门的实验指导教师,实验指导教师应为“双师型”,即讲师以上教师职称和会计师以上技术职称,要求实验指导教师既要努力学习和更新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与实习基地企业、银行、税务、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联络、交流和学习,获得最新的实操信息和知识.会计实验中心要积极组织实验指导教师相互听课、与理论课教师交流学习、开展集体备课等教研室活动,使实验指导教师既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又具备过硬的实践经验,只有具备双重素质的教师才能做好实验指导的教学工作.


(二)完善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应以“知行交替”作为基本指导思想,其中理论教学为“知”,实践教学为“行”,通过知行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学习时间的比例为3:1,确保实践教学的比重,使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充分的动手机会,体现“知行交替”的教学指导思想,实现理论和实践齐头并进的教学目的.(2)实验课程的设置顺序和相互关系.应根据专业特点科学设置实验课程,与理论教学配套,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时间和顺序,即认知实习—基础课程学习—专业实习—专业课程学习—毕业实习.在本专业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设置《专业认知》实践课程,可以安排2-3天的时间组织学生赴实习基地参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环节与过程,同时开设企业经营沙盘实训,让学生通过模拟实操深刻体会企业管理的主要环节和相互关系,理解财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本专业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设置《会计学原理模拟实验》课程,由于是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应安排两周的教学时间,使学生在已有会计学原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亲自动手,通过实验达到对专业基本概念和流程的认识,进一步打好专业学习基础.在本专业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至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配合主干课程进度,依次分别设置《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二周)、《税务会计模拟实验》(一周)、《成本会计模拟实验》(二周)、《商业会计模拟实验》(一周)、《财务软件应用》(一周)等实践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进一步提高会计专业各方面、各行业和各手段的核算操作能力和认知水平.在大学二年级至三年级期间,可结合具体的专业方向,选择设置《金融企业会计模拟实验》、《房地产会计模拟实验》等行业会计实验以及《审计学模拟实验》、《财务管理模拟实验》等管理类型的实验课程,有利于学生扩大专业动手范围和认识能力.在本专业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设置《专业综合模拟实验》,实验内容为四个学年来学生所学习的各主干课程的综合实训,也是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全面仿真,这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前进一步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也是学生在毕业实习、就业前的一次总复习和总练兵.在本专业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末至第二学期,组织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在与实习基地(企业)进行充分沟通和准备后,安排学生赴各岗位进行社会和专业实践,由实习基地(企业)指定有相应工作经验的员工为实习指导老师,根据《毕业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毕业实习教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