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团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46 浏览:21419

摘 要 :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相互吸引并对组织目标认同的程度,还表现在团体对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团体的向心力这样一个总和.团体凝聚力对于团体行为和团体效能的发挥,对完成团体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次实验主要是验证团体凝聚力的高低与生产效率的高低之间的关系,希望可以从团体凝聚力的方面为提高生产效率总结出有建设性的方法.

关 键 词 :企业;团体凝聚力;生产效率

1.前言

1.1研究背景

研究与实践表明:团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团体凝聚力高可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也可能降低劳动生产效率.这是因为生产效率并非由凝聚力这一单一的因素决定,团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心理学家沙克特(S.Schachter)的实验曾专门研究过团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沙克特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检验了团体凝聚力和对团体成员的诱导(即团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凝聚力和诱导,因变量是生产效率,凝聚力分为高与低,诱导分积极与消极,设一个对照组,四个实验组.实验结果表明:高凝聚力积极诱导组生产效率最高,低凝聚力积极诱导组次之,低凝聚力消极诱导再次之,高凝聚力消极诱导生产效率最低.该研究结果已经得到大家的公认,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本次研究是在分析了沙克特研究内容的前提下,以其研究结果为指导,主要检验团体凝聚力的高低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并不考虑诱导(团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因素,但会严格控制诱导因素以及其他无关变量对研究的影响,在对二者关系深刻了解的前提下探讨通过团体凝聚力提高生产效率的思路与方法,为生产企业提供提高生产效率的可行性方案.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在沙克特的研究结果的指导下,简单探究团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希望借助有效的问卷,深入企业一线调查,通过这次研究可以对团体凝聚力与企业生产效率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

1.2.2研究意义

高凝聚力团体的特征:一、有良好的团体气氛,成员之间沟通更快,信息交流频繁,互相之间了解较为深刻,气氛好,关系和谐;二、有较强的吸引力、向心力,其成员愿意参加团体活动,出席率高;三、团体成员有较强的团队精神与责任意识,关心维护团体利益和荣誉;四、团体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尊严感、自豪感等集体主义的情感.这些特征都是团队能高效生产的前提,那么通过对团体凝聚力更深的了解,改善团体凝聚力,从而达到改善生产效率的目的.

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最主要内容便是调查研究对象的团体凝聚力高低,我们将采用问卷调查法来确定团体凝聚力的高低,问卷来自参考文献《管理心理学》相似度检测绍的团体凝聚力的测量方法——7级评定法,是经过大家公认的测量方法,信度效度都很可靠.该量表的计分方法为:合作、愉快、精力充沛、效率高和聪明等形容词,从最左记+3分到最右记-3分;吵架、自私、爱挑衅和不帮助人等形容词,从最右记+3分到最左记-3分;以上每个成员得分总和便是团体凝聚力得分.我们最后自己加了6对形容词:领导有方和领导无为、公平和不公平、有归属感和不适合这、团结和不团结、一起活动和不在一起、和,这样可能对原来的量表的信效度有影响,最后统计的时候可以去掉只统计原有的项目分数.我们所调查的对象是沙市某工厂的一线员工,调查之前会对他们的情况做一些了解,以便能更好的发放问卷.

3.研究过程

3.1调查人员、时间、地点

调查人员:江尧

调查时间:2011年7月27日~2011年7月28日

调查地点:沙市某工厂

3.2调查内容

第一天,我们主要是调查了该工厂员工的工作环境、工人工作模式(工作时间、分组情况等)以及车间产量的统计情况,主要是通过该厂下辖的一个小厂的厂长介绍的.

第二天,我们在约定的时间和该厂长一起参观了一下该厂的一线车间,并按计划对部分工人做了问卷调查.

3.3调查结果

调查数据统计表

数据说明:

1.调查车间一共有10个小组,每个小组标准人数是15人,所以我们只选择了其中5个小组进行调查,随机选择了每组7人填写问卷;

2.由于工厂需要对工作产量保密,所以该车间负责人只告诉了我们所调查的5个小组最近一个月的产量占整个车间产量的百分比,我们就将所给数据×100,得到的数据作为调查的效率指数;

3.每个小组的团体凝聚力得分是通过他们填写的问卷情况统计出来的;

下图是根据统计数据绘制的图表:

4.结果分析

通过团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关系简图可以看出,生产效率的变化并不是随着团体凝聚力的升高而升高的,这并不符合我们的研究预期.

此次实践调查主要是对沙克特研究结果的简单验证,但是所得到的调查结果却和沙克特的不一样,而沙克特的研究结果是大家公认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我重新审视了我们从研究思路报告到研究过程再到结果统计的整个过程,发现了很多问题,可能是这些问题导致了最后调查结果的误差甚至错误,我分析我们整个过程中的问题和错误有:

1. 在研究思路报告中,问卷的设计不够规范,在原有的问卷中随意添加了一些干扰选项,

对原来量表的信效度产生了很大影响,事后也没有进行有效地补救措施;

2. 在实践调查中,实验的条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机器对产量的影响(机器的损坏维修、新旧机器的工作状态)、老手与新手的区别(有些小组有老手带新手现象)、企业生产模式的约束(企业有时候会定额生产)等都对生产效率的确定有影响;

3.问卷的填写过程极不规范,事先制定的计划到了现场根本开展不了,员工们急于开始工作敷衍着填完问卷,并有相互交流的行为(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要独立填写)、填写问卷时有顾虑(比如都填好的方面,怕填不好的方面领导会追究)以及不认真填写问卷(都填一样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