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我国危机信息的传播与管理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47 浏览:15057

[摘 要 ]本文在明晰网络环境下危机信息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危机信息传播问题的现状及根源,强调了树立正确的危机信息传播理念,健全相应的危机信息机构和制度,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和引导、培育公民的危机意识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网络;危机信息;传播管理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3-0050-03

一、网络环境下危机信息的相关理论

(一)危机信息的含义及特点

所谓危机信息,是指与公共危机相关的信息,包括伴随着危机的潜伏、爆发、控制、恢复整个过程所形成的信息之和.在我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介入了人们生活的各种现象、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和演化中,也包括危机事件.有关统计分析显示,当前几乎所有危机事件都与网络有关.其中20%的危机事件直接由网络报道而引发关注;另80%一般由传统媒体先报道,后经网络媒体转发引起阿民关注,成为社会热点.因此,在网络的特殊环境下,危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

1.传播主体由单向转为多元.传统信息的传播主体为政府,信息由政府管控;政府掌握着最丰富的可配置的社会公共资源以及80%的社会信息资源,掌握着信息发布的主动权.但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人们意识的增强,更多的民众成为信息发布的来源,更多的媒体也参与到了其中.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布载体从电视转变为新闻网站、博客、论坛、手机、视频、BBS等,形成政府、媒体、公众三方发布的格局.


2.传播模式由线性转向互动.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即在发布新闻、引导舆论、监督社会时,话语权主要是由媒体方控制,公众难以享有充分的话语权.网络环境下的传播方式则是双向的、互动的,社会公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这使得普通民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公共讨论,对现实生活和社会上的各种现象、问题表达自己的情绪、态度和观点.

3.传播内容更加丰富.传统媒体有版面和时间的限制,网络媒体则可以加强深度报道,网络的高度链接性,使得对危机事件的信息和内容能够深度报道和追踪链接,并且伴随着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使内容更加丰富.公众对危机事件产生的前因后果、事态的进展或控制、政府对事件的态度和措施都能了然于心.

4.传播速度更加快捷.在传统媒体占垄断地位的时代,危机的局部特征性强,某种信息第一时间只能影响到媒体发行的区域.如今,由于网络媒体的及时传播特性,一旦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信息在网络上迅速、大面积传播,就如四川广元的“蛆橘事件”,使得地区性的危机演变为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危机.

5.传播时间更为持久.网络信息可以在网上多次重复的传播,这使得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需继续关注网络上关于危机事件的报道.因为,尽管危机可能已经结束,但是网络上的关于危机的信息仍然可能不断的被复制、粘贴或者作为相关事件的对比,影响深远.

二、网络时代对危机信息管理的双重影响

1.网络对危机信息管理产生积极的作用

(1)网络可以及时收集危机信息.网络对信息有着天然的敏感性,能够第一时间捕捉信息.因此,在危机事件发生时,甚至危机事件发生前,网络媒体能够十分敏锐的监测到危机征兆或信息,并能通过网络媒体的运作和处理,将危机信息及时传递到政府系统和网络受众,及时的进行危机的监测.同时,网络媒体的互动特性,还使其能够及时收集网络受众的危机舆情反应,为政府掌握网络受众的心理和动态提供了条件.

(2)可以快速及时的发布信息.网络传播是实时的,是数字化的,超时空的,呈几何级数扩散的传播,其传播速度要比人际传播快千倍万倍,范围要广千倍万倍.据统计,一条信息,在互联网上公布,5分钟后会被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