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英夫人董边忆田家英

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291 浏览:92801

田家英最初引起的注意,是在1942年1月8日.那天,田家英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从侯方域说起》一文.读后,颇为赞赏.虽说那只是一篇千余字的杂文,但是可看出作者的文史功底和敏锐的思想.

文笔如此老辣深沉,而作者竟然只有二十岁!当听说作者田家英的大概情况之后,在他的大脑的记忆仓库里,也就留下“田家英”三个字了.

毛岸英1946年回国.由于在苏联多年,他连汉语都讲不好.请一位教师来教毛岸英,教语文、教历史.他选中了田家英.从此,田家英来到身边工作.

不久,担任的秘书的陈伯达、胡乔木忙不过来,需要增加新的秘书.胡乔木向主席推荐了田家英,一则田家英工作认真细致,颇有才华,二则只有二十六岁,是“壮劳力”.

胡乔木过去在曾与田家英共事,对田家英相当了解.他俩曾合写过《东北问题的真相》等文章.

于是,田家英应召来到那里.口授一段意思,要田家英当场拟一电文.

显然,这是一次特殊的“面试”.田家英一挥而就,看后表示满意.

组织上经过研究,决定调他担任的秘书.

田家英用六个字形容他最初的心态:“拘束”、“害怕”、“紧张”.他生怕自己难以胜任这一重要的工作.

他向胡乔木请教,向萧三请教.他们告诉田家英,要做好的秘书,最根本的一条,是学好著作,领会思想.

田家英拿出一本本用土纸装订的本子给董边看,那上面分门别类抄录着著作以及他的学习心得――他听从了胡乔木、萧三的意见,非常认真地学习的著作(后来,中国青年出版社曾把田家英的学习笔记以《一个同志的读书笔记》为题,作为内部读物印过).

还让田家英“实习”,派他前往东北调查工商业情况.田家英奉命经大连去东北.虽然他对经济问题并不在行,还是圆满地完成了交给的任务.他刚从东北归来,此行就是他作为秘书的第一次“实习”.

经过“面试”、经过“实习”,田家英从此正式担任的秘书,达十八年之久.

就在担任的秘书不久,田家英便接到一项重要任务:1949年1月31日,天未破晓,一架神秘的飞机降落在石家庄机场上.那是一架苏联军用飞机.从飞机上下来四位客人.在机场上等候的吉普车,载着客人直奔西柏坡.

、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一起会见了客人.这位来自远方的贵客,便是米高扬.担任工作翻译的是师哲,生活翻译是毛岸英,而担任会谈记录的则是田家英.

田家英飞快地记录着,然后又连夜誊清,整理成会谈纪要,送呈.田家英高效率而准确无误的记录,使对这位新秘书感到满意.

一个多月后――1949年3月23日,田家英随离开西柏坡,朝北平进发.

新中国呱呱坠地.新政府诞生伊始.主席忙着颁发一张张委任状.

为主席掌印的,是他的秘书田家英.田家英因此博得了一个雅号,日“掌玺大臣”――他手中的印章,仿佛成了当年的“御玺”一般.


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颁发的委任状,是权威性、历史性的.田家英“掌玺”,一丝不苟:每一个印,都横平竖直,落在正中,绝无半点歪斜;印油均匀,印章上的一笔一画都盖得一清二楚;盖毕,要等印油完全干燥,这才算完工.

平日工作中很注意节俭的他,为写印泥时,却不顾高价了.那天,他骑着自行车来到北京琉璃厂,对那里的印泥挑三剔四,直至寻到一盒货真价实的清朝皇宫用的八宝印泥,这才写下.这种印泥不仅色泽鲜红,有股麝香清香,而且可历经百年而不变色,配得上用于那一张张极为庄重的委任状.

一见这盒高贵的印泥,果真非常喜欢.印泥保存在“掌玺大臣”手头,用了多年,从未加过印油,那印色依然鲜艳、纯红、均匀、细腻.

不仅把大印交给田家英,而且把存折也交给田家英保管.的稿费,由田家英存着.来了的亲友,就给田家英写条子,这个送二百元,那个送三百元,由田家英取出存折,勤务员王福瑞去银行取钱,然后交田家英送到亲友手中.

田家英由于工作一丝不苟,受到的器重,得到不断的提拔.他担任了秘书室主任、政治局主席秘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室副主任、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副主任.

1956年9月15日,中国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和他的战友们步上主席台.从衣袋里掏出开幕词,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

“同志们:中国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在开幕了.等”

的开幕词很短,不过两千多字.根据当时记录,致开幕词时,曾被三十四次热烈的掌声所打断.其中有五次是“长时间的热烈鼓掌”,足见开幕词在代表心中引起极其强烈的反响.开幕词中的“华彩段落”,被人们作为“格言”,反复引用:

“国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和短处,即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骄傲自大的理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谁都以为,这篇充满“风格”的开幕词,当然出自手笔.

可是,当代表们赞许这篇开幕词时,却坦诚地说道:“这不是我写的,是一个少壮派,叫田家英,是我的秘书.”

如果不是说出“底细”,那开幕词完全是“毛派”笔调,谁也未曾想到是别人如何写.是著作巨匠.著作出自他的笔下.不过,在筹备“八大”的那些日子里,事忙,委托陈伯达起草开幕词.

“陈老夫子”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一看,摇头了.

可是,这时离开幕之日已经很近.

“田家英,你来写吧.写得短些,有力些.”把起草开幕词的任务,交给了田家英.

田家英干了一个通宵,写出来了.

一看,笑了.开幕词经政治局讨论,个别处作了一些修改.把改定的开幕词装进衣袋里,然后拍了拍衣袋说道:“开幕词落实了,我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