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意志与预知未来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685 浏览:81159

作者简介: 张佳祺(1990-),女(汉族),重庆市南岸人,电子科技大学英语系,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跨文化研究.

摘 要: 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出自华裔科幻作家特德蒋短篇小说集《你一生的故事》,该小说集收录了特德蒋至今为止发表的全部小说.其中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在基于语言本身的基础上,呈现了人类和外星人交流的全过程.该小说除了特殊的叙事手段和叙事方法外,就内容本身而言已经超越了普通的科幻小说.本文主要通过小说中的相关哲学概念,对这篇小说内容本身进行更深入地分析,以揭示文中深刻的哲学内涵.

关 键 词 : 《你一生的故事》;特德蒋;科幻;哲学

1. 因果论看世界

世界上的理论纷繁复杂,但就其思考方式而言分为两种:因果论和目的论.因果论是由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指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个原因和一个结果.这就是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依照前后顺序,将各个事件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因与果,当看到“春夏秋冬”和“地球的自转公转”两个事件时,按照人类思维方式,就会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定义为原因,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定义为结果;而当人们说到“春夏秋冬”与“花开花落”时,春夏秋冬就成为原因了.人类将所有事件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因与果,过去、现在、未来在人们眼中都有明显的界限,对于未来人类是无知的,所以才会在某些抉择上举棋不定.在这里涉及到一个哲学的概念――自由意志(free will),它认为,人们的选择最终取决于人们自己.只要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取舍,不论你的选择是基于何种因素,选择本身即意味着自由意志[1].如果你曾经认为做错了选择或后悔某个决定,你就拥有自由意志.在使用自由意志做决定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即对未来无知的情况下,如果你已知晓后果,那再谈自由意志也就无意义.

《你一生的故事》理解的难度较高,就是因为女主人公露易丝放弃了人们常用的线性思维方式,叙述的事件之间并没有前因后果的联系.露易丝在学习七肢桶语言的过程中,深深地受其感知世界方式的影响,因而洞悉了自己,以及幻想出了她那个暂时还不存在的女儿的一生.读者不能够用线性的思维去理解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当然用叙事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些事件,还是能够找到这些事件的先后顺序,但整个故事并不是想要读者去理清它们的顺序,而是用另外一种新的眼光去看世界.

2. 目的论――“同步并举”意识模式

目的论,是用目的或目的因解释世界的哲学学说,与因果论看世界的方式大相径庭,它将世界上所有事件理解为均有目的,在没有习惯用这种视角看世界时,多半会令人失望,因为世界极可能本无我们所谓的目的,但我们一旦用目的论来理解和认识人类,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因为人类理智发展的最大成果或许就是让本能不再仅仅是本能,而一切行为乃至事件似乎都理应存在一个目的.如今以赖斯(Katharina Reiss)、弗米尔(Hans J. Vemeer)、曼塔莉(Justa Holz-Manttari)和诺德(Christiane Nord)为主要代表的功能主义目的论已经是当今世界颇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学派之一[2].在翻译理论中,目的论已经得到广泛运用.目的论没有因果论中所谓的前因与后果,而是同时感知所有事件,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并置.这种方法论看世界可能带来的结果是你能看透整个未来,但你没有办法选择属于你自己的未来,或许明知自己有那样的未来,但却无法改变.

《你一生的故事》中,“七肢桶”看世界的方式正式这种“同步并举”的意识模式,它们根本无法去理解每一个选择为何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结果,因为它们无法理解因果关系.对它们来说,自己所做的每一步过程,每一个决定都是剧本上规定好的,正如文章中作者所写的,“照着表演就行了”.因此在它们的眼中是没有“选择”这一概念的,也就是说它们没有“自由意志”,选择的终点对于它们来说毫无意义,因为它们本身就理解不了“选择”这一行为会带来哪些结果.既然没有了选择,过去、现在、未来在它们眼里自然而然就没有任何界线了,在受到“七肢桶”感知世界方法影响后,露易丝也用这种“同步并举”意识模式来看待这个现实世界,她提到:“恰如一本完整的史书,既可先看‘因’,也可先看‘果’.前因与后果不再是各自独立的两个个体,而是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没有所谓的“思维之链”,循着一条固定的路线前进.在我的思维中,所有组成部分的重要性都是一样的,没有哪一个念头具有优先权.如果有优先权这个说法,那么所有组成部分都具有相同的优先权.”[3]她拥有了像“七肢桶”一样预知未来的能力,预知出了她那个还未存在的女儿的一生,但是她也因此丧失自由意志.


3. 自由意志与预知未来

在理解因果论和目的论看世界的视角下,不得不关注到自由意志与预知未来,这两者从来都是相互矛盾的,选择其一就意味着失去其二,它们从来就不可能成为一种双赢的“非零和游戏”[4].正因为能够自由选择,所以不可能预知未来,反过来说,如果已经知道了未来,我便不可能反抗这个既定的命运,也不可能把知道的未来告诉其他人.就像“预知未来的人不会奢谈未来,读过岁月之书的人不会承认自己读过它”[5].《你一生的故事》中,主人公露易丝在受“七肢桶”目的论的视角看事物影响后,就再也无法回到因果论了.她已经知晓了未来,以及还尚未存在的女儿的一生,尽管她拥有自由意志,但是只能做出这唯一既定的选择.这是一种缘于宿命的忧伤,最终凝聚成女主人公的感叹:“一瞥之下,过去与未来轰然同时并至,我的意识成为长达半个世纪的灰烬,时间未至已成灰.我的余生尽在其中.”她的痛苦显而易见,当读到“然后,突然间,我已在太平间.一个勤杂工掀开罩单,露出你的脸.我看见的是二十五岁时的你”时,我们能体会到她作为一个母亲,却无法阻止女儿的死亡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忧伤.

4. 结论

事实上,人们无法定义到底哪种选择更好,这本就是两种不同的看世界的方式,两条永不会相交的平行线.因果论对现实的建模是线性的,先有因,再有果,依照前后顺序来感知世界,而目的论是现有世界的一个非线性的模型,思维就如一副完整的拼图,不存在因果关系,时间也不是线性维度.就像一个人不会说他先有头,再有手,然后有脚,无论你先看到它的哪一个部分,他依然是一个完整的人,与时间是没有关联的.在用因果论看世界时,要学会平静地接受那些后悔和懊恼的选择,因为未来是个谜,才会激励你不断进取,未来才会是丰富多彩的.而选择用目的论看这个世界时,就必须接受这副完整拼图的每一个部分,接受或许已经被写好的一本“完整的史书”[6].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