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主流化转型更要“走转改”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60 浏览:20958

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内容转型是关键,时政、经济、主流文化报道领域是突破难点.联系到“走转改”活动在都市报的开展,有记者认为,“走转改”是社区记者干的事,做政经主流新闻不需要“走基层”.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

一、

为什么时政、经济、主流文化报道领域成为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难点?有能力因素,有经验问题,但根本还是意识不到位,有些记者老认为这些领域就是高高在上的,不食人间烟火,其实这些领域的方针政策、动态方向多是来源于对基层情况的调研反馈,是最能影响社会大众的,这些领域的新闻也是百姓最关注的.当前,社会朝着公民社会、法治社会的方向发展,办报也应跟上这个变化,关注、报道这些领域就是跟上变化、不被边缘化的重要途径.做这类政经题材的新闻,更需要“走基层”,很多政经领域内的方针政策就是来源于基层、来源于群众的,这也是党和政府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报道这些领域,不要有畏难情绪,更不要有消极心态,要主动出击,主动作为.比如,今年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看似是个涉农题材的新闻,其实放在城镇化大背景下,这个文件影响深远,或直接或间接地牵扯到每个人.这种题材就要主动破题,做出影响.什么是主流化?有能力、有水平围绕这种政经题材的新闻做出有影响力的报道,就是主流化.

二、

“走转改”是一个系统的新闻方法论.走入基层才能接近新闻源头,发现新闻线索;作风转了才能确保新闻真实;文风变了才能促使传播效果最大化.电影《1942》中美国记者白修德只身一人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河南灾区报道受灾情况,这就是一种作风.跑社区有跑社区的作风,跑政府有跑政府的作风,无论哪种作风都要以新闻真实为最大追求目标.

齐鲁晚报的张刚是一名跑社区的记者,接触的多是社区百姓,采访的也以“鸡毛蒜皮”的事情居多,但张刚守得住本分,耐得住寂寞,十多年如一日,以社区为家,与百姓交朋友,通过一篇篇报道、一件件小事,让大家了解他、认可他.张刚又不止于社区,他身上所体现的坚守与创新正是“走转改”这一方法论的本义所在,也是当前都市报内容主流化转型所急需的.

三、

“走转改”贵在常态化,而都市报做新闻的通病往往是发挥不稳定,大事兴奋,小事萎靡,正面宣传半推半就,负面报道不遗余力,简单地把新闻割裂开来,人为地分成“三六九”等.这种心态、状态要不得.办一份主流大报、百年大报,光有是不够的,更要有厚重与理性,这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践行.张刚做到了,但不是说张刚没有过彷徨和动摇,他也有过苦恼,苦恼的时候他仍在坚持,他把新闻理想、职业担当、自我价值分解到一天天的坚守中,具体到完成一件件小事中,特别是贯穿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跑社区过程中.这种看似平凡甚至有些单调的过程,蕴含着办报纸、做新闻最需要的品质,这是对理想的坚守,对新闻的信仰,也是成就自我的正道.就像搏击比赛,最简单的动作,往往是最难的动作,也是最有效的动作.

四、

再好的作风落脚到文风上,也要言之有物.这个“物”就是新闻性、关注度、影响力的结合体.为物而言,不是为言而言.新闻出现“注水”现象,从浅层看,涉及到考核评价引导问题;从深层看,是新闻关注的面太窄,挖掘得太浅,创新的力度不足.改文风,不仅仅是文字语言的简单变化,更是报道理念、报道内容的深刻变革.开展“走转改”活动,不是一时之计,事关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长远,必须认真对照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整改.

(作者单位:齐鲁晚报)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