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三步法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802 浏览:140868

每到上作文课时,有不少学生无精打采.问他为什么?最多的回答是上作文课没意思,一看作文题目,不知道写什么,脑中一片空白.那么,学生感到作文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教师应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文呢?

一、课前“看”

“看”指观察,不仅用眼,还要听、闻、感觉等.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多接触自然、社会,关心新闻,了解身边的人或事,并学会分析对与错.如社会上的敏感问题,教师可让学生分析其中利与弊,例如“有人被撞了,该不该去扶”“环境污染”“浪费粮食”等.这样长期做下去,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会使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

学生作文并不是从提起笔来才开始,文章写完就结束,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提起笔来写之前,就已经花了一些工夫,包括中心、材料、词语等方面的准备.具体如下:学生写作文所用到的素材,主要靠平时的积累,所用到的词语句子也是靠平时的积累.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不能仅限于作文课上,而要让学生多留意周边的人或事.平时多留意,多做笔记,天长日久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就浪费粮食现象发表看法;春天,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哪些事物能代表春天;下雪了,写雪景.此外,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事物不仔细,也不认真,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如观察一个人,就要仔细观察这个人的面貌特点、身材、穿着、爱好等.而且,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的观察,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如学校开运动会,联欢晚会等;也可以按时间顺序写,如巴金的《日出》就是按时间顺序写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也可按空间顺序写,如写一处景物等.总之,按照不同的对象,用一定顺序进行观察,能有助于学生抓住事物的重点.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才能得心应手,才能有材料可写,才不会感到无处下笔.

二、课中“练”

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感到写作文是一件愉快的事,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如在听一位教师上写看图作文课时,他就用学生喜欢的灰太狼、喜羊羊做主人翁.图片一打开,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兴趣.其次,要引导好.教师要善于开发学生的记忆仓库,让学生把作文所要用到的素材从仓库中搬出来,并用优美的文字组织好,写到作文中去.如写“我学会了××”一文,学生通过回忆,相互交流,想到了许多自己平时学会的东西,例如我学会了刷牙,我学会了洗衣服,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我学会了做饭等学习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一下子涌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这时,教师可趁热打铁,让学生提笔作文.这样,全班学生写出的文章没有相同的,都把自己的酸甜苦辣写了出来.最后,明确训练的要求.每次作文都有具体的要求,除常规要求,教师可提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要求.

三、课后“评”

“评”是指评改.学生作文往往喜欢一遍完成,草稿写完即作文完成,不愿修改,因而作文水平提高不快.学生草稿打好之后,教师可先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自改作文,再让同桌互看、互评、互改.最后,教师再认真批改,讲评.这样就打破了“学生写教师批改,最后教师评讲”的传统作文.对此问题,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批改方法.如我把作文的批注权交给学生,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批改同学的作文中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产生自信心,又会把自己的作文同被批者的作文进行对比,找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使学生自己品出味道,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此外,与听、说、阅读训练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水平.为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名家修改作品的故事,如曹雪芹写好《红楼梦》后,前后修改了五次,才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作品;施耐庵前后也修改过好几次才完成《水浒传》的创作.其次,我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多读一些名家作品,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如《飞鸟集》《夏洛的网》等.此外,我还在作文评价上做文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让学生在评价作文中,只写优点,不写缺点.这样能起到鼓励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一种自信心,久之,作文必有进步.曾经有一个学生,是个转校生,学习不太好,五年级了,作文写得头上一句脚下一句,一塌糊涂.了解他的情况后,在作文课上,我跟他的同桌说,多发现他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语用得好,也要给他划出来,表扬他,在小组内多鼓励.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自信多了.到小学毕业时,他的作文水平也达到了中上水平.


作文教学的“看”“练”“评”这几个环节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正是在一次次不断循环上升的写作训练的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作文水平逐步得到了提高,并帮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作文习惯,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发展奠定了基础.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