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521 浏览:107509

摘 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青年教师的比例也不断随之增加,这些教师成长于改革开放时代,普遍学历较高、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他们已成为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1].但是,另一方面,高校青年教师群体中各种师德问题也随之相继出现,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此,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的关键课题.

关 键 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高校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每年有大批青年教师加入高校教师的队伍,担负起高校教学管理的任务.由此,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比例逐年提升,截至目前已经占据到了一半以上,不久的将来青年教师还会逐渐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他们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新,创新意识强,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现在的青年教师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非师范类院校,没有系统的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角色培养课程的教育,自然也就并没有建立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道德意识,而只是简单的将教师职业当作一种谋生手段,对于教师所被赋予的神圣职责认识极其不到位.另一方面,基于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和社会价值观发生改变等新形势,使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也不同程度受到冲击和影响,出现了一些“师德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业务提升与思想建设轻重有别,奉献意识不强;物质追求与道德责任平衡不好,精力投入不足;教学职责与育人职责兼顾不好,育人意识淡薄.若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下力气帮助青年教师树立“爱国守法、热爱学生、敬业奉献、严谨治学、依法执教和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观念,确立“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角色定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有计划的进行岗前培训,加强理论学习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用以调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体现的是教师在道德意识、道德选择、道德评价、道德修养等方面的价值目标.高尚而富有人格魅力的师德能让学生终身铭记.温家宝总理在回忆起自己的大学老师池际尚院士讲授晶体光学时深情地说:“至今,我都清清楚楚地记得她的音容笑貌,她讲得是那么清楚,那么深刻.”所以,我们要引导青年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另一方面更要学习一些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如《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纲要》等;此外,可聘用德高望重的教授、副教授,实行导师制定培训办法,对校情校训、学校的规章制度、大学教学的基本规律等进行系统培训,并严格考核.这些措施的实施,都将使青年教师在踏上三尺讲台之前,对教育法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有足够的造诣,预防教师队伍中不良风气的滋生.

2.营造舆论氛围,进行榜样示范

积极进取、正面向上的舆论氛围具有导向功能,是影响青年教师树立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就必须加大师德及其建设意义的宣传力度,加大高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尤其要加大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爱因斯坦说:“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校报、橱窗、电子屏、校园网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上级组织有关师德建设的精神、师德建设的研究成果、学校开展师德建设的最新动态,宣传先进事迹,展示师德风采,努力营造重德养德的浓厚氛围[2].对于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还要大力表彰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以此来教育和规范广大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鼓舞和激励整个教师队伍.

3.以人为本,为青年教师创造和谐的成长和育人环境

高校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对青年教师做到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待遇上落实.首先高校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党建工作,促进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实现政治上的进步;其次高校管理者要在不影响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下,尊重他们的个性,承认青年教师在道德水准、心理素质、学业水平、工作能力乃至个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性,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宽容他们的过失,欣赏他们的进步,为青年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3];再次,高校要关心青年教师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改进他们的就医条件,提高医疗怎么写作质量,及时疏导、排解青年教师工作上和生活上过重的心理压力;最后,学校还要认真落实教师的各项生活待遇,不断提高他们的工资酬劳,让他们体会到他们的劳动成果是会得到社会承认的.由此,青年教师会充分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进而会将压力变为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4.建设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师德建设成效

目前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主要体现为职称评定、年终考核,但其依据主要是考查教学工作量、发表的论文及承担的科研课题等客观指标,师德却被放在次要地位,这就忽略了教师品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到,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因此,高校要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就必须要完善相应的考核制度.首要的,就是制定高校教师综合评定指标体系.该体系应以教学为核心、科研为基础、师德为方向的原则来构建,要使师德与教学、科研三者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尤其强调的是要将师德评定指标体系分别融入教学、科研两个体系当中.其次,确定考评的原则.该原则要兼顾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二是师德与教学、科研相结合;三是对于正在攻读学位或正在进修等情况的教师考评要放宽;四是综合考评的成绩要与岗位津贴、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进修培训、评优评先等相结合,使考核制度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功能.再次,要严格考评制度的实施.要坚持全面评价原则,务必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要坚持多元评价原则,高校有关主管部门、学生等都应在整个考核评价体系中占据一定比例,这是落实考评制度的基础.

5.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巩固推进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的成败取决于制度建设及对制度的有力执行.因此,要加强师德建设,学校必须坚持人本管理原则,建立针对教师的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具体形式,可以是文化认同激励、校园精神激励,也可以是具体的物质激励、人文精神激励.而人文精神是师德建设的前提,深入了解并准确把握教师的想法、需要,确定行之有效的激励因素,有效控制激励的尺度,正确认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当前激励和长远激励的关系,切实激发教师自觉参加师德建设的积极性,积极为促进师德建设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激励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6.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一代伟人也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始终是教育事业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师德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是制度规范又是责任意识,而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未来的主力军,因此,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目前高校师资队伍扩大、师资结构调整的现状,高校必须努力探索青年教师师德设的规律与特点,,给予正确引导,激励青年教师的内在发展需求,从而激励出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使青年教师更加自觉地以教师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