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91 浏览:19744

【摘 要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高校后勤管理承担着管理育人、怎么写作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能.改革开放,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重视,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校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中不断出现新问题,对高校后勤管理的科学化、程序化、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 键 词 】 高校后勤 社会化 管理

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历程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人们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当时的教育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需要,政府统一管理学校,学校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基础薄弱、师资力量和教学科研设备严重缺乏,教育改革迫在眉捷.1985年出台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当时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改革的方向,其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后勤怎么写作要实行社会化.之后各地高校开始试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为教育提供更多怎么写作.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高校逐步向社会开放后勤市场,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挖掘后勤内部潜力、加大学校建设投入力度,在提高后勤怎么写作质量、改善校园环境、提高校园硬件档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使高校后勤逐步做到怎么写作商品化、管理企业化,为高校后勤实施物业管理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高校后勤管理从最初的食堂,逐步发展到高校宿舍管理、医院、校园环境维护、教学楼建设等,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取得的显著成绩有目共睹.


2010年7月29日,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中指出:要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新时期,高校利益方不断增多,学生个性多元色彩不断增强,社会经济政治权力、观念、舆论对校园自治影响加大,使高校后勤管理迎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同时对怎么写作质量需求不断提高,建立以“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为文化载体的先进、科学的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体制成为时代要求.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现状

高校后勤管理涵盖多方面,主要包括:学校的各种住宅、学生公寓、办公楼、教学楼、科研楼等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绿化、保洁、维修、水电管理、设施管理等高校后勤项目.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就是社会经济主体对以上设施的管理,为高校正常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全面、高效的怎么写作.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存在多种模式:社会化物业管理型;社会物业与校内后勤部门共管;传统后勤部门领导下的物业管理.

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脱胎于高校,怎么写作对象限于高校内部,与高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前,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建立真正的社会化管理体系,其管理行为大多带有行政性质.高校后勤管理机构一般是后勤集团下属机构,受学校管理部门的指挥.近年来,虽然不少高校正在进行后勤物业管理方面的改革尝试,但由于体制和观念上的原因,改革成效显著的并不多.目前,仍然有一部分高校后勤管理没有摆脱传统的计划管理体制,部分高校后勤管理名义上从学校分离出来,在社会上也已经以独立的企业运行,但是,企业却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企业与学校存在附属关系;同时,企业资产产权不清晰,分配关系还存在计划经济、行政管理的色彩等.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重改革、轻管理,缺少应急管理措施

高校改革是指改掉那些存在的、不符合或是不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人才建设需求的部分,培养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现代化人才.

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为高校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前进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开放,新矛盾、新问题增多,复杂性加大,牵涉面广.自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突飞猛进,社会各项事业改革深化,任何一个事件发生都是各种矛盾凸显的一个方面.近年来,校园食品安全卫生事件,校园帮派群体打架斗殴事件,教学资源缺乏而引发的抢占座位事件,失恋、毕业和就业压力而引发事件等常有发生,负面社会影响较大.时代的进步,高校后勤管理难度加大.

2.缺乏有效的监督

对事物发展过程或重要节点进行有效的督促、管理,使结果达到预定的目标,是监督职能的重要任务.高校后勤管理应坚持为教育、科研怎么写作的宗旨,设立后勤管理社会化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负面的谴责,对正面褒扬.

当前,高校后勤引入社会经济主体的同时,缺乏相关的制度约束,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行业统一标准尚未出台;社会经济体追求效率,忽然质量,无完善的管理评价体系,导致各大高校后期社会化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监管空缺;有些后勤部分被不同的经济主体承包,管理条块分割,缺乏统一监管,出现问题,推诿现象普遍.

3.对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负效应

高校文化是“文化世界”中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思想启蒙、人格唤醒、心灵震撼的融合,具有导向、激励、陶冶和凝聚的德育功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使相对单一封闭的校园变得具有一定开放程度的“小社会”,商业行为增多,增添校园经济成份,活跃校园经济氛围,也增加了后勤管理的复杂性;校园独特的文化气息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摩擦碰撞,高校的勤奋刻苦、追求真理、思想自由等文化影响了社会文化的同时,世俗的功利文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对纯静的高校文化产生侵袭,加大高校后勤管理的挑战性.

4.缺乏人才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主体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运营方式仍采用旧有的体制,导致人员多而杂,管理人员缺乏观念转变,高校行政包袱沉重,不利于后勤管理社会化发展.

现有的高校后勤还没有完全被市场体制融化,高校后勤人事配套政策及引进社会主体的利益最大化追求,导致高校后勤队伍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现代企业制度高层次人才匮乏,人员分散,不利于后勤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