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核心与基本要素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311 浏览:23403

摘 要: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是指教学活动前制订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规划,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阐述了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基本要素.

关 键 词: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要素

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理念,应当始终围绕学生主体,积极为学生认识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促进他们对经验、知识与策略的积累、反思与升华.职业教育面向企业与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应当基于工作过程,将整个职业活动的各个元素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以实际应用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目标,以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着眼于蕴涵在行动体系中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培养企业及社会需要的人才.可以说,成功的教学源自成功的教学设计.教师如何运用职业教育的规律,根据课程主题及学习者特征、环境条件等因素,为学习者策划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的方案,提高教学能效,是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教学整体设计的核心

1.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从业者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它不是单一的一种能力,也不是一个个毫不相干的孤立能力的机械相加,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结合,是各种能力的“综合”,是从业者职业素质的外化.

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种能力.专业能力指从业者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运用能力;方法能力指从业者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的运用能力;社会能力指从业者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职业态度的表现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工作过程的协作能力.明确课程培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课程开发和实施标明了方向.

2.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必须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是国家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它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和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也是技能人才培养成果的检验尺度.开发任何专业的一体化课程,都应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才可能实现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与就业市场标准的对接.

3.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

典型工作任务是指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对人的职业成长能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典型工作任务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二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或怎么写作中对从业者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三是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和结果不是唯一的,有较大的开放性.简而言之,典型工作任务是某一职业工作领域中包含综合职业能力的综合性工作任务.能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人,也是拥有某种综合职业能力的人.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均要充分体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把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与教育领域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开展,把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指导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起来教育教学.

二、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1.“职业活动原则”要素

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与职业活动为向导.教学的项目载体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体现实际工作流程,依次设计教学的内容和顺序.

(1)职业活动过程向导原则.任何一项职业活动的完成都需要经过一个完整的职业活动过程,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需要运用好这一职业活动的逻辑顺序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熟悉职业活动过程,首先把职业活动过程介绍给学生,然后按职业活动的先后顺序,开展教学活动.

这项原则对职业教育的任何一个专业的教学设计都具有指导意义,特别针对数控、模具等机械加工专业和维护维修技术等专业的学生,由于他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些较固定的职业环境和过程,因此职业活动过程可以作为教学设计的主线.

(2)职业活动情境导向原则.职业活动除了有过程,还要在一定职业情境下进行,有时这些职业情境随机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而随着这些变化,从事这些职业活动的人员需要针对已经发生变化的职业情境,调整职业活动的先后顺序或增减职业活动.对于具有这种特点的职业活动,在教学设计时,需要设定可能出现的各种职业情境,以先易后难和过程顺序开展教学活动.

这项原则对于职业教育的任何一个专业的教学设计都具有指导意义,尤其对旅游、商业等各类怎么写作专业具有深远影响.由于这类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工作是面对随机变化的职业情境和过程,职业活动过程在教学设计中就变得具有非决定性意义,这时职业活动的情境将成为更重要的影响教学设计的要素.


(3)职业活动效果导向原则.有些职业活动的过程和情境都不那么重要,而追求职业活动的效果.对于这类职业活动,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展示各种效果,然后尝试用不同的职业活动过程、情境,去达到或者超越学习开始时所展示的效果.这项原则适用的专业一般是艺术类或其他专业中涉及艺术的教学内容.

2.“能力本位原则”要素

职业学校学生的能力形成是有条件的,单项能力形成的条件,根据职业教育学习理论中对能力的条件定义,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而综合能力的形成条件是具备相关单项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不要出现能力形成条件缺少的现象,以避免能力形成条件缺失而影响能力的形成的情况.职业学校学生的能力形成,根据职业教育学习理论对能力的过程定义,是一个由多个环节共同作用、每个环节又具有不同特点的较为复杂的过程.在教学设计编写中,应注意遵循能力形成的一般过程及其特点,保证教学心理逻辑顺序得到贯彻.避免因出现能力形成过程环节的缺失,而影响学生能力的形成,最终影响教学效能.

3.“抽象层次原理”要素

教育技术学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抽象是人类通过对事物的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活动得出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并用概念、范畴、规律等形式规定下来的过程.抽象层次原理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所用的语言、术语、图像等所有呈现信号的符号,都必须在学生能明白的范围内的各抽象层次上使用,使具体与抽象相结合.

(2)教学内容的编排符合循序渐进原则.教学内容要考虑到学习者的预备知识与技能情况,也就是一门课程的设置既要有前面的课程做准备又要和后续课程相衔接.由每个学科构成的整个知识结构具有严格的系统性、逻辑性,对于几门学科构成的综合学科,其内容的编排也是如此.

(3)恰当运用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在教学中一般运用两种基本概括形式,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感性概括是直观概括,主要是通过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等进行一系列的信息加工,从形式概括出一类事物的外部特征.理性概括是在感性概括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只有通过灵活使用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才能使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

4.“重复作用原理”要素

在学习过程中的重复作用是指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或用不同的方式重复呈现.如机械类专业中的工程图样的识读,始终贯穿整个专业的学习,在不同的工种实训场合中重复出现,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理论层次上,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以不断深化其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

人们认识一个事物,学习一个概念,掌握一种技能,一般都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需要经历一个反复认识过程.一方面需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论层次上去认识;另一方面需要在发展中去认识.对一门课程的学习也是如此,螺旋式上升的课程体系、课程设计都是符合重复作用原理的.在技能训练过程中,重复作用体现的尤其明显,一个优秀技术能手在技能操作上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经过成千上万次重复训练才练习成功的.

5.“最小代价原理”要素

在学习过程中最小代价原理是指用最少的篇幅、最少的语言、最少的时间、最经济的设备完成教学任务.如机械加工类专业,属于高能耗的专业,实训工种需要考虑好最小代价原理,教学设计需要把实习材料、刀具材料等耗材系统地充分考虑在内,前一个项目的实训成果可以作为下一个实训项目的材料或用做于综合项目的零部件.

在职业教育改革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课程的教学设计需要遵守职业教育规律的特征,也遵循“同课异构”的开放性特征,更多因学生、教师、教学环境等条件和资源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我们只有把握住其核心问题和基本要素,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能效.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