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策略的转变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93 浏览:18439

摘 要:传统美术教学过于注重艺术技法的训练,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情绪需要,培养中学生艺术创新与实践能力.

关 键 词:中学美术;教学策略;能力;自主学习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是人的个性全面与和谐发展的时代.中学教育也愈加重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与发挥,美术教学已不再只是艺术技能与规范的传授.美术作品不只是线条、颜料或者其他材料的组织,更承载着创作者的真挚情感和理想追求.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与美术作品、创作者展开对话,共同体验和感受艺术之美.教师教学策略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情绪需要,以培养学生艺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一、注重学生艺术兴趣

美术课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人文课程,自由度宽广而缺乏严格的评判标准.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策略的设计既要研究教师怎样教,也要研究学生怎样学.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当然是学生美术学习的动力.教师除了以熟练的绘画技术和语言艺术打动学生心灵之外,还需要从多种途径激发学生鉴赏艺术作品或创作的兴趣.

素描是美术的基础,但多数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画静物写生《书、茶杯、苹果》一课,鼓励学生展开素描竞赛.反复的线条练习,也夯实了学生的艺术基本功.教师在鼓励学生掌握一定创作技巧的基础上,还为他们的作品提供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把绘画作为一种人生乐趣.

二、美术教学生活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怎么写作于生活.美术教学的生活化,已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与理想追求.中学美术教育,本质上还是一种普及性艺术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美术课程与现实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美术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艺术回归生活,艺术在促进美化学生生活方面的作用.

所谓美术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依据学生真实的需要,使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怎么写作于学生,获得艺术实践能力的需要.一些具有概括性、通用性和适用性的教学手段都可以纳入教师教学设计的视野.比如,欣赏绘画、制作设计、艺术创作等.如广告、海报、书籍设计等都是学生熟悉的现象,教学中完全可以借鉴这些生活中的艺术,给学生鉴赏、模仿或设计.要实现美术教学生活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教学的中心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课堂上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美术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传统艺术教学,过于注重艺术技巧与规范的运用,难以在教学中感受人的和创造力.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逻辑性的教学过程缺乏足够的精神力量,这导致学生恐惧和消极情绪.艺术教学就是要培育完整的“人”,学生的思维、情感与意志都融汇于艺术活动之中.

美术教材提供了很多经典的艺术作品,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这需要学生进一步的探索、发现与评价.可能学生的认识会有偏差,但事实上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呈现错误就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提供了教育机会.突破思维定式,敢于标新立异,才可能体现艺术的创新本质.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毕加索、马蒂斯等名家的优秀作品无不充满大胆的想象.

中学美术教材有“拓展”部分内容,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开阔的艺术视野与新的艺术创作思路.教师需要积极利用好这部分教学资源,将“拓展”予以延伸或深化.“华表”是我们民族的图腾柱,一般是以大理石为原材料以雕刻的工艺塑造而成.教师可以拓展华表的制作材料,比如,纸张、橡皮泥、石膏甚至钢铁都可以纳入设计或制作的选择范畴.

四、培养应用美术意识

传统教学通常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模式.学生获得了很多抽象的概念或者固定的艺术技法,但因为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关不大,学生陷入为学美术而学美术的怪圈.

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借助于视觉艺术,承载着人们的生活经验与理想信念.进入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视觉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视觉标志、广告、影视等美术图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美术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熟悉美术的媒体材料,理解和运用美术.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美术,美术现象就在我们的吃、穿、住、行等方方面面.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各个领域都涉及美术的运用.比如,在手工制作中,如何制作存钱罐,启发学生以不同材料、不同形式使存钱罐更符合美学和生活的要求.


总之,中学美术教学策略必须围绕中学美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展开,要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为前提.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与认知需要,教师才能在教学之中游刃有余.美术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教学技能,因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