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职能定位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25 浏览:19931

[摘 要]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职能定位问题进行研究,是当前高校教育信息技术工作的紧迫命题.通过问卷调查、网络检索、文献查阅及案例比对,对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本质属性、成立背景、现实环境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走向融合是必然趋势,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是教育信息化有效推进的基石和中坚力量;得出新时期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基本职能在于对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进和常规教育信息技术工作的持续开展;得出“建设、怎么写作、管理、教学、科研五位一体,均衡发展”的“南通模式”对处于低迷徘徊阶段的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建设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借鉴意义.

[关 键 词]高校;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组织机构;职能定位;南通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3)12-0042-06[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12.008

关于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问题的研究,应该说是旧话重提.但把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问题置于“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却是全新而紧迫的研究命题.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时,就有一批有识之士十分关注这一重要领域的研究.由理论到实践,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的建立,从根本上保证了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学科的迅速发展和事业的兴旺发达.

进入新世纪,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重组整合工作尘埃落定,对教育技术组织机构职能问题的研究趋向淡化.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技术机构认识的深入和教育技术学科的日趋成熟,狂热赶超不再升温,理性思考渐成气候,教育技术界开始冷静思考中国的教育技术发展问题,既采取拿来主义,又注重本土化建设,“在传承与创新的互动中、在中西文化交融互补中、在先进教育思想理论与先进信息技术的融合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高校作为教育技术研究和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的组织机构建设再度成为研究的重点和核心.尤其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颁布实施的起始阶段,面对国家层面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面对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或兴旺发达、或边缘弱化的两极分化现实,面对教育界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或混为一谈或片面割裂的认识误区,面对“为什么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越来越发展,而教育技术学却越来越衰弱”的“南国农之问”,厘清概念,明辨是非,齐心协力,整合资源,已经刻不容缓,必须展开专题研究,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务实探讨;必须组建研究团队集体攻关,寻求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法和事业发展途径.

一、研究背景

在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近百年的发展史上,1978年电教工作重新起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电教组织机构,在高校建立了专门负责开展电教工作的组织机构——电教中心.30多年来,高校电教部门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以视听媒体教育为中心的电教工作开始向多媒体教学转移,从以硬件环境建设和媒体应用为中心向以教和学为中心转移.随后而来的网络教育更使高校的电化教育、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部门的工作趋向重叠和交叉.同时,机构改革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电教管理机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先后成立的电教组、电教局、电教司、电教办相继撤销,由于没有了“指示精神”,高校按照各自的需求和理解去调整和安排教育技术工作.在由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转变过程中,各校的电教机构面临着迥然不同的境遇,有的兴旺,有的衰落;有的在捍地位、强地位,稳地位,有的却在守地位、找地位,以至无地位.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发展和生存问题,不仅困扰中国,而且困扰国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教育难题.从上世纪末的机构转型到现在十几年时间过去了,重新审视和研究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职能定位问题,研究其发展机制问题,迫切而重要.

二、概念的界定

1.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2.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由美国引入、在国内消化的.国内教育技术的定义很泛,但基本可分为电化教育体系和教育技术体系.电化教育体系的内涵是“媒体论”,即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传递教育信息,外延是应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教育,力图通过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体系的内涵是“方法论”,即运用系统方法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外延是整个教育领域,力图通过系统科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范围要比电化教育广泛得多.

3.组织机构及其职能定位

所谓组织机构,是指把人力、物力和智力按照一定的形式和结构,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任务或利益,有秩序有成效地组合起来而开展活动的社会单位.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框架认为,准确的组织定位和清晰的职能描述对提高组织的绩效有重大的作用,组织定位可以为部门的目标和存在的价值提供依据,职能描述能够为组织具体活动提供明确指令,从而有助于组织内部各部门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最终实现组织内部的秩序化和绩效化.

4.教育技术组织机构及其职能定位

一般认为,教育技术机构包括组织机构、教学机构和科研学术机构.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开展教育信息技术工作的实践部门和专职机构,它肩负着营造信息技术环境、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科研质量和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任,加强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提升组织机构领导力,是核心所在.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组织机构建设已经从单纯的技术问题开始转向管理问题、制度问题和观念问题.这一定位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和教育技术机构自身发展的双层需求决定的.三、现状调查分析

自2002年11月6日“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更名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后,许多高校随之将电教中心更名为“教育技术中心”、“教育信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名称的改变产生了职能定位的泛化和弱化.

1.对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现状的调查分析

课题组对国内高校的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现状先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发放涉及全国147所高校.随即发现出于机构变化和人事更替,问卷填写和回收困难,单纯的问卷调查已不足以反映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真实情况,所以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辅助网络检索、文献查阅及案例比对.调查结果显示:

(1)在所调查的147所高校中,有128所高校的教育技术中心是独立建制,定位为教辅部门,占被调查总数的87%;有19所定位为教学部门,占总数的13%:行政级别多为处级或副处级.但这147所院校中大约有25%左右是空壳,有名无实,不少师范院校的教育技术中心已变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验中心.

(2)占调查总数17.3%的小部分院校(专科院校居多)的教育技术机构隶属于教务部门,也有少数院校隶属t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学院系,占所调查总数的22%.

(3)在被调查的147所高校中,有67%的高校教育技术机构发生过重组或合并,其余的仅仅由电教中心改换成教育技术中心的牌子.

(4)高校的教育技术机构名称不统一,有教育技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信息与网络中心及信息化办公室等.

(5)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编列部门(下设机构)多种多样,有的规模小,部室分工不明确:有的部门过多,有些工作已经超出了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范畴.

(6)对现代教育技术体系概念理解不一致,对敦育技术机构建设缺乏整体的规划,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必要的认识,致使有些高校对教育技术机构的规划和设置边缘化.

2.对高校教育技术机构职能的调查分析

通过网络检索和对调查问卷的综合分析,得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信息技术的教学推广应用、教育技术培训和教育信息资源管理是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基本职能.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职能是相同或类似的,具体包括:校园网规划、建设、管理与维护:一卡通建设与管理:多媒体教学(含传统电化教学)、外语和计算机等实验教学、设备与设施管理、卫星与有线电视管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教育技术及信息化培训、教育技术应用的开发、学校教育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与执行等.

从调查结果可见,绝大多数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重组与合并使新的教育技术机构具有了更大的工作职能范围,这对推动和管理全校的教育技术工作和信息化是有利的.但是,有些学校的重组或合并却不尽如人意,如将教育技术中心合并到以教学工作为主的系或二级学院,实际上等于取消或弱化了教育技术部门怎么写作全校的职能,坚持多年的为全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停开,使其成为只为这个院、系怎么写作的教学实验部门.还有那些将教育技术部门划归设备处、教务处等情况,都等于弱化甚至撤销了教育技术部门的管理职能,处于无序发展甚至自生自灭状态.另外一种情况是,随着高校的合并办学规模的扩张,相当一部分高校出现了多校区教育技术机构问题,如何实现各校区的统筹规划、资源共享,这也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建设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高校的教育技术组织机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划归和设置问题,而是牵扯到教育技术事业是否能科学高效发展的大问题.观念决定定位,理解影响发展.


四、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职能定位的主要影响因素

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职能是依据教育分工原则,得出其在高校教育系统中应该并能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包括“应当做到什么”、“可能做到什么”和“实际做到什么”这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中第一个层面是指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依据其性质在高校教育信息技术工作和教育信息化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是其职能构建与发展的理想状态.第二个层面是本能状态;第三个层面是现实状态.不论是理想状态的职能定位,还是本能状态抑或现实状态的职能定位,其都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本质属性对其职能定位的影响

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是高校开展教育信息技术工作的实践部门,是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试验场,其本质属性应该和教育技术一致,即提高教育生产力.反应在信息时代的高校,应该是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整体的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所以处在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技术,兼有教育技术和信息化的双重属性,即教育信息技术.

过去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不仅是名称的演变,也是内涵的扩展.从传递教育信息到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从辅助手段阶段到介入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体系追求的根本目标不仅重视技术,而且重视思想;不仅重视单元技术,而且重视技术资源的嵌入、融合、优化和效率:现代教育技术已经不单属于技术应用的范畴,已成为与教育产业结合一体、互促互进的一门科学,它已从来自多学科的经验上升到系统理论,成为密切结合教育实践的科学,所以现代教育技术体系是一个科学的体系,高校的教育技术组织机构也是一个科学的机构.

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不仅是教育信息技术的规划、应用和怎么写作组织,而且是学习型组织,即能够持续实现学习进步的组织和机体.这个有机体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不断吸收知识,转化并产出新知识,形成动态的、充满活力的不断充实发展的体系,怎么写作于高校教学科研及信息化管理.这个组织和体系必须建立科学的发展观,对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有正确的认识,承载建设、怎么写作、管理、教学和科研的多重职能,且能理顺多重职能之间的逻辑互动关系.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职能定位必须按照这一思路来进行.

2.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成立背景对其职能定位的影响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刚成立时是为了在高校推广以视听媒体应用为主的电化教学.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走过了从“媒体应用”到“课程整合”再到“学习技术”的过程.进入21世纪,顺应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大环境而组建的教育技术组织机构,其职能定位必须与国家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密切相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用专章(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论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技术保障,显示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在宏观决策和顶层设计上对教育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确立,迎来了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大契机.

3.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现实环境对职能定位的影响

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现实环境就是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教育部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沿.高等教育信息化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图书文献、教学实验平台的共享,构建数字化智慧校园.其目的在于提升高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所以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追求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融合的直接结果就是“教育信息技术”概念的提出.在国家实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系统工程中,既不能把教育技术排斥在外另立一套,也不能说教育技术机构就完全能够承担教育信息化的重任.过去的教育技术工作者,今天就是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吗?对,但不完全是.教育技术工作者、教育技术学科和教育技术组织机构必须完成内涵的全面提升,完成由教育技术向教育信息技术的扩充和跨越,才可以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有所作为、有所担当.五顺应教育信息化形势的职能定位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推出,教育技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媒体联盟(NMc:NewMediaConsortium)每年都会发布地平线报告,及时关注新兴技术在教学、学习领域的应用,把握技术前沿.而技术性强、知识更新换代快是教育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技术改变教育,高校教育技术机构对于教师和学校领导,都是强有力的支撑者和推手.所以,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校的信息化推进保障工作必须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统一制定规划,承担基本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的重任,这个部门非教育技术中心莫属.高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其中坚力量应该是教育技术机构,而不是绕开这一机构而重新设立.尽管人们对教育技术多有微词,对过去十年教育技术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心存疑虑,多有诟病,甚至否定大于肯定,但新时期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必须通过改造和调整教育技术机构的职能定位来实现.从中央到地方,任何抛开教育技术机构而另起炉灶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思路和举措,无疑都是少慢差费的,是错误的,认识观念上的偏差必然导致事业上的失误和徘徊.系统论有一条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

高校教育技术中心要实现从媒体中心向通过媒体促进教学的学习资源中心和教学改革中心的转变,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成为高校信息化的强力推手,必须在结构和职能上有重大调整和变化.这个结构包括人员结构、知识结构和组织结构.其中实现教育技术人员观念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首先要体现现代教育观,教育技术机构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深刻总结过去学校电教工作一直未能真正融入教学的历史教训,正确认识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走过的整合、融合以至深度融合的历程.唯有此,高校的教育技术机构才有生存壮大的基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种转变不完全是单位属性的转变,更大意义上是工作职能的转变.南通大学创建的“建设、怎么写作、管理、教学、科研,五位一体,均衡发展”的“南通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借鉴意义.这里怎么写作永远是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立身之本,建设是基础,管理是龙头,教学和科研是两翼,五者缺一不可.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南通模式”的亮点还在于对教育技术的强势推进、协调发展.如果只有建设和怎么写作,没有应有的地位保障和运行机制,那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作用就不能得到有效体现.

纵观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客观需求和教育技术的自身发展,新时期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理想状态的职能定位应该是:

第一,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包括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系统建设,还包括常规教学环境和设备的改造提升,以多快好省原则节俭办教育,提高常规媒体的信息科技含量,实现教育技术设备的保值和增值.值得注意的是,高校的计算机房将要适度建设或暂缓建设,随着网络的日益成熟和移动学习终端的快速发展,高校机房的使用效率已越来越低,传统的计算机中心即将或已经被个人移动电脑和手机等智能化移动终端替代,花钱多、集中式、大规模的高校计算机房应该顺应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势,进行改造和适当缩减,大力构建和完善适应移动学习的无线网络系统.同时,在新时期尤其要做好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优化整合教务、科研、人事、学工、财务、后勤等各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仅让教学科研,而且要让学校诸多部门全面分享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让教育技术机构的优势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重申怎么写作为本的理念.注重推送式怎么写作,加速教育技术本质属性的体现.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为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信息化平台和怎么写作保障体系,与学科教师一道设计、管理和优化学习过程.教育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已显而易见,它的终极目标是提升教育生产力.但要发挥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要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教与学水平,还有好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推送式怎么写作必须得到重视.

近年在高校成立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借鉴国际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旨在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促进学校育人模式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众多“211”、“985”高校成立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或教师卓越发展中心)耗资巨大,但实际效果如何呢?这个中心在做什么事情呢?其实,这一中心所做的教师培训、教师发展的工作,核心部分就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运用的核心技术就是教育信息技术,所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完全应该和教育技术中心合署办公,或者说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定位中就应该涵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职能.现在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由于不具备教育技术机构的优质人力资源和硬件环境条件,作用发挥和影响力相当有限.所以,对学科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训和在校内开设教育信息技术公共课,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重要职责之一.第三,知识资产建设,实现资源共享.资料显示,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已经建设了2500多门本科院校的精品课程、1000多门高职高专院校的精品课程、200多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已经不少,但互通共享不够.信息资源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经过无数次的整合可以产生新的使用价值.教育技术机构凭借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优质的资源、强大的加工队伍的优势,通过合理化的管理,及时对动态知识、动态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与整合,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形成新的知识资源体系.资源建设既包括多媒体课件的编制,也包括对多年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建设的传统媒体的转型改造,并根据本校教学特点、课程专业专长建设特色数据库,建设专题学习网站,开发网上精品课程,甚至整合学校数字图书资源,搭建区域共享的学习资源中心和信息传输网络,通过云平台和私有云的互动互补,达到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的目的,形成信息时代的立体教育教学资源保障体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移动学习网络和学习终端的日益普及成熟,以微课程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泛在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将成为学习的主流形态,高校教育技术机构应在这一领域大有作为.

第四,构建教育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试验场.作为学校教育技术教学实践和培训的基地,联合相关专业院系,顺应社会对信息技术应用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把教育技术中心建成学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实习基地,推行实践导师制,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需求,增强自身实力,丰富机构内涵.

第五,构建远程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基于未来社会的继续教育需求,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视野和怎么写作范围将进一步拓展,发挥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网络技术、音像技术和专题网站等资源优势,建设高校远程教育资源中心,将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延伸至家庭、社区以至街头巷尾,为全社会构建终身学习怎么写作体系,不断扩大生存空间,怎么写作地方文化建设,实现必要的社会担当.

六、结束语

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体系是一个以促进学习为根本目的、以信息流动为基本元素、以支持怎么写作为基本形态的不断自新发展的活动体系,该体系的运转有其自身的规律.这个规律一方面来自于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层面,另一方面来自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技术自身发展的需求.研究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职能定位和发展机制问题,就必须正视来自这两个层面的需求,把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发展问题置身于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系中统筹考虑.必须搞清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的联系与区别,运用辩证思维来看待二者的融合与促进关系.在当前教育技术急待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或圈地扩充,或故步自封,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面临重要抉择.教育技术界的专家学者和领导,更要深思,为什么在一次次机遇面前,教育技术界先是惊喜,后是遗憾,大蛋糕总是被别人切割,到头所剩无几.现在是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时期,云集了绝对人才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的高校教育技术机构还会再次和大机遇失之交臂吗?当然,仅仅认识了教育技术机构的机遇和存在的必要性还是不够的,作为高校的决策者,还要赋予它应有的工作职责和准确的职能定位.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定位应该是具有建设、怎么写作、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五大职能,平行于教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的学校二级独立部门,是教学怎么写作部门,也是职能部门,更是信息化环境下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育实践场.应该正确认识和评价美国AECT94定义对我国教育技术的正负面影响,即确立的在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两个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与五个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

应该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尤其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国内教育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教育技术通过重新起步、快速发展、突飞猛进、狂热跃进、回顾反思、螺旋上升等阶段后,已经进入到有序合理、稳步发展的良性发展时期,加之信息化日渐成为大学“一把手”工程,认识和重视程度已经大为改观,但机构配置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依然严重,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分割的观念还大有市场,所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教育技术最发达的美国,政府在1996年就发布了“国家教育技术发展计划”,而且有专门的教育技术办公室,负责推进全美的教育技术应用工作.而对于我们仍然具有计划经济管理“惯性”的体制来说,离开了“指挥棒”,很多事情就难以理顺.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慎思和重视.

在教育信息技术界,必须统一认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绝对不能分立,不能单打独斗,从中央到地方,必须排除条块分割、利益抢夺的顽疾,学习和继承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时期“全国电教是一家”的宝贵经验,上下一心,真抓实干,理顺和建立从上到下的管理机构,从管理机构层面和政策决策层面根据国情、地情、校情,科学准确定位,明确工作职能,寻求良性发展机制,构建能有效推进高等教育新信息化的组织机构,真正实现高校教育技术机构在高校信息化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