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大学生职业与就业指导实践课教学探究

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789 浏览:159171

[摘 要]体验式《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学习体验的生成为重心,以学生的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的提升为直接目标的内发创生式教学设计.笔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课设计为“自我认知和职业探索、职业决策和生涯规划、求职准备和职业适应”三大模块,开展体验式教学,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关 键 词]体验式;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课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3)05-0064-04

0引言

当前国内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欠缺,常为用人单位所诟病.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推崇以引发学习体验生成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般包括两大基本要素:一是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生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这是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真实成长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二是一般以案例、问题、项目为中心组织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将来必然要面临的真实问题[1].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普遍高于我国内地高校毕业生.2007年,教育部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明确了课程教学要求.据此,湖南科技学院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公共必修课,两学分,3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实践课18学时.课程开设以来,据笔者调查和观察,态度层面、知识层面的目标完成得较好,而技能层面的目标,即“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完成得不甚理想.基于这一情况,笔者将体验式教学的理论构想运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践课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设计

我国内地现代体验式教学实践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初是企业界的教育培训机构从港澳台和国外引进.不过,作为一种教育理论,体验式教学古今中外很早就被提倡: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到蔡元培的注重个性,崇尚自由、自然;从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身心和谐”的人,到杜威“生长中的人”等,他们都非常强调对受教育者本身的关注,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而不是单纯教师的灌输来学习知识、丰富情感、蕴涵精神.从具体操作来看,孔子主张启发诱导、对话和内省,即将学生引入积极思维状态再展开平等对话,激发内省和思考,让学生在体悟中有所获、有所成;杜威提倡“主动作业”和“做中学”,可概括为五个步骤:营造真实的经验情境、从情境中产生真实的问题、搜集资料、寻找问题解决方法、通过应用检验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与孔子强调“内省”相同,杜威也特别强调“反省”.他认为,传统的教学活动把早已准备好的以知识为重心的教材强加给受教育者,这种外在输入式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适应时代对学生的期许.受教育者获取了多少孤立的知识并不重要,而是要在亲历的基础上反省,以此内化知识、生成智慧、养成品性.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18学时的体验式《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课教学设计为三大模块内容:自我认知和职业探索、职业决策和生涯规划、求职准备和职业适应.每个模块6课时,分别于大一第一、二学期和大四开展.

1.1自我认知和职业探索

1)集体职业测评和职业搜索(4学时).总体来看,由于基础教育阶段生涯教育的缺失,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倾向、职业价值观、目标岗位(如果有的话)以及职业技能等没有清晰而明确的认知.因此非常有必要引导学生借助成熟的职业测评和非正式评估工具了解自己、认识职业.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在简单地介绍职业发展理论和职业介绍的理论课教学之后布置学生自我测评和职业搜索的方法,效果不佳;组织学生课堂内集体职业测评、职业搜索更有成效.具体设计分六个步骤完成.第一步,课前生涯困惑调查.可放在第一次理论课教学后,下课前五至十分钟,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在后续的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可围绕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引导.同时,清楚授课对象的所思所想,也能为实践课化解学生的所忧所虑做好铺垫.第二步,公布问卷统计结果,用典型案例激发兴趣.根据笔者多年的辅导体验,本校本专业真实的案例更有参照性,也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三步,职业测评和目标岗位信息搜索.一般而言,向学生发放纸质职业测评量表效率低,人力物力耗费大,事倍功半,网络在线测评工具相对要省时省力.在得出符合自身特质的职业测评结果后,要求学生依照所学专业,适度兼顾个人兴趣,在网络寻找目标岗位(一个)的职业描述、核心工作内容、标杆人物以及岗位要求等.第四步,分组讨论,寻找差距.根据岗位相近的原则将学生分组,组内汇报自己的职业测评和职业搜索情况,交流体会.第五步,小组总结.每组推荐一位同学总结发言,要求提出弥补差距和相互督促、共同进步的方案.第六步,教师总结,布置小组课后任务:一是每位成员访谈一位近三年毕业的校友(教师提供访谈参考提纲和校友联系表),咨询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撰写校友访谈报告;二是集体完成一个目标职业入门岗位及其发展通路、通用技能、专业技能的小组调查.

2)小组汇报会(2学时).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来完成.第一步,强调小组汇报会对提高就业能力的积极意义.第二步,每个小组限时10分钟的汇报,包括7分钟的访谈、调查陈述和反思(大学期间应提升个人哪些职业能力与素质,如何提升),3分钟回答评委(每个小组推荐一人担任评委)提问.第三步,教师归纳、总结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提升的重要性和方法,布置下学期课前准备:一是按照集体职业探索的方法,了解三个目标职业的情况,其中一个必须与本专业相关;二是利用检测期,尽可能地到有目标职业的单位去实习或见习,近距离观察或亲身体验目标职业,为职业决策理性选择做准备.1.2职业决策和生涯规划

1)生涯团体辅导(4学时).在美国,生涯教育从6岁开始;加拿大、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都是从小学就开始实施生涯教育.他们的共识是: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与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长期有目的磨练和准备,才能建构合理的生涯并成为适应能力较强且符合社会需求的人.从国外经验看,一方面,虽然前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职业决策的铺垫,再加上一个学期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大部分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培养、就业方向和前景有了初步认识,但是,此时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决策仍然是比较困难的;另一方面,没有清晰的目标和合理的规划又影响到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此时,又必须引导学生做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职业决策和切合实际的生涯规划.在这一背景下,笔者的计划是创设类似现实的模拟情境开展团体辅导,即团体成员通过互动的方式,彼此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有类似问题及困扰的人时,团体辅导是一种经济且更容易产生效能的方式[2].具体做法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招募10名学生助理.对学生助理开展针对性地培训.第二步,正式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内容为:教师简单开场白,学生助理入场,出场展示(明确意义);开场热身,小组集结号,组长选举,信任跌倒,同舟共济,讨论分享(建立信任感,培养合作意识);以人为镜,我的潜力有多大,讨论分享(认识自我,树立自信);胡思乱想,职业大猜谜,生活方式拍卖场,讨论分享(职业探索);生涯生命线,“为谁负责”情景剧,巧过迷宫,时间分割,讨论分享(初步制定生涯规划);两分钟感言,总结,结束舞(反思,昂扬斗志).第三步,布置课后任务:精心制作自己的生涯规划书.


2)生涯规划工作坊(2学时).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互动方式,带动学生思考体悟,理性审视自己的生涯规划,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工作坊以班级为单位(5人/组),分三个步骤完成.第一步,课前,教师和学生助理认真研究讨论切实可行的工作坊活动计划.第二步,工作坊正式开展.具体内容为:积极地开场引导(根据和学生助理的交流情况,帮助学生盘点进大学以来的收获与不足,鼓励学生展望未来生活,以大学学习、生活为重心做好生涯规划);自我及他人评价(事先为每位学生准备一张表格,列出相貌、性格、人际关系、兴趣、学习成绩、能力理想等的真实的我、理想的我、别人眼中的我.本人填写后再相互留言,即先自我评价再他人评价);分小组畅谈成就故事(记下10件自己在过去的人生中感到高兴和愉悦的事件,分享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总结成就故事背后所体现出的技能);根据自己的三个目标职业填写和分享决策平衡单(具体化模糊不清的概念,多维度比较,权衡利弊后决策);相互检阅生涯规划书并提建设性意见;小组推荐代表总结陈词.第三步,教师对整个“职业决策和生涯规划”实践课进行总结并提出督促行动的方案,布置检测期实习或见习作务.

1.3求职准备和职业适应

以班级为单位,分三场开展,分别是简历修改工作坊(2学时)、求职礼仪和模拟面试工作坊(2学时)、职业适应工作坊(2学时).每个班级招募一名学生助理.每位参加的学生事先必须递交简历和有利于推甄面试的数据,服装要求整洁、正式.工作坊结束后须填写评估表,评估自己的表现及给予他人回馈意见.

2实践

笔者自2006年开始,在湖南科技学院担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前述实践课教学设计均在课堂实施过.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反响较好,满意度基本上都达到了80%以上.目前,笔者已在全校所有的教学系开展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从实践经验来看,专业不同,学生的群体风格也迥异,因材施教是成功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课教学的一个基本前提.在实践课教学活动开展之后,若能辅以一对一的个别生涯咨询,成效更为明显.因为相对于同学来说,学生更信任教师的判断和分析.如果说课堂教学和体验式团体辅导有助于教师树立专业形象和获取学生的信任,那么个别生涯咨询则能更进一步促进这种信任感的巩固,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不过,如何开展个别生涯咨询,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方式方法应有所区别.笔者曾分别在外语系(以女生居多)和体育系(以男生居多)担任专职就业辅导员.以这两个系为例,外语系多数学生会主动找教师寻求支持,而体育系的多数学生则需要教师采取主动式生涯怎么写作.

从广义来说,《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课教学、体验式《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课教学、一对一个别生涯咨询分别属于生涯辅导的不同层次的怎么写作方式[3].有学者认为,生涯辅导比心理治疗有效,但是生涯辅导比心理治疗还困难[4].此说或许有争议,但是却也叙说了一个现实:要提供完整、专业的生涯辅导需要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而笔者所在学校承担此项工作的教师,基本上是由没有受过生涯辅导专业训练的学校党政干部、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和辅导员组成,其中辅导员是主力军.其政策依据是2006年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在实践中,笔者有三点切身体会:第一,专业训练方面.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一般都是时间短、浮光掠影,难成体系,且“僧多粥少”.“自学成才”也许是笔者和同事们目前最为可靠的途径.在自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习效能是学习者面临的最大问题.第二,专职开展工作方面.欧美、日本和我国港台地区等从事生涯辅导工作的辅导员,无需对任何学生实体负责,主要任务是专心致志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各种辅导咨询怎么写作.而我国内地的教师队伍,特别是专职辅导员,是学校诸多日常管理工作的最终承担者,工作繁忙而琐碎,若是能专职推展此项工作,态势也许会更加良好.第三,辅导工作连续性方面.以笔者为例,6年调换了3次工作岗位,笔者现为辅导员,主要的弊端是和学生的距离相对拉远,收集与学生同系同专业的往届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经历相关的素材更有难度,而这些内容和案例更具有针对性,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对学生的启发意义也要更大一些.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尽量保证任课教师工作的连续性,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系统地接受生涯辅导怎么写作都有裨益.3思考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实践”两字是反复21次出现的高频词,2012年初,教育部等部门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高校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构建全新育人格局提出了具体要求.就《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课而言,在诸如湖南科技学院这样的新建且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高校,从笔者的教学探索和研究来看,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不过,若是要常态化推进,需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一位称职的生涯辅导员,需要系统的知识及实务经验,才能愉快胜任.美国生涯发展学会于1981年就建立了一套生涯咨询师证照制度.在台湾,任职学校生涯辅导工作的辅导人员,必须受过专业训练并获高校学位.发达国家和地区严格资格准入制度,不仅可以确保专业质量,提升专业水平,而且可以保护当事人,避免其受到非专业人员的伤害.鉴于目前我国内地生涯教育体系建构不完整,笔者个人建议,在学校层面可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出的“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和教育部认证的“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专业水平资格证书(中级)”双证作为生涯辅导员的准入条件.这种做法一方面是基于人力、物力的考虑;另一方面生涯辅导与心理辅导之间的关联性非常大,且近年来各高校在心理辅导方面的体系越来越完善、操作也越来越规范,借助心理健康教育搭建的良好平台,进一步提升职业生涯教育教学的水平,从执行的角度来说,实施的可能性比较大.

二是推行生涯辅导员专职化.多年来,辅导员队伍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学生工作的分化程度不高.当专业分工和分化都达到一定高度时专业化才能实现,否则,“辅导员岗位设置不明确,职能不清,学生工作无限责任,如何实现专业化?”[5]因此,笔者认为,从辅导员中分化出独立而稳定的生涯辅导员队伍是务实而科学的做法.于辅导员而言,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松绑”,有实实在在的专业化发展通路,才有可能产生提升职业技能的内驱力,将生涯辅导当做一份事业,而不只是当作糊口的差事,被动地开展工作.

三是辅导员要有专业发展意识.生涯辅导是一项助人的工作,助人者先自助.目前各高校招聘辅导员时对专业一般没有太多的要求,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层面,对于这一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具体到每个辅导员个人,自己要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清楚的认识.有志于成为一名生涯辅导的专业人士的辅导员,要对大学生的教育及发展有热诚和兴趣,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和纯熟的技能技巧,有丰富的人生经验还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辅导员自己对人生有积极和进取的态度,用心感受生活并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