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本科生流失现状

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282 浏览:118474

摘 要:目的:为探索更好的培养高质量医学生的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用定量及定性方法调研我校三个年级五个专业共18个班级的前期流失率及流失原因,分析并研究影响流失率的因素.结果:医学相关专业(护理、医学检验)较临床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口腔医学七年制和临床医学五年制)流失量大;临床医学专业中五年制比长学制(临床医学八年制和口腔医学七年制)流失量大;年级对医学生流失情况影响不显著.结论: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教育,定期举行有针对性的相关专题讲座,以进一步引导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加强精神修养,提高人文素质;从思想上稳定学生专业思想、帮助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医学生学医热情.

关 键 词:医学生培养;流失;人文素养;专业思想

卫生人力资源是“所有国家卫生系统的核心”,“卫生系统最重要的方面”,“卫生政策的关键构成因素”.[1]而统计数据表明,近二十年,中国医疗领域正出现人力资源危机,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目普遍缺少.[2]在这个现实条件下,培养更多好而精的医学生成为医学院校迫在眉睫的任务和需要.然而,在培养医学生过程中,尤其是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产生专业思想不稳定、职业规划不清晰等问题,从而出现转专业、休学、退学警告乃至退学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以及通识教育阶段(以下统称为前期)更是由于学生对于人生和职业尚未建立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对未来存有较多迷茫和困惑,而更为普遍.以笔者作为辅导员所带的班级为例,2009级检验班全班入学报到人数为72人,在第二年申请转专业就有10人;2009级临床五年制二六大班共92人,在第一第二学年共获退学警告共4人次,因学习压力申请休学1人.由此可见,前期教育中医学生流失问题不容小觑.因此,对本科阶段医学生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已经成为医学教育中的当务之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目的:通过资料查询,对已经完成前期学习阶段的班级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对医学生流失情况的影响,进一步对造成医学生流失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及探讨,希望给予学校及相关部门提供数据参考,提出建设性建议.

1.2调查方法:收集并统计2008级、2009级及2010级三个年级的医学检验、护理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八年制和口腔医学七年制五个专业共十八个班级的开学报到人数、在前期转出的人数及原因、转入的人数及原因.对这十八个班级的数据资料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并采用个案访谈的方式对有转专业意向的学生进行了调研了,析出医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研究主要收集了2008-2010级五个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入学报到总人数、现有人数及不同原因转出人数.护理学专业三个年级的人数分别为91,89,50人;医学检验专业分别有58,71,72人;临床五年制每个年级两个班,三个年级分别有84,94,86人;口腔七年制分别有41,42,29人;临床八年制分别有96,93,99人.

2.2对流失率的多因素分析

首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医学生的流失情况进行多因素分析,如果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与专业这两个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再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与专业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而且专业对医学生流失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年级对医学生流失率的影响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各年级、各专业学生流失率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1F值1P值年级10.27510.777专业111.33810.037年级*专业12.83210.2122.3年级对流失率的影响

将不同专业相同年级的医学生人数合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年级这个因素对学生流失率的影响情况.由表2中结果可知,三个年级学生的流失率都在5%左右,卡方值为0.430,P>0.05,因而年级对于医学生流失情况的影响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将不同年级相同专业的医学生人数合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专业因素对医学生流失率的影响.由表3结果可知,卡方值为34.910,P远<0.05,不同专业医学生之间流失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检验专业学生流失率最高,为13.4%,其次为护理专业5.7%;临床八年制的医学生流失率最低.表3专业对医学生流失率的影响分析(n,%)讨论

3.1医学生总体流失量较大:

3.1.1学习压力较大,无法很好适应:医学专业与传统的理工科、文科有着明显的不同,兼具文科的记忆、积累和理科逻辑判断的特点,显然基础教育的学习方法是不适用的.进入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大量的专业医学知识的学习令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学习压力.一项针对北京大学临床医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表明,该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压力来源的各因素中,“学业课程负担重”、“择业压力大”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占据前三位.[3]有相当一部分访谈的学生表示,在面对较大的学习压力时,如果不能很好调整和适应,很容易造成学习成绩不佳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1.2学习内容枯燥,容易丧失兴趣:医学学习在基础阶段的学习是由大量的医学理论知识堆砌而成,学生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学习较多的理论知识,完成医学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方法的初步构建.此时的教学内容中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实验课、讨论课,但由于学生尚未接触临床实际病例,学习内容仍稍显生僻枯燥.并且由医学的科学属性决定,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学生处于接受式学习,相较其他学科的高校学生,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性的机会较少.因此在这个阶段医学生更容易丧失兴趣而厌学.

3.1.3失去原有学习优势,易有心里落差:与其他学科不同,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医学是在高中及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学科.因此对于医学生来说,入学前高中阶段的学习基础与专业相关知识相差甚远,医学生面对一切从零开始的压力.而进入我校医学专业的学生大多为各省成绩最为优秀的学生.曾经的“优秀”与“拔尖”可能不复存在,此时如果无法合理掌握学习方法,及时调整学习心态,一部份学生会产生心理上的落差,而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心理问题.3.1.4医学专业特殊,心理不能耐受:为了锻炼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医学院校在基础医学学习过程中设置解剖、动物实验等课程.有部分同学因为恐惧等心里问题不能够耐受医学课程,产生不敢动手操作、逃课等现象,也有部分学生因此而放弃从医规划.

3.2非临床专业较临床专业学生流失量大:

根据分析数据可以看到,临床医学八年制、口腔医学七年制和临床医学五年制等临床医学专业流失较医学检验、护理等非临床专业的医学生流失量较多.分析原因,笔者通过与学生访谈后,认为可能为主要为以下两点原有:

3.2.1临床医学专业更为符合学生心目中对医生形象的设定,所以他们对自身职业的设定更为坚定.而检验、护理等“非临床专业”学生由于缺乏对专业对口职位的清晰认识,往往会产生对于未来职业规划的迷茫.此时,如果缺乏正确有效的疏导,学生的心理状态可能成为医学生流失的一方面原因.

3.2.2临床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是作为临床医生,而非临床专业医学生毕业后大多是作为辅助医技工作者.从事实情况来看,临床医生较其他辅助医技工作者的社会认同度高,收入平均水平也高出很多;非临床专业学生会有“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想法.


3.3临床专业中短学制医学生流失量较大:

从数据分析来看,临床专业的长学制(临床八年制及口腔医学七年制)学生专业思想较临床五学制学生专业思想相对稳定.分析其原因,五年制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全科培训、小科室以及医技科室,而内科、外科、妇产科与儿科这些专业方向明确、比较热门的科室则以招收相关专业方向的硕士与博士毕业生居多.[4]故而,大部分五年制医学生会选择继续读研.有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上海某医院学习的五年制毕业生读研比例达到77.8%.[5]所以说,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保研和考研的占了很大比例.那么选择读研,使得五年制医学生产生的流失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两点:

3.3.1较大考研压力:短学制学生在基础医学院学习期间,直接面对考研等压力,心理负担更重,在应对压力过程中更容易对未来产生迷茫和困惑乃至畏惧心理,因而流失比例相对更高;而与之相比较,长学制学生的职业规划更有保证,学生对于自身的定位普遍更为明确,学习方式更趋向于自主学习、主动求知学习,因而过大的学生压力、不稳定的专业思想、迷茫的职业规划等心理问题相对较少,流失人数也相对较少.

3.3.2较长学业时间:本科五年学制临床医学生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至其毕业一般至少需要8年时间,如果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则一般至少需要11年时间;相对而言,长学制学生所需时间相对较少,临床八年制学生8年毕业为博士学位,口腔医学七年制学生7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对于时间的考虑也可能是造成短学制医学生流失的一大原因.

4.医学生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4.1流失动机分析:调查发现以“不想从医”为首要原因转专业的同学不在少数.这一类同学中,有部分是在入学时即产生弃医想法,还有部分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信念逐渐减弱而放弃.前者同上文所述,后者可能与在医学院期间学校对于新生职业规划教育有关.如果是入学前对医学就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并且是主动填报医学专业、对医学有兴趣的学生,面对枯燥繁重的学业负担时,往往可以充分利用理想信念在学习生活中的能动价值,主动在学习中寻求乐趣,主动建立医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可以更好更快地建立起自己的职业信仰;而上述三种动机填报的学生来说,可能在接触医学课程开始阶段就提出转专业的请求,或者学习负担加大时因为缺乏必要的信念支撑而自身无法应对,产生逃避的想法或行为.

4.2对策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