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如何进行课题

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271 浏览:117868

课题研究要以教师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自主探究为途径,逐步形成“问题―――研讨―――交流―――成长”的课题研究方式,从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一、一线教师如何申报课题

申请立项课题研究,首先要填写课题研究申请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申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课题名称、关 键 词、主持人(负责人)基本信息、具体负责人基本信息、主要参加者、预期最终成果、预计完成时间等.

对于课题研究成员的构成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而定,而成员不是越多越好.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两方面的人,一是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教师,二是有善于思考,乐于参与的教师.

2.申报者和主要成员近三年来所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还要考查课题组成员对本课题的已有思考、理论基础与研究课题的能力.

3.申请立项论证(限3000字内),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标与内容、预期创新点、研究方法和步骤、成果呈现形式、条件保障.

4.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限1500字内),包括: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引用、刊发、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只填5项);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研究经费、研究时间等).

5.研究经费预算.经费的支出主要包括:①资料费.用于购写文献资料;②印刷费:印刷各种材料、成果材料;③差旅费:外出听课与参加研讨会;④设备费:购置研究所需的设备、器材等.作为小课题研究一般所需经费不多,学校多数都能报销.

6.研究成果(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很多,如,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课题论文、教学案例、阶段小结、结题报告等,其中研究报告、课题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都必须有成果,必须有结题报告,否则就是没有完成课题研究了.


二、一线教师如何选择课题

课题的选择,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它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成效、价值与意义.为此,一线教师要开展课题研究,必须选准课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研究立足“小”字.确立的课题题目要“小一点”,便于我们研究,易出成效,研究周期不要太长.通过自己自主探究可以改变行为的“小”课题;或将上级下达的重点课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选择一个“子课题”,以增强课题的可操作性,达到解决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科研能力的目的.

2.课题研究注重“真”字.课题研究内容要“真一点”,以教师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自主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解决教师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为根本目的所展开的教育研究.教师选择的课题,首先要可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其次是能做,这就要求教师在做课题研究时,必须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最后是想做.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要始终充满和热情,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绝不能走过场、玩花哨.在研究过程中,要收集好原始实验材料,包括阶段性报告、总结、个案分析、数据等,并发挥课题组的作用,群策群力做好课题研究.唯如此,研究的课题才能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3.课题研究突出“新”字.所谓“新”,选题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还要有时代感,有生命力.在开展教学研究时,应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不断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或新困惑,以求新的突破,力争新的提升.

4.课题研究追求“实”字.从平时教学中找课题,平时教学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课题的基本来源.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可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此,在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时,对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与实施方案要进行科学安排,做到研究方案、研究目标与平时教学紧密结合,做好落实工作.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归纳总结、提炼经验,使整个课题的操作始终处于有步骤、有成效的运作之中.

三、一线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某种“问题”或感到某种困惑时,并想方设法加以克服,结合平时教学不断地去探讨、去解决,从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这样教师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校本教研之路.

1.把“问题”当作“课题”.搞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仔细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平时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成研究“课题”.

小学教师搞教科研的目的就是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科研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应从平时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来选择课题.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性问题.就是明显存在,需要我们去面对,又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如教材中的主题图怎样呈现等.二是探索性问题.就是将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如,分层分类教学应该怎样操作等.三是反思性问题.这是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为改进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反思,发现的问题,如,“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应如何调整”等.因此,小课题研究过程就是:教师在平常教学中遇到困惑与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去解决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课题.

2.把“教学”当作“研究”.绝大多数的教育科研,最终都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即使是理论研究,其成果也要在教学中得到检验和应用.其实,教学活动就是不断地探究、修改与完善的过程,已经伴随着科研的性质,提高教师教科研的能力.而小学教师往往多采取互动教研方式,即围绕“备课―――预设;上课―――听课;评课―――完善;跟进―――再创”四大环节展开,有效提高教师业务能力.(1)精心备课―――预设方案.首先,认真备课.从教科研的主题与目标出发,选定易于体现研究主题的教材,并确定研讨课的内容.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弄清新的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其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以学定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最后,预设教学方案.预设方案后再组织教师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交流进行取长补短,达成共识;然后由“执教者”集思广益,综合地预设教学方案.

(2)上课试教―――组织听课.推荐一位教师根据预设教学方案进行试教,其他教师要进行听课,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以便寻找问题与不足,并做好修改、充实、完善等工作.还要对看听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为评课做好准备.

(3)合理评议―――充实完善.互动研讨课的评课,我们坚持客观性与指导性的原则.针对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与执教教师交流切磋.评价课堂教学我们抓住两个看点:一看教师的教.应观察教师教的四个维度:组织能力、调控能力、教学机智、练习设计.二看学生的学.应观察学生学的四个维度: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

(4)及时跟进―拓展再创.“互动研讨课”是在“真实的常态中,验证预设方案”.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主流是好的、较成功的课;主流是好的、问题较多的课.问题的产生,有的是预设方案失误,考虑不周;有的是上课时经验不足,出现失误,或随机应变不强等.说主流是好的,是因为通过“互动研讨课”,最大的收获是激起了教师的思维碰撞,总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悟与发现.同时“互动研讨课”的根本目标是把新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因此,在三个环节之后,还需要“跟进―――再创”紧跟其后,朝着目标与方向继续推进.逐渐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3.把“成长”当作“成果”.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既有目标指向性,又有过程性和生成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教师可把自己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悟、体验写出来与同伴交流;把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并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把教学经验总结出来,教学成果撰写成论文呈现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交流,从而不断提升课题研究水平.并用课题的理论去指导平时教学实践,以提升教师业务水平.还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而撰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受的流失,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也能提高教师研究的自觉性.为此,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最大成果应该是教师的成长与提高,这也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总之,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是:首先要填写好课题申报表,等待立项;同意课题立项之后,课题组就要着手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或开题报告,召开开题报告会议,开始进行课题研究;最后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而课题研究一般是由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师来主持,课题研究成果往往以汇报课、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课题论文、课题研究报告等形式呈现,并要汇集成专门课题研究的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