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素质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68 浏览:14584

摘 要:素质教育是以树人、育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主体意识,发展良好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顺应了现代教育的潮流和规律.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把转变观念,建立目标体系、教改、教育评价的科学化等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并认为改革现有的招生考试制度,建立正确的评价制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新旧的教育教学方法与观念等是对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

关 键 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教育观念;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5-0046-02

素质教育是以树人、育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主体意识,发展良好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顺应了现代教育的潮流和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真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笔者试从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方法及积极意义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那么,对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1.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是基础.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试教育”的出现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在转变过程中,社会、学校、家庭都面临着一个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问题,其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最核心的问题.

2.合理的教育目标体系是前提.教育目标是指在开展教育活动之前人们事先设计好的关于教育活动的结果.它总是反映人们关于教育的价值观念,规定着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和预期的发展结果,指导和支配着教育活动的过程,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激励和调节的作用.所以,要真正在中小学生中实施素质教育,就须构建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3.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是重心.课程、教材是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的载体,它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基本文化知识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是用以指导学校育人的规划,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载体.对教学而言,课程、教材既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和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然而,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在课程、教材方面搞“学科中心主义”、搞“主科中心主义”,甚至音乐、美术、劳动在毕业班的课程中被删除,使学校的应知课程和应会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衡,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4.教育评价的科学化是关键.教育评价是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种反馈及调节系统.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有导向、调节和激励作用.要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构建科学的、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例如:某中学教师因为所任教班级的成绩排在后面,被视为教学能力差.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教育教学质量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吗?值得深思.


5.教育经费、育人环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体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管当前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质量评价诸方面都实现了极大的转变,但如果没有财力上的投入、社区环境的优化、教师素质的继续深造等必备条件,素质教育的实施是难以得到保障的.

既然对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建立在一定条件的基础上的,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在中小学生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二、对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1.加快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招生考试是教育的“指挥棒”.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正确引导和帮助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按照有助于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考试制度改革.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试卷的设计要着眼于明天,着眼于发展,以教育目标为出发点,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活跃学生的思维为原则.其次,考试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双基”的要求,以课程计划或教学大纲为标准,更要重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测查.

2.建立正确的教育评价制度.教育评价制度直接体现着教育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只有建立并严格执行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使人们对好学校、好教师、好学生的认识能最终体现在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才能真正走上全面进步、健康发展的轨道.例如:许多学校质量的高低就是以升学率为评价标准,导致素质教育无法真正实施,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

3.教育制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制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相统一的重要途径.此外,还要建立终身学习制度,构建学习化社会,为各种人员接受教育提供机会和场所,使“学者有其校”.还要探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联系的新形式、相促进的新机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4.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这支队伍要按照“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格自律,勤奋努力,要把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事业无私奉献作为自己人生的崇高目标与价值追求.其次,要努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5.彻底改革旧的教材、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彻底改革旧课程教材、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渗透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中.课程教材要进一步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为迎接知识经济,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课程的综合化,学生必须掌握更多的综合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面对21世纪,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全民素质已刻不容缓.现在的中小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和决定我国国民素质的高低,甚至将决定我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应试教育”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跨世纪的全新工程,也可以说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只有真正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方法及意义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才能提高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