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对中职教学的适用性

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244 浏览:144044

【文章摘 要 】

中职学生有着鲜明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着他们学习方式.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得学习者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因而,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下形成的支架式教学非常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兴趣并且提升学习能力和效果.

【关 键 词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职学生心理和行为特点;支架式教学

1.中职学生心理和行为特点

1.1 缺乏自信与自知,自我意识需要引导

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长期扮演的是“差生”的角色,语数外等基础科目的成绩普遍较差,而且厌学,思想封闭,缺乏信心和主动意识.或者长期扮演老师的“对手”角色,来到职业中学更加肆无忌惮.是非观,荣辱观较差.

在中职学习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同时学生们的求知欲旺盛,动机层次提高,对各方面知识的关心程度增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的发展,但还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急需引导.

1.2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行动能力水平不一

进入中职阶段的学生情绪内容广泛,课堂活动的参与以心情决定,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有时思维敏锐、热情豪爽;有时观点偏激,感情用事.

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由于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学习做事不够认真,不是很能注重方法.很多同学都是一直梦想着有很好的成绩,但是实际又不足够努力.

1.3 对学生学习意向的问卷调查结果

在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后,本人也对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长意向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请见表1与表2.

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学生潜意识里还是很愿意自我表现的,并且渴望生活的回报,本身有着正确的生活取向.教师应该发现利用学生的这点潜意识,以适当的方式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教会学生认识不足,改进缺点,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逐渐成熟起来更好的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

2.支架式教学模式的适用性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很适合中职学生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特点,采用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也较之以前有所提升.

2.1 建构主义主要理论观点

建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皮亚杰对发生认识论的基本检测设是:认识既不起因于主体,也不起因于客体,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决定学习的因素,既不是外部因素,而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2.2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教学环境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营造的教学环境将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研究,励和要求学生自我学习;授与学关系相对开放,鼓励和要求学生提问和质疑;授学方式是互动式,和以学生的情况和疑问为主;教师创造出一种“学生向自己负责”和“学生自我管理学习”的学习过程;学习以“解决问题”、 “批判性理解知识”和“教师起向导作用”为关键.

2.3 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其主要环节包括:

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4 学生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反应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请见表3.

3.结论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的参与诉求和渴望求知的心态,将学生的情绪和精力引导向正确的用武之地,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通过情景教学、小组研讨、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愿意为自己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提高了自己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学模式的各环节对内向性格的学生起到了一定的感染作用,使其向积极开朗的性格方向转变.此类教学模式总体上十分适用于中职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提升了教学效果,实现了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能力,成为独立的学习者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2008

[2]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