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

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921 浏览:143986

[摘 要 ]课程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和关键.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方面,阐述了统计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 键 词 ]统计实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统计实务》课程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工作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统计工作过程,初步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实务课程实践性很强,多年来,为提高学生统计实务能力,我们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取得良好的收效.

一、传统教学的缺陷

(一)教学内容轻实践

原来的教学内容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不重视实践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教材上有什么内容,就给学生讲什么内容,教师根据教材,先后介绍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指数、相关与回归、抽样推断等内容,很少与岗位统计工作过程相结合;二是,不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虽然学生都懂理论,但毕业后已到岗位上不会用计算机处理数据资料.

(二)教学方法太单一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但原来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教师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就将内容从头讲到尾讲完;上课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听讲,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统计学既难学又枯燥无味的情绪,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岗位上又无法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三)考核方式重理论

原来统计实务课程的考核方式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虽然这种考核方式容易组织,但它由于过分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这种考核方法的结果往往是学生重视理论,不重视知识的应用,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教研室教师高度重视教学改革,根据示范院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岗位需求,从教学目的出发,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

二、基于工作任务设计课程

(一)重视应用能力,改革教学内容

在原来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增加了两块内容一是计算机的应用,内容包括:Excel在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中的应用,Excel在指数分析中的应用,Excel在抽样推断中的应用等等.二是实践教学,对于每一种统计方法,都要求学生参加某项项目并完成任务中加以训练.比如:学习第一单元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时,就要求学生分组,选项目,按组设计统计调查方案,根据方案开展小规模的调查活动,收集信息,对资料进行整理,最后用统计图表来显示最终的结果等.通过这两块内容的增加,突出了该课程的实操性和应用性.


(二)凸现学生主体,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了过去的一言堂课课堂讲述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比如,对于实践教学,利用统计年鉴、统计局相关报表,指导学生计算相关统计指标、分析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农业普查、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学生学风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设计调查表;把学生带到校机房,让同学们熟练应用Excel技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对于课堂教学,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讲述法、提问式解决问题法、分组讨论、报表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突出过程考核,改革评价方式

考核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学生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多年来我们一直用传统的闭卷笔试的考核方法,考试试卷主要包括客观题(填空题、单选题、判断题、多选题)和主观应用题(简答题和计算题).这种考核方法的结果是学生重视理论,不重视知识的应用,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

《统计实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应该根据教学目的来设计考核体系.比如:平时成绩(其中包括平时提问和作业成绩)占20%;笔试成绩(客观部分: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多项选择题;主观部分: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占30%;实践成绩占50%(按答辩形式进行,设计的方案、整理的资料、发现的问题、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实现了高职院校做中学,学中的教学理念.

三、课程改革成效

《统计实务》课程通过以上改革后,取得了一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一)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通过以上改革后,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部分学生把统计分析方法推广到《市场调查与预测》、《推销实务》等课程中,达到了该课程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从08和09两届高职营销班的学生教学效果来看,和改革前的学生教学效果相比,实践能力提高了很多.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针对每种统计分析方法都要完成一项任务.比如,为了收集市场信息,要设计问卷,之后走出校门展开统计调查活动,搜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绘制统计图表、计算相关指标,最后写出分析报告.通过每个环节的实践教学,提高了知识的综合运用、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强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提高了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改革前的教学,没有把学生带到机房上机操作,更是没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毕业后学生在岗位上虽然知道理论,但不会操作.改革之后,增加了两块教学内容,体现了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需要.通过《统计实务》课程的教学,学生毕业后在岗位上运用统计分析放,能够独立处理大量的问卷和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写出做总的分析报告.

(三)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08和09高职营销两届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通过让学生分组做项目,组内分任务,组长全权负责,任课教师全程指导的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天营,刘爱民关于高校财经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8,(8).

[3]郁旺环――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经济学,2010(2).

[4]黄金梅,高职院校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9(6).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