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融于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74 浏览:17380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一条寓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智力发展”.就情感如何融入教学进行了论述.

关 键 词 :情感;教学;实践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乏接触到一部分被动学习乃至厌学的学生,究其原因之一,在他们眼里知识是乏味的,是灰色的.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善于发掘含于知识本身的情感,善于艺术性地赋予知识以情感.有了情感,知识就有了生命,学生就会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价值,对于自己感受到的有魅力和价值的东西,学生怎能不孜孜以求呢?因此,课堂教学既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更要引领学生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

一、真情交融

对于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都重要.如果沉甸甸的责任和渊博的知识伴着的是漠然的神情,那么,带给学生的只能是被动消极乃至失望、沉沦和彷徨.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教学.

在本学期龙海市语文观摩教学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叶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一课.《伯牙绝弦》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荡气回肠、耐人寻味的动人故事.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俞伯牙与钟子期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成为千古交友的楷模,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课堂上,叶老师能够弯下腰来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以真挚充盈的感情,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借助课文的载体,他引领学生一起感受伯牙与子期的偶遇,明白伯牙失意之后遇知音的欣喜、激动,体会他们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感受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舒畅淋漓,也更深一层地解读了伯牙在子期死后摔琴之举的悲壮.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感悟“知音离世之悲”,他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悲痛欲绝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出示诗歌.叶老师深情并茂地朗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叶老师完全进入角色的朗读,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浓重感彩的语言.叶老师动情地说:“他用这种‘为知己者死’的方式悼念知音,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的伤痛和悲怆读最后一句.”(指导学生读出悲痛、悲怆的气概.)师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在彼此的心海泛起了万丈狂澜,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枯燥的文言文变得有声有色.这一细节对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一步渲染了课堂气氛,深化了教学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叶老师的教学可谓弦尽音未尽,余音绕梁,到最后出示了一副书法“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送与学生共勉,达到心理的共鸣,为我们演绎的这曲“高山流水”的千古绝唱,那种情调、那股韵味也如这琴声久久在我耳畔回荡.正源于此,课堂上掀起了情感波澜,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教师富有激励性的鼓舞和关注性的评价语言也是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如一个学生的朗读声音很好听,他幽默地说道:“像农夫山泉有点甜――”“你读出了泰山的高,同时你的朗读水平也高了.”“再努力些,你能行的!”在富有情感的平等和谐的求学境界中,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二、架设桥梁

真情交融不仅仅表现在师生之间,而且表现在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要靠教师去传递、去触发,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

一位教师在执教《老人与海鸥》时,先让学生走近吴庆恒老人,通过欣赏片子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人情景.之后,再感受“海鸥送老人”最后诀别的动人情景――屏幕中出示照片:[吴庆恒,海鸥老人]的遗像,(在“长风涕零”“哀思绵绵”的背景音乐中,在教师如泣如诉、令人动容的悲述中)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仪容的亲属.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他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海鸥对老人会有如此深厚的情谊,这是令人意想不到的.这时,看学生的眼睛瞪得圆圆的,神情忧伤,一片唏嘘.

教师不失时机地充满深情地启发:这一动人情景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海鸥也像人一样,他们有着像人类一样的真挚情感.

师:检测如你是那充满性灵的小海鸥,你会向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倾诉什么?大家想一下,说出你心中想说的话吧!

师:“独脚”急速地扇动着翅膀飞来了等

生:就像失去亲人一样,我的心充满了忧伤.您平时不顾自己的贫困和身体健康,给予我们食物,我们怎能忘怀?

师:“灰头”急速地扇动着翅膀飞来了等


生:您就像我们的父亲一样,您的儿女“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等舍不得您哪!

师(饰老人):我也舍不得你们哪!我多想再和你们再相依相随啊!

在这一教学细节中,教师的情感架设了“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抓住课堂上学生情感的反应,以“海鸥说什么”这种思维指向性训练渲染和烘托了人鸥离别的情感,提升了人鸥之间的情意,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了熏陶,真切地感受到吴庆恒这位平凡的“海鸥老人”的无私与伟大.

(作者单位 福建省龙海市石码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