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数学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104 浏览:54673

【摘 要 】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要使教学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情感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虽然教学态度非常认真,教学方法也比较灵活,但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情感投入不当或不足是一个重要因素.

【关 键 词 】情感 数学教学

现代心理学认为,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的“阀门”,在缺乏必需的丰富的情况下,智力会处于“昏睡”状态.美国心理学界最新观点也认为:观测一个人能否成功的主要指标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在心理学中又把它称为非智力个人素质).在人生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控制情绪的能力的情商却有更重要的作用.的确智力源于情感,情感支持智力,对于人的生存发展而言,情商比所说的智商还重要.情感性语言对于教学,不仅是一种气氛的感染和对学生心灵的呼唤,同时对于促进学生心智活动的进行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其他语言所无法替代的,因此要使教学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达到引人入胜的境界,必须注重情感的交流与沟通,笔者认为,教师应着力做好以下两方面:


一、、让自身的形象传递情感

教师来到课堂,其自身的形象就像一篇无声的宣言,默默地向学生传递着修养、个性、文化、心态等潜隐的个人信息.教师往讲台上一站,就开始了与学生无言对话的情感交流,你的微笑、你的亲和力、你的热情态度就会像磁石一样把学生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来,如果你着装邋遢、表情木然、举止猥琐、态度冰冷一下子就会使学生比较反感,学生心理情绪上就会蒙上一层阴影,学习兴趣也会一落千丈.

二、让语言传递情感

教学过程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递和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是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能满怀热情地投入到课堂中去,主要取决于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学上,它不同于语文课堂,数学的每一节课基本上都是理性的抽象的,而语文却是感性的,语文的每一篇课文都可以说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以尤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得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要用富有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暗示,传递爱的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等心理因素,从而产生“爱的效应”,产生对教师的信任与热爱,并由喜欢教师进而喜欢数学.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愉快地飞翔.

教师的语言主要应具备三点:一是准确、精炼、顺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富有科学性、逻辑性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二是生动、形象、幽默.“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唯其如此,才能粘住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学生觉得有余音绕梁之感.三是语调要抑扬顿挫、起伏变化.过于平缓的语调,时间长了容易使学生因疲劳而产生焦虑、急躁等负面情绪.

三、要懂得如何关爱孩子

常言道:“尊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爱我们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关爱我们的学生,有些老师认为我认真地讲,你却不好好听,就觉得孩子不懂事不听话,便用大道理开始长时间的教训,这样孩子们肯定厌烦,便又激起了老师的不满,认为孩子不可教、狼娃等等.我认为这就是很大一部分老师的通病,有句话说得好:“老师不忘童年梦,长将吾心比童心.”是啊,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姿态去说教,而是想想我们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喜欢接受,我们经常会说:老师希望你能怎么做!现在我们能不能反过来说,你希望老师怎么做呢!作为老师应多想想孩子需要什么样的老师,而不是我们当老师的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尤其数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你更应该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和孩子心灵交融,如果我们不注意以上三点,很难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