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问题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10 浏览:16717

[摘 要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实践成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专业、课程、教学、特殊教育师资、怎么写作与支持等多方面的不足,这些因素制约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笔者最后提出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策略.

[关 键 词 ]全纳教育 残疾人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147—03

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为缓解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矛盾,我国在全国新建多所特教学校,仅在中西部就将新建1150所,显示出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当前,特殊教育正在向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两头延伸,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必须探讨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状况

残疾人高等教育是针对障碍个体在中等教育后继续实施的教育,包括高等院校的教育及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类职业和技术教育.

(一)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实施成效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起步较晚.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山东省滨州医学院招收第一届肢残学生,长春大学首次专门招收盲、聋、肢体残疾人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上海开放大学实施对残疾人的开放教育(借助远程教育),使残疾人更加便捷地以多种形式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走出一条残疾人高等教育办学新路子,为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残疾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逐渐扩大

为了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推动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九条规定:“普通高级中等学校、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机构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这就为残疾人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提供了保障.根据我国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全国共有8296万残疾人口,其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残疾人9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13%.另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专门招收残疾人的本专科的特殊教育学院的高等院校有14家,每年采取单招的方式,增加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数量.从历年残疾人事业发展公报的有关数据统计对比来看,2000年普通高校录取残疾人大学生1925人,2010年达到7674人,上线残疾考生录取率已达92%以上.普通高校成立特殊教育学院专门招收残疾人的院校也从上世纪80年代的2所发展到现在的14所,为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残疾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形成特色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主要依托普通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如学科专业、特殊教育师资、课程与教学等.参加普通高考的残疾学生(主要是肢体残疾或视力残余或听力残余者)可以自主选择所有符合条件的专业学习,与健全学生一同学习和生活,随班就读;参加单独考试招生的残疾学生(主要是视力障碍与语言听力障碍)可以选择为其提供的专业,进行统一教学、统一管理.各高校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特点.表现在:一是专门开设符合残疾人特点的本专科专业.专业主要集中在艺术学、医学、工学等几大学科门类,主要体现职业技能的培养,便于未来就业的需要.如适合盲生的针灸推拿、音乐表演、中医按摩、钢琴调率,适合聋生的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绘画、摄影、装潢广告设计、园林艺术.适合肢体残疾生的专业更为广泛,可以在学校的各专业中自由选择.二是专门开设适合残疾学生的课程.各高校针对不同类别的残疾学生,增设或免修部分课程,如对肢体残疾学生可设身体康复课程替代正常的体育课程,增加心理咨询与辅导选修课程等.三是专门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的教学与评价手段.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学生,各高校在组织教学、考核、实践等各方面给予区分,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实践教学方面为他们提供特定的场所、设备,组织不同的教学形式,努力提高残疾学生的教学质量.四是专门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的支持和怎么写作.在部分高等学校,已创建了特殊需要资源学习中心、康复中心、无障碍设施等和相关辅助设备,为残疾人进入高等学校接受教育提供物质保障;成立了怎么写作残疾学生的团体或中心,关心和支持这些特殊需要的群体,确保他们健康发展.

3.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形式多样

目前,我国已探索出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培养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普通高等学校建立的特殊教育学院或特殊教育系、专业,采取单独考试单独录取的方式,将肢体残疾、视力残疾、言语听力残疾等学生集中起来实施统一的教学和管理.(2)普通高等学校招收的肢体残疾、轻度视力障碍学生,通过参加普通高考录取后,进行融合教育(或称之为“随班就读”),与健全人共同进行专业学习、一同生活.(3)一些独立设置的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采取与成人高校合作办学的形式,招收残疾学生参加大专班的学习.(4)残疾青年通过国家自学考试的方式接受高等教育.(5)残疾青年通过电大(或网络学院)等接受开放式高等教育.通过这些形式,基本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院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二)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快的进步,但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高等学校残疾人入学率较低

根据《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公报》和《2010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估算,残疾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到1.8%,而目前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6.5%,远远低于全国总体水平.全国共有2723所高校,而开设特殊教育学院独立招生残疾人的学校只有14家,且普通高考不设特殊学生考场,盲聋学生也无法考入不设单招考试的普通院校.

2.面向残疾人开放的专业有限,目标定位偏低

除上文中提及的面向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型的专业特色之外,实施融合教育的专业课程不足,尤其是设有特教学院专门招收残疾人的高校,除长春大学尝试有限范围地采取“残健融合、集中管理、分散就读”的全纳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形式的实践之外@,很少有其他高校提及.即使是长春大学,对盲聋残疾人提供全纳辅修的专业和课程也仅限于英语、法律、特殊教育专业、会计专业、绘图、电气安装、园艺等专业,残疾学生还无法自主选择其他专业.肢体残疾学生尽管可以参加正常高考、选择专业,但是由于受到身体特点的限制,专业招生时限制条件较多,往往局限在会计、计算机等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注重技能类、操作类课程,人文类课程相对缺乏,导致残疾学生与健全大学生相比文化素养显得相对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