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革命的几个问题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46 浏览:13419

一九五八年全国高等学校大力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开展了教育改革运动,已经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广大学生和部分教师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不仅完成了许多重大的生产任务,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在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中贯彻了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更为重要的是广大师生在生产劳动中得到了锻炼,他们的思想感情已经起了很大变化,知识分子已经开始走向工农化.在这一个时期里,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和教条主义思想正在被破除,新的适合于我国情况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理论、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正在被创造出来.所有这些成绩都是十分巨大的,这是必须加以肯定的.但是,现在许多突击性的生产任务已经完成,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已经打下初步基础,情况已经有了变化,同时,由于我们对党的教育方针认识还不足够,对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还缺乏经验,在初期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处理.因此,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经验,更好地安排今后工作,使教育改革运动更好地向前开展.

但是,究竟如何进一步贯彻教育方针呢?或者说,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解决哪几个问题呢?我们思想是不够明确的.去年十月底,少奇同志和康生同志来我校视察,给我们很大鼓舞,并作了一些谈话,这些谈话对我们全面地深入地认识和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重大帮助.现将我学习这些谈话后的几点体会分述如下:

在教育改革中必须注意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更好地为当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怎么写作,为将来的建设共产主义怎么写作,因此,按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按照将来建设共产主义的需要,更为提高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就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的要求.

少奇同志在视察我校时,对于在教育改革中必须注意提高教育质量问题极为关心.他着重地提醒我们:“教育质量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学生关心,教师关心,我们也关心.”他说:“就像土地改革和合作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但搞得不好也可能暂时降低农业生产.我们的高等教育在教育改革中是否会降低教育质量?如果搞得不好的话,也可能暂时降低质量.”

教育改革正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的.但是,如果搞得不好也可以暂时地降低教育质量,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我们很多同志对于贯彻执行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必然可以提高教育质量,是深信不疑的.但是对于搞得不好也有可能降低质量这一点,我们确实有不少人是考虑不够的.少奇同志要我们像在土地改革和合作化中注意防止降低农业生产那样,在教育改革中要注意防止降低教学质量,就促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和贯彻教育方针,在实际工作中谨慎将事,并且采取措施,防止降低教学质量,从而保证教育改革运动的健康发展.

当然,我们的这种态度是和那些“怀疑派”的态度根本不同的.我们是首先相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然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又注意防止可能由于缺乏经验和工作作得不好而降低质量,因而是从积极方面保证更好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育改革.而那些用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看待教育改革的人,他们则是根本否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可以提高教育质量的,因而对教育改革抱着抵触态度或者消极观望.我们除了要继续批判他们这种错误态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用提高教育质量的事实来回答他们.

还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教育质量也是和那些资产阶极的教育家的看法根本不同的.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既有政治觉悟又有科学知识,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共产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而资产阶级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又专又白(或者说只专不红),脱离生产劳动的资产阶极知识分子.因此,我们所说的质量是既有无产阶级的政治又有业务,在业务方面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知识,因而结论是学生必须参加生产劳动.资产阶级的教育家们所说的质量是又专又白,或者说只要业务不要政治,而在业务上也是只重视理论知识,不重视实践知识,因而,他们的结论必然是反对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因此,我们必须在进行教育改革的同时,重视提高教育质量;而在教育质量的问题上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又红又专、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反对资产阶级的只专不红、理论脱离实际、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思想.

学校要以读书为主

少奇同志、康生同志在视察时赞锡了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学校采取的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措施.同时他们又着重地指出如我们这样的全日制学校要以读书为主.少奇同志说:“现在是学校办工厂,工厂办学校,在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除开儿童教育而外,工厂农场和学校可能就是一套 工人半工半读,农民也半工半读,大家都半工半读.”他说:“你们学校现在还应当是以读书为主,只用一部分时间劳动.因为现在大学教育还没有普及,大学还不多,现在大学要以读书为主,工厂和农场办的学校则应当以生产为主;一种以读书为主,一种以生产为主,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建设和教育事业.只有在将来才可使二者逐步接近,最后变成一样.”


对于学校实行半工半读的发展远景,少奇、康生同志向我们描画出了一个宏伟的规划.少奇同志说:“个别新建的工厂可以招收一些高小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学生,半工半读.他们以生产为主,但也给他们必要的时间认真上初中、高中和大学的课程,这样,一个大工厂,同时就是一个大学校.这可以个别地去试验,因为这在将来可能是普遍的制度.”

在贯彻执行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方针之后,学校办工厂,工厂办学校,各种性质的半工半读的教育形式(全日制学校的学生以一部分时间参加生产劳动实际上也是一种半工半读的教育形式)正在逐步成长.这是我国当前教育事业中的新的现象.而在将来,半工半读的教育形式将成为普遍的制度.因此,我们对于半工半读必须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但是,在今天我国的情况下,必须要把全日制学校的半工半读和技工学校的半工半读、和其他各种类型的半工半读区别开来,必须把今天条件下的半工半读和将来的半工半读区别开来.由于我国现在的高等教育还没有普及,大学还不多,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又极其繁重,迫切需要各种建设干部,因此,全日制学校必须以读书为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干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