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工作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260 浏览:118497

摘 要 :学生具有好的道德品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因此,德育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因此,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坚持育人方向,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制订计划、开展活动,本文主要从情感陶冶、实践锻炼以及效仿名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德育工作;教育;方法;对策

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经过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我对德育工作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情感陶冶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初中学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我在建设班风的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优良的班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良好的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

二实践锻炼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

三效仿名人

效仿名人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我作为班主任,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思想品德教育只考虑认识过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班会或团队活动向同学们正面宣传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需要的,但抓住时机,创设自然融洽环境,努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应力"与道德情感则是另一回事.在校内、教室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这儿,有的通过别开生面的班队活动,有的挖掘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有的则根据学生个性与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达到各种教育预期目的.其实,真能触到学生灵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迹.它不仅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境中.因此,进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者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是"知"与"行"的相似度检测和"催化剂".

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还有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思想意识、心理品质、价值标准与以往学生相比已大不相同,但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都未能及时地对这一点科学分析、科学对待.依然采用陈旧的教材和落伍的方法,使德育工作更难产生效果.因此,切实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走出学校德育工作误区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具体细致的系统工作.除学校常规教学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军民共建、跨学校跨地区互助活动等渠道,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向深层次的心理品质教育延伸,向高层次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扩展,将养成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和理论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知、情、意、行同步发展,成为道德品格完善的新人.

总之,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坚持育人方向,根据学生实际来制订计划、开展活动.各班级、各年级、学校总体都要积极宣传新人新貌、好人好事;开设事迹展馆,提倡文明礼貌、社会新风尚;强调思想进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好德育基地,配合教学,强化德育效果,学校应建立健全学校、家庭长期联系制度.一方面帮助家庭了解学生品德发展情况,并根据学校工作重点确立家庭教育任务,互相弥补不足;另一方面根据家庭教育是互动教育的特点,通过子女成长影响家庭的价值观.形成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充分发挥各渠道优势,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