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读书?坚持

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125 浏览:79678

摘 要 :“怎样做以为好老师”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在特级教师魏书生的身上,我深受启迪,也认识到一位好的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决不可照搬别人,我们学习的应是人家的精髓,而不是简单的形式.那么读书和坚持就是通往成功的基石.


关 键 词 :魏书生,随便谈谈,读书,坚持

很久以来,我们做老师的都在寻找一条路,一条通往好教师的路.当看到魏书生这个名字时,我想我是找到了导师.鲁迅在著名的《导师》一文中教我们要和自己的导师“随便谈谈”.随便谈谈,他的特别的思想便会给我们以启迪,让“思想的启迪”和我们一起“寻路”.但我想,我们是很难有机会与大师进行面对面地交谈的,似乎这条路与我们相距甚远.庆幸的是现在的媒体,网络,出版商给我们创造了机会,我们可以读他们的书,听他们的录像讲座,有的还可以在大师的博客里发表看法,聆听教诲.他们儒雅的学者风度,幽默风趣的谈吐,妙语连珠的话语总是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这次听了魏书生讲的“怎样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他的“教学六步法”后.脑海中立刻有了最简单直接的感受——把自己变成一位“懒”教师——一个快乐的目标.

“一个老师,一个上世纪80年代的老师,一个不批改作业,不出考卷,不批考卷的老师;一个一年在外讲学几个月,却能让班级管理井然有序,班级活动丰富多彩,班级成绩名列前茅的老师;一个与学生共同享受课堂与人生快乐的老师;一个让多少老师仰望的老师.”给我们了一个深深的启迪——只有“懒”老师才能教出“勤”学生.与之相反的是我们,每天起早贪黑,伏案工作,每篇作文都全批全改,每次上课都仔细分析、面面俱到.平常生病了都不敢轻易请一天检测,生怕耽误了上课.甚至还把活动时间占来让学生学文化,但取得的结果却事倍功半.一个是“乐中乐”,一个是“苦中苦”,鲜明的对比,对比出一个发人深省的事实.我们不禁思考,这是怎么回事?是我们天生就想吃苦?不是,快乐是每一个正常人的追求.那是我们脑子笨,想不出好点子?也不是,科学早已证明,正常人之间在智商上的差距并不大.或是我们教的体基础差,素质低?更不是呀,魏书生老师曾经把一个年级每个班的差生组成一个班去带,仍带出了不错的成绩.这样,我们似乎得出了一个连我们自己都不相信的结论,我们都应该成为“魏书生”式的教师.那么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又怎么解释呢?用中医学中开中药的说法,我们缺的是“药引子”,而且不是一种.

纵观古今,古今中外一流的导师,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底蕴,而且有着让人肃然起敬的文化底蕴和人格品质.这些“底蕴”从哪来呢?读书,读经典的好书.有的会说,我们从小受的教育限定了我们的思维和发展,因为我们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真正的好老师,真的是这样的么?不是的,著名的国学大师沈从文的文凭是“高小毕业”,著名文化大师,画家齐白石受过的也只有小学教育.当代学者余秋雨先生就说过:“每个大学的教授在大学讲的都是这门学科最基本的东西,并不深奥,真正的学问都是自学的.”从中不难看出,文化底蕴的积累不在乎上什么学,而在乎你是不是坚持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发展到今天,各门学科不可谓不齐备,什么导课技巧,板书技巧,结课技巧呀,什么新课程理念呀,什么新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呀,但我们都知道深深的文化底蕴大部分并不是从这些书中能够汲取的.文化底蕴恰恰来自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经典.前不久我在山东潍坊参加“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节”时,看到给学生推荐的经典,如《论语》《诗经》《上下五千年》唐诗宋词等等.试想有多少老师完整通读过?又有几位老师能够熟读成诵?魏书生境界高,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能看得远,想得奇.王菘舟老师的“诗意教学法”,我们去一听就知道,就是用诗的语言去感染学生,用信手拈来的名言名句去同化学生,进而把学生放入诗一样的课堂.我们都知道,但我们做不成.为什么?书读得少,文化底蕴不够而已.那么,是不是这就够了呢?

魏书生老师在讲话中经常说到一点“坚持住自己的快乐阵地”.听起来似乎很容易,其实不然.面对当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有几人还愿意坚守“清贫”?面对自己积蓄已久的惰性,又有几人能坚守“枯燥”?而更难的是,面对“清贫”和“枯燥”,又有几人把它当成了快乐?我们只有坚持认真对待每一张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坚持密切关注学生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午间休息;坚持悉心呵护那些活泼好动的、沉默寡言的、优秀的、顽皮的、聪明的、落后的学生;才能在平凡的细节、难忘的片断中去体验失败的伤感、成功的喜悦;才能真正领悟教育的精华所在.当看到学生进步是,我们会欣慰地笑;当教师节来临,班长手捧同学们的“千纸鹤”祝福你时,我们感动得哭了;当我们受到社会、家长的赞誉是,我们骄傲的挺起了胸膛;当重大节日来临时,自己毕业多年的学生来看望自己,已步入大学求学的学生依然向你咨询人生的道理时,我们体会到饱饱的满足.说起来解决的方法仍然很简单,那就是“坚持”“坚守”.

与自己的“导师”随便谈谈,多读读书,坚持自己的快乐阵地,你就离成功不远,我们不求很快成为大师级的人物,也不求马上到达成功的彼岸,我们只求离成功的彼岸更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