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跟踪审计有关问题的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779 浏览:104931

【摘 要】跟踪审计通过对被审计对象经济事项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适时评价、持续监督和及时反馈,将审计工作深入到经济事项的全过程中,更有效的履行了审计职责,并且实现了对经济事项的预防和控制作用.本文首先陈述了国内外跟踪审计的研究现状和跟踪审计的特点,进而提出跟踪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最后探讨了跟踪审计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跟踪审计的发展、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 键 词】跟踪审计;建设项目;改进建议

一、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各国经济之间已经产生广泛的联动作用,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作为国家经济保障的政府审计也应当做出相应的改变以满足时代的需要.仅仅依靠查账与监督国家财政收支已难以满足当代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职能,因此必须改变审计理念、转变审计模式,寻求一种更先进和更系统的方法,使政府审计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审计机关所采用的监督形式多为事后审计,审计取证滞后,为了加大政府审计监督的力度,必须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于是,跟踪审计应运而生,它将审计项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审计监督贯穿于政府审计项目的全过程.


二、国内外政府跟踪审计的发展状况

2O世纪70年代出现的石油危机,制约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对政府的财政收支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各国纷纷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寻求开源节流、平衡预算的方法.改革强调了对公共受托责任绩效的关注.而跟踪审计的方法保证了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履行的绩效性,因此这种特殊时期的政治环境是跟踪审计产生的重要原因.跟踪审计在西方的兴起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当时的学者们注重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的规避、审计建议的可行性和审计整改情况的监督,提出必须要对合同进行审计后才可以签订,并对审计的步骤进行了详尽的研究.西方的跟踪审计并非是与建设项目全过程同步的审计,以英美等发达国家为例,建设项目的审计主要包括对建设计划的事前审计和对投资绩效的事后审计.

在我国,跟踪审计是由朱基总理在199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他要求审计机关对“重大项目要进行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纵观我国的政府审计大都以事后审计为主,重点落在审查经济事项的合法合规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说不尽如人意.事后审计是对既定结果的审计,难以对经济事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预防和控制,审计结果严重滞后,所以跟踪审计是审计方式变革的必然要求.国内对跟踪审计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工程项目上.在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理论研究中,研究的对象也有所差异,有的研究仅限于施工阶段跟踪审计,有的则对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学者们对跟踪审计不断研究,对其优势和可能遇到的冲突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对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的优越性以及在现行审计体制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重心.

三、跟踪审计的特点

跟踪审计对财政资金运用实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并且将审计结果及时公之于众.这种审计方式不仅满足了社会公众的政治诉求,而且可以增强政府信息透明度,有利于及时追究违反财经法纪的政府部门及其公职人员的责任,以此遏制腐败达到审计的“免疫”目的.

跟踪审计的及时性特点使得社会公众对政府的经济活动事项尤其是对重大经济事项的全过程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例如,后的救灾资金审计就采用跟踪审计形式,向社会及时公开了救灾资金使用情况,提高了政府经济活动事项的公开和透明度,赢得了社会公众的信任.

跟踪审计的效益性特点使审计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着眼于审查、评价审计单位经济资源的使用是否节约合理的,并找出浪费和效率低下的原因.再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下一步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和目标的制定找出依据,起到了节约项目成本、提高运作效率的预防和控制作用.

四、当前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近几年来,跟踪审计在各地得到实践并在全国得到推广.但是,由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作为一项探索性的工作,其本身还存在着许多的局限和不足,国家也尚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去规范,仍然存在实践中尚未解决的新问题.所以政府应当研究、制定有关跟踪审计的操作规则,规范和指导跟踪审计工作,使的跟踪审计有据可循,有法可依.并且通过制度化的跟踪审计方式,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使跟踪审计在建设项目中发挥适当、有效的作用.

(二)坚持审计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灵魂.但在跟踪审计过程中经常出现审计“越位”现象.如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参与工程的监督、参加职工大会,往往被要求发表意见.如果发表意见,很可能就充当了项目管理者的角色,审计独立性和风险会受到严重威胁.所以审计人员应当明确跟踪审计所进行的审计事项并非是事前审计,而是对审计对象运行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关键阶段实行的事后审计.但是就整个项目而言,是事中审计,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审计意见.

(三)审计力量不足制约跟踪审计全面开展

近年来,我国不断扩大内需,重点建设项目层出不穷,政府财政投资不断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任务繁重,在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对建设项目的各阶段的事项进行审计,并及时发表意见和建议,使被审计单位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完善建设项目.由于跟踪审计的审计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深度深入,所需要的审计投入也愈来愈大.但大型建设项目投资审计任务繁重,政府审计受人员编制不足、审计经费短缺等因素的影响,审计工作受到严重制约.所以必须扩大审计人员的队伍,提高其从业能力,加大政府财政对审计项目的投入,使得跟踪审计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审计范围有待扩大

当前在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审计机关往往只关注项目的运行是否符合相关的财经法规制度,很少考虑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效果.并且,我国审计机关跟踪审计的范围大多局限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然而,随着审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国家审计的本质已经变迁为国民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因此,仅仅关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对于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是远远不够的,审计还要放眼有关环境、金融等领域.政府跟踪审计的范围应当扩大,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优越性.

(五)提高廉洁从审的防线

政府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是由审计机关执行的,跟踪审计项目一般持续时间长、工作任务繁重、参与人员多元化,再加之跟踪审计对象的复杂性、特殊性,使得对从审人员的廉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廉政风险增大,廉政建设的任务加重.这就需要强化廉政制度建设,强化内部控制,加强廉政教育,弘扬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五、跟踪审计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方式,开创了审计工作的新局面,不仅使事后审计面临的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大大拓展了审计的功能,在实践中表现出它的优越性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汶川和玉树地震救灾物资、国家四万亿扩大内需投资等项目的实施中跟踪审计发挥了及时防范、发现、解决的作用,而且提高了社会对公共受托责任的知情权,推进了国家的法治建设.所以,随着跟踪审计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完善,跟踪审计会在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乃至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方面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