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燎原的农村金融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43 浏览:7128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主体的价值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但不管是基于运营成本上考量,还是从经营模式上来看,它们只能走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郑州市毛庄镇信用社信贷员张明(化名)最近手里的贷款申请书应接不暇,忙得焦头烂额,而绝大部分业务来自于当地中小企业的融资项目.

在张明的办公桌上,堆砌了厚厚的一沓纸,张明说,这是各种客户申请的贷款资料,申请数额30到50万不等.“从今年一打春开始,来信用社跑贷款的企业就特别多,还有的想通过关系来这里融资,我一天大概要收几十份这样的贷款申请书.”

调查发现,农村金融主体(主要指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今年呈现出反弹势头,最直接的原因是资本市场在农业领域的活跃程度逐年加深,针对性强、融资机制灵活等优势让其一时成为中小企业在融资难的境遇下竞相追逐的对象.

暗流涌动的农村金融

在提交到张明手中的贷款资料中,融资人(中小企业和个人)只要有项目合同,再加上个人再出具一份当地的户口证明,就可以申请一笔融资贷款,程序较为简单.

张明说,对于基层的农村金融机构,针对的客户基本上都是本地的农户和创业者,他们在当地有一定的固定收入和居所,信用社对他们的经济来源比较熟悉,再加上信贷额度不高,所以融资门槛相对也就低下来.“但也有外地的,通过各种关系从这一渠道融资”.

王明业是毛庄镇一个做生猪屠宰加工的村民,2011年,当地的一家养殖场与他签下了一笔协议:每年做2000头生猪屠宰业务.于是,他注册了一个公司,生意也越来越好,但随之而来的是资金缺口问题.由于他挨家挨户去收购散户的牲畜需要先行垫付资金,这让他的生意第一次遇到了资颈.3月份,他多方跑资金未果,没想到,在家门口的毛庄信用社把问题解决了,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顺利拿到了50万元的贷款,利息是一分.

张明对此的解释是,像这种涉农的小企业资金回流快、项目风险小、融资规模小,正是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喜欢做的客户.

实际上,随着近些年县域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村金融主体的吸储能力在不断加强.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储蓄总量已经突破200亿元,其中仅中牟县就突破40亿元.“这意味着,农村信用社这样的农村金融主体在贷款额度中就有更大的底气,通过各种形式面向中小企业融资.”河南省金融协会秘书长张树忠说.

与此同时,金融业严格的准入管制,使得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怎么写作明显不足.在民间融资十分活跃的2011年,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小额信贷公司在2011年11月末共有4144家,贷款余额3700亿元,但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由此原因的催化,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也一时活跃起来.

“我国现在对农村金融主体的市场准入制度还没有完全放开,在运营上基本上还由政府兜底,再加上银行竞争还不充分,这些都成为农村金融活跃的原因.”张树忠分析.

尴尬局面

“虽然表面上农村金融表现活跃,但这并不是村镇银行的主要利润点.”在农村金融板块有多年实战经验的商联担保公司董事长石军如是表示.

石军说,由于农村金融主要针对的是涉农中小企业,其客户的分散度强,融资额度小、持续性时间短的特点,决定了它们的规模发展速度缓慢.而且大部分涉农企业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所以村镇银行在整体发展上并不能以中小企业融资为主要业务.

这里面有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是,在村镇银行和一些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中,会出现一种叫做“借新还旧”现象.它是指贷款到期后不能按时以货币资金形式收回,又重新发放贷款用于归还部分或全部原贷款的行为.这种常发生的现象导致的现状就是,借款人对原借款合同中贷款期限、利率等条款的变更,造成了借款期限法律契约上的延长,这就容易形成“坏账”,从而提高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加大融资风险控制难度.

“村镇银行与信用社的主要盈利模式还是靠大的股份和商业性银行通过向基层金融下单带来的居间业务(大多是票据承兑业务).”石军称.

但为什么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会如此积极地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呢?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这是政府政策引导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农村金融主体不断提升品牌的一个积极效应,尤其是对正在全国兴起的村镇银行.

在一定程度上,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主体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张树忠说,企业通过利用“各种关系”在农村金融机构跑信贷,基于这种模式而建立起的金融信用体系是历史的沿革,也是中国金融发展的一个现状,这在一个区域或者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足够的分量.

“银行在利润之外,最怕的就是风险,而村镇银行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放贷款,甚至于对贷款企业法人的人品、收入来源、项目状况‘摸得门清’,和尚和庙都能找得着,银行还怕什么?”

石军形象地比喻说,这就像娶媳妇,家底多厚的汉子娶什么样的媳妇,讲究门当户对,找上门的能融资成功的概率自然也就高了.


棘手问题

中国银监会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除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外,不得发放新的平台贷款,余额只降不增;同时不得通过购写平台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信托产品等方式向平台提供融资.

这种政策导向,预示着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利用中间业务盈利正在进入下行通道.

相应地,《2013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要点》的文件显示,银监会要求农金机构要严控不良贷款反弹,严把重点领域风险关口,筑牢影子银行关联业务风险防火墙,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一家村镇银行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国村镇银行的数量并不少,但真正实现盈利的却不多.对于大多数村镇银行而言,吸收存款难、管理不规范、股东矛盾渐深已是不可回避的硬伤.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市场上频频传出民企抛售村镇银行股份的消息,折射出当下不少村镇银行盈利难的困境.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村镇银行的价值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但不管是基于运营成本上考量,还是从经营模式上来看,村镇银行只有走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张树忠分析说,如果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想壮大和平稳发展,还是要结合三农实际,解决金融创新问题.比如说,现在很多农村金融机构发放各种版本的“便民卡”,通过多种形式将农村金融市场盘活.

据统计,2012年,我国涉农中小企业有贷款需求的比例达到所有企业的30%,而实际从各种正式金融机构得到贷款的却只有其中的2%,其他企业的资金需求都是从非正式渠道获得,非正式渠道中最主要的是亲友间借贷.

“这就充分说明三点,一是我国农民的贷款需求比例高;二是这些贷款需求从正式金融组织得到满足的比例低;三是农民亲友间相互满足资金需求的情况较为普遍.”张树忠说.

对此,有专家建议,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难题,需要改变自上而下、由外到内的信贷资源导入和管理方式,建立自下而上、由内向外的信贷资源筹集和管理方式,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自然村落和社区为基本单元,建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政府的引导和监督,打造社会性的农村金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