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金融支持能源经济问题

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13 浏览:14998

内蒙古能源富集,优势突出,拥有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能源,能源矿产品种齐全,资源储量丰富.经过几年的发展,能源工业成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那么,金融如何支持能源工业发展,促进能源与环境、能源与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一、内蒙古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的能源开发和利用取得了长足发展,煤炭、电力等常规能源产量逐年增长,新能源的开发也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基本形成了以煤碳开发为主、火力为基础,油气资源和新能源全面开发的格局.内蒙古已查明和预查煤炭资源储量12250亿吨,居全国首位;电力行业方面,发电装机、发电量、售电量、全社会用电量等4项指标增幅跃居全国第1,成为国内电力行业发展最快的地区;石油已探明的储量达7亿吨,远景储量为40亿吨以上;天然气预计远景储量达到4万亿立方米,不仅是中国之最,也是世界级的整装气田.除了常规能源以外,内蒙古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潜力也非常大,风电装机总容量205.68万千瓦,居全国第1;太阳能资源也很丰富,由于其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海拔高、晴天多,所以光能丰富,太阳能源仅次于西藏,居全国第2.

二、内蒙古金融支持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一)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机构怎么写作体系

随着内蒙古能源工业的快速发展,金融支持能源工业发展的力度在不断加强,能源工业已逐渐成为内蒙古金融业重点支持的行业之一.能源产业与金融支持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促进了支持绿色的能源产业发展的金融体系的形成.

内蒙古建立了以人民银行履行银行职能,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行使监管职能,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种类齐全、功能互补的多元化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和多层次融资需求的金融怎么写作体系.

(二)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是能源工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血液”

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7919.47亿元,同比增长25.86%,其中新增贷款余额1626.97亿元.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5136.53亿元,其中新增中长贷款1194.05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73.39%.新增贷款中投向农业、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产业和优势特色行业占绝对比重.各商业银行限制和压缩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信贷投放逐渐转向环保、绿色和可持续的行业.“十一五”期末,自治区电力、交通、煤炭行业贷款余额达到近3000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倍.

(三)资本市场逐步完善、有力地支持了能源产业

截至2010年末,全区共有境内上市公司20家,另有6家公司在香港、美国NASDAQ等海外市场上市.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3207亿元,相当于2005年的7.27倍.目前,全区证券期货公司数量为3家,证券期货营业部59个,投资者有效账户67万户,证券公司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分别为116亿元、48亿元和37亿元.资本市场的发展,培育了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以及具有内蒙古地区优势的企业,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资源整合.

从上市公司的行业来看,内蒙古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能源、冶金、化工、机械装备、乳品加工等领域,许多上市公司在行业内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伊泰B股已经成为我国重点扶持的13家大型煤炭基地中的骨干企业.北方创业、包钢稀土也都是各自行业的典型代表.这些公司在自身迅速成长的同时,直接推动了行业的整合优化,充分体现了内蒙古资源优势、独特价值和发展后劲,为内蒙古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起到了示范作用.目前,内蒙古有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近百家,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属于能源类企业.这些优质企业已基本具备了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的条件.

近年来,内蒙古能源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债券融资和其他融资形式也获得了较快发展.内蒙古电力、包钢集团等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券等融资超过100亿元.

三、内蒙古金融支持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能源工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

能源工业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需要灵活的融资方式和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传统的银行信贷、政府扶持远远满足不了能源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巨额的资金需求.长期以来,内蒙古地区能源工业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能源企业融资手段单一,金融机构提供的怎么写作产品种类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内蒙古能源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优化.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信贷资金,占能源工业投资总额的比例大约在80%左右,其他融资渠道和融资工具的比例非常低.在直接融资中,股票、债券的发行量少,信托租赁、产业投资基金以及衍生金融工具使用不多.项目融资、吸收国际战略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引入民间资本等方面也刚刚起步.

(二)银行信贷支持下能源结构性矛盾突出

从内蒙古整个能源工业资金需求结构来看,一次性能源开发和绿色能源产业资金需求量较大,而电力工业目前资金需求量相对稳定.从资金供应来看,对资源型企业的建设项目和一次性能源的开发投入较多,而对于有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行业长期收益的领域,以及能源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和能源资源深加工转化项目支持力度明显不足.绿色能源产业在我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出现了快速的增长,资金需求量也不断增长.电力行业经过几年的调整,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中小型发电企业进行了关停并转,行业供需较为均衡.而对能源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和能源资源深加工转化项目,由于短期收益效应不明显,所以,许多金融企业投入比例非常小.银行用于新型能源项目的资金严重不足.由于银行对新型能源项目的收益预期不高,银行用于再生能源、节能项目以及能源技术开发等领域的投资严重不足,不利于这些领域的发展.

(三)信贷资金集中度高,潜在风险在增大

近几年,内蒙古采取多种政策措施积极推动能源产业的发展,加之煤炭、电力行业收益稳定,短期风险较小,各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能源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一些商业银行甚至通过放宽贷款条件和降低贷款利率来吸引能源企业贷款,致使信贷资金在能源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随着贷款集中度的提高其风险也在同步增加.


(四)地方性金融机构对绿色能源产业支持有限

内蒙古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数量少、规模小,更缺乏地方金融龙头企业.近几年,尽管全区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速度较快,但与经济增长速度相比,仍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五)资本市场的规模小,融资能力有限

内蒙古的上市公司无论是数量还是平均总股本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内蒙古经济发展速度和建立国家重要绿色能源基地不相适应.自治区不仅股权融资比例低,债券融资规模也很低.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融资规模十分有限.

四、金融支持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 发展绿色金融,促进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1.金融部门通过运作金融手段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凡有利于环境资源保护、能源资源节约、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产业和节能减排技术项目,一律给予金融上的优先支持;而对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高能耗产业,金融部门一律不予支持.

2.将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制度化、具体化,使之成为金融业务运作的具体可操作准则.金融部门应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发展战略方针等相关法规政策的要求,把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进行具体细化,使之成为一套完整的金融业务运作操作准则,提高绿色金融业务运作的实效性.

3.为使金融部门配合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让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落到实处,金融部门可以借鉴世界银行的经验,在金融机构内部设立相应的环境保护机构,及时准确掌握国内外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信息动态,并加以认真分析和研究,为实行绿色金融、领导科学决策与金融业务运作,提供有力的方法指南.

(二)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产业投融资体系

一是根据地方经济需要,发行中长期建设债或设立能源开发专项资金以及其它专项建设资金,加大财政投资,创建能源产业的资金持续投入机制.二是除国家开发银行新增贷款要最大限度满足能源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外,积极引导各类商业银行进入能源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支持银团贷款.三是鼓励能源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股票和中长期债券,扩大能源企业上市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四是用信息、政策、参数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建立起民间资本投资运行的保障机制.

(三)完善能源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1.建立能源信贷的监测制度,提高风险预警的前瞻性.一是当地银行应尽快建立相应的监测制度,把能源企业纳入监测范围,加强对能源行业的景气分析,消除监测盲点;二是要对国际、国内及区域能源发展状况保持密切关注,评估能源产品的市场需求,采取措施防止能源产业的波动对金融市场的冲击,缓解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三是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统计能源产业的需求、消费量、增长水平、弹性系数等有关数据,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四是强化金融支持能源产业风险监测工作的长期性和动态性,从时间序列上对能源产业、金融的有关数据进行收集和管理,积极开展区域能源工业与相应金融支持的动态趋势分析,提高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2.商业银行强化内部信贷管理,有效防范能源信贷风险.一是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区信贷风险控制体系,提高贷款定价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建立市场信息预测体系,准确把握市场供求关系;二是要优化信贷投向,严格防范新能源项目的风险;三是对已授信企业的信用管理建立管理档案,及时跟踪了解市场的变化、企业的经营状况,通过多种监控手段全面掌握已发放贷款的状况;四是合理适度上收审批权限,通过调整审批权限适度调整授权确保授信资产的安全.

3.建立绿色能源项目保险规划,增强对能源信贷的风险分担能力.商业保险公司要加强风险评估,分析能源企业投保项目的风险构成、事故发生概率、损失程度,最终得出综合评价.除大力发展“建工险”和“安工险”主要险种外,还应积极开发设计师职业责任险、履约保证保险等新的配套险种,完善和提高工程保险相似度检测机构的职能作用,尤其是要大力培养能源保险经纪人.这样,积极拓展保险对能源行业的渗透力与覆盖面,充分发挥现代保险在能源生产中的经济补偿、风险分散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