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金融体系:解决农村融资问题的根本途径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265 浏览:48058

摘 要 :一个健康、完善的金融体系对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村金融的支持,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可以保障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新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一系列对策.

关 键 词 :农村金融;金融体系;资金供给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4-0112-04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增长迅速.但与此同时占全国大部分人口的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经济增长的好处无法为我国大多数农村人口所分享,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而其中融资难成为妨碍农村建设的最大瓶颈.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健康的金融体系是解决农村融资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正确认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机构萎缩,难以提供有效的资金供给

农业是风险较大的弱势产业,市场需求及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近年来,商业银行虽在农村设点吸收存款,但对农村的信贷投放极少,国有商业银行已逐步退出农村市场,大量的存款资金以贷款的方式转移到城市.

一是政策支农功能弱化.1979年,我国农业银行恢复,在近30年的金融改革当中,农村基本上形成了包括商业性、政策性、邮政金融、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原来作为农村金融主渠道的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支农功能弱化,其实行总分行制,省以下分支机构的缺位使得它的资产运营目标难以得到自上而下的贯彻,不得不将大量业务委托农业银行写作技巧,一方面农业银行的营利性特征让它有足够的动力来挪用这部分资金甚至直接占为己有;另一方面,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过分局限于粮棉收购,对于亟待政策资金扶持的农业开发、农业技术进步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乎漠视.


二是农业银行按照机构改革的要求和效益原则,正逐步走向商业化经营,业务重点逐步向大中城市转移,通过大量拆并县及其以下的分支机构,向现代银行演变,大大削弱了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这种现象必然造成农村金融主体的缺失,直接在原有金融体系中打开缺口,造成商业性金融机构部分产生供给空白.

三是农村信用社成为支农主力军.近年来,除粮棉油等政策性收购业务放款由农发行承担外,农村的金融供给实际上由农村信用社在唱“独角戏”,形成了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的局面.农村信用社几乎成了农村金融市场上唯一的正规金融组织,但其经营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地域限制,缺乏改革和创新的内在动力,再加上历史包袱沉重,实力薄弱,金融支持滞后,银行贷款增速不大,导致农村金融供给总量不足、金融产品单一、怎么写作质量较差,所以其信贷资金总量不能满足“三农”对信贷资金的有效需求.

(二)金融产品单一,怎么写作手段落后,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农村金融的多元化怎么写作需求

长期以来在农村怎么写作的各金融机构只单纯的存款、贷款业务,县及县以下能够提供除存、贷、汇以外金融怎么写作的金融机构网点不足20%,绝大部分的行政村不能提供基本贷款业务.邮政储蓄机构只存款业务.农村信用社基本上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贷款业务又仅以联保及小额贷款为主,农民消费及个体工商业贷款基本为空白,且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不一致,贷款利率过高.农业银行的经营战略日益强调以利润为核心,商业化改革直接影响到其向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融资怎么写作的积极性,农业银行对农业怎么写作的功能较弱,已是不争的事实.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受限

一是近十多年来,小额贷款公司已在全国多个地区成立并怎么写作于农村金融,逐步得到认可和重视,但是由于观念上存在着误区,小额贷款往往被当成一项扶贫措施,将贷款对象仅限于贫困户,造成资金来源非常有限.

二是全国农村地区间存在很大差异,资金也有不同的需求标准,因此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怎么写作体系和怎么写作标准以满足不同地区的不同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是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的开展还直接受到人才的约束.其从业人员既需要掌握一定的金融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相应的农业知识.而资金的匮乏必然导致人才的匮乏,大多数人员没有金融专业知识和具体操作经验.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显然从正规金融机构挖人才不太可能.

此外,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在中国是崭新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规章制度可以借鉴,如果不能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小额贷款公司也可能爆发贷款和人员风险,甚至导致破产.

(四)我国的民间融资排斥在体制之外,一直没有合法地位

近年来,农村生产资金需求日趋旺盛.在农村信用社不能全面满足农民资金需求,农民又无其他渠道获得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民间借贷就成了农民生产生活资金需求的有效补充,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数据,农户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的借款占全部借款的比重不到1/3.民间金融在浙江、福建、广东三省沿海发达地区非常活跃,民间资金相当充裕,流动量惊人,已经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地下金融市场,且以多种形式为依托,主要形式包括:民间自由借贷、合会、私人钱庄、经营纯粹民间借款业务的典当行、非政府小额信贷和其他民间金融组织等合会.对于不少地区的农户和中小型企业而言,非正规金融市场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正规金融市场.民间金融对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迅速发展和渗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供给不足,起到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但是,非正规金融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游离于央行和银监会的监管之外,具有较大金融风险;二是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运营提高了资金使用者的生产经营成本,降低了其市场竞争能力,可能会加剧经济落后地区的贫困;三是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缺乏法人主体,组织制度不规范,在责任承担上难以保证.民间借贷作为农村资金需求的一种补充,亟待进一步引导和规范.

(五)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发挥有限

由于政策性支持农村的贷款风险补偿、分担和转移机制不完善,没有建立完善的对农村贷款进行贴息、补贴、税收减免、税收返还等杠杆机制,农村担保机制不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缺乏、商业性农业保险连年萎缩,制约了金融机构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农业发展银行融资机制不健全,利益补偿机制不完善,导致其政策性支农作用的发挥有限.另外,农发行不吸收公众储蓄,自身资金融通的空间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发行实际上仅是单纯的粮棉收购贷款银行,业务仅限于支持粮棉流通,根本无法充分发挥其支农作用.另外,一些政策性扶贫贴息贷款也难以落实到位.

(六)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监管将信用社交给地方政府管理,但又不赋予其监管职能.这种制度安排使得地方政府在干预信用社日常经营活动的同时,又不承担相应的风险和成本.如果不对省联社管理权限进行限制或规范,很可能会导致信用社新一轮的大面积亏损.

二、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议

(一)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

农业是弱势产业,只有财政的支持、引导和推动,才能壮大农业这个产业.一是建立财政补偿机制.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建立金融支农风险基金,及时化解政策性金融的风险,各级财政向有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机构提供贴息资金等方面的弥补.

二是政策性金融是财政扶植农业的形式之一,必须调整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应将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专项贷款和救灾等政策性资金业务重新划归农业发展银行,拓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领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社会化、现代化建设水平.

三是拓展农发行业务范围.农业发展银行信贷支持重点应从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转移,扩大农业生产环节方面的贷款,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同时支持以林业、治沙建设等为主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制订《农村政策性金融法》,明确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性质、地位、支农范围、经营宗旨、资金来源等;制订《农业保险法》.通过立法将一些关系国计民生、易受灾害的品种、项目和行业确定为政策性险种,实行强制性保险,并对费率水平、保障范围、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组织机构与运行方式、保险公司责任、农民负担的保费比例、农业保险的风险准备金的提留、监管责任、政府的作用、税收规定、资金运用、财政补贴方式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适度放宽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条件,引导和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发展

根据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发现,正规金融组织对农户金融怎么写作的覆盖面往往不足农户总数的20%,大量的农村金融怎么写作需要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或民间金融来满足.我国也不例外.大量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存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但由于其游离于央行监管之外,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很大风险,因而应采取必要的疏导政策:一是对已存在的民间金融组织加大金融执法力度,对其进行规范和改造,使其向合作性金融发展;二是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通过制度创新,合理引导,使一些具备一定的注册资本金、能够依法经营、履约率较高的私人钱庄等“非法”金融机构在一定期限内转为合法民间金融机构,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发展.三是通过建立存款保险体系来防范和控制风险.通过配套措施建设,完善农村贷款担保、存款保险、破产清算、市场准入、信息披露、监管等制度,化解农村金融风险,最终达到吸纳民间金融中的大量闲置资金,引导民间金融通过市场化融资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

(三)培育新的农村金融主体,弥补商业性金融机构空位

一是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我国现有金融体系中本来包含有商业金融的安排,但是,农业银行的“洗脚上岸”已经在事实上打破了原有的“三足鼎立”的局面,直接形成商业金融的缺位,导致整个农村金融体系交易成本的非最优化.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是按照公司制新组建起来的企业法人,或是其他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从性质上来说,它属于商业银行,按照商业性的原则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它的设立弥补了农行撤离所留下的农村商业金融空位,也缓和了这种空位下的交易成本问题,从而保持了原有体系的完整.

2005年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小额信贷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基础.国家应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允许小额信贷机构成立,充分利用地方信息存量,更好地为农村提供金融怎么写作.并从完善法律、制度、政策人手,严格进行金融监管,实行风险责任自负,使其程序化、合法化、规范化和公开化,增强农村金融信贷供给,满足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二是民间借贷合法化.通过制定和完善《民间融资法》等法规体系,给予民间借贷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将一些不属于违法范畴的灰色金融合法化.特别是对民间借贷的最高利率应有所界定,引导民间余融进入正式金融.与此同时,要根据市场化原则,建立及时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在关闭差的金融机构的同时,应允许设立新的金融组织.特别是应允许设立新的自愿性、互助合作性金融组织,如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信用协作会等.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设立民营银行,从体制上为民间资本合法进入金融业开拓一条合法的道路.

据央行相关人士透露,由央行起草的《放贷人条例》草案已经提交国务院法制办,一旦通过就意味着,今后,在不非法吸收存款、借贷利率不超过基准利率4倍的前提下,个人有望合法注册从事放贷业务,银行在信贷市场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民间借贷阳光化”在国家立法层面得到确认.条例的最大突破是允许个人注册从事放贷业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都可开办借贷业务,准入门槛参照央行发布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可能适当放宽.其中关键点在于放贷的钱必须是自有资金,严禁吸收存款,“只借不收”;另外,借贷利率不能超过基准利率的4倍;公司老板和高管应无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符合条件者向银行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四)创新金融怎么写作产品,增强金融怎么写作功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农村金融的多元化怎么写作需求

一是创新信贷产品.农村金融机构要根据“三农”需求,开办基础设施贷款,增加农村发展实力;开办农村小企业贷款、农户扩大再生产贷款,加大对农村小企业和农户的贷款支持力度;创新消费信贷方式,研发适销对路的消费贷款品种,重点拓展建房、教育、嫁娶、医疗保健、商品零售等生活需要贷款;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力度,开办农村合作组织、农业生产大户和有市场潜力的特色产业和产品基地贷款等.

二是创新结算手段.建立通畅、便捷的结算网络,实现客户结算电子化,增加农村汇兑结算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创新中间业务.农村金融机构应大力开展与农业相关的中间业务,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广商业汇票承兑、贴现等业务;在相对发达的地区推广业务,尝试与中国银联公司开发适应农村需求的、贷记卡业务,充分发挥金融怎么写作对“三农”发展的促进作用.

(五)创造竞争环境,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

一是推动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必须把明确产权制度放在首位,要将农村信用社建设成为很符合市场规律,反映产权制度要求,体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合作金融组织.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建不应该只单纯依靠设立几家新的金融机构,对原有金融机构组织的改革同样重要,对于农信社来说,改革的核心在于重塑合作制.

另一个关键在于竞争机制的培养.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入住农村,从业务来看,它和农信社存在很大的交叉领域;从水平上来看,农信社属土生的金融,管理技术和水平远不如下乡的这些村镇银行.

二是加快邮政储蓄银行业务的全面发展.邮政储蓄银行要尽快完成机构设置,加快人才队伍的培养,借助网点广、掌握农业人口资金多的优势,按照经营范围积极开展业务,在信贷投入、支付结算等方面为“三农”发展提供符合地方特色的金融怎么写作,促进农村资金的综合利用.综上所述,我们应该以建立新型农村金融体系为突破口,大规模推进小额贷款公司为切入点,配合农村信用社改革,同时正确引导规范民间非正规金融发展,最终构造一个竞争、有序、满足多层次、多种类金融需求的新的金融机构体系,怎么写作“三农”.

针对邮政储蓄只存不贷的现状必须对现有邮政储蓄制度进行改革.一是将县以下邮政储蓄吸收的存款,通过人民银行全额用于增加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并将此作为一项制度稳定下来.二是降低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银行利率.三是大力推进邮政储蓄银行的建立,并设立专门的农村金融怎么写作部门,面向“三农”开展业务;通过与农村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进一步加大邮储资金支农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怎么写作的覆盖面和满足度.

(六)加快农村信用机构的改革步伐,制定相关法律,防止农村资金过度流失.

1.加快农村信用机构的改革步伐.集中在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改造、合理授权授信、内部风险控制和提高人员素质方面,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作用.根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怎么写作的新要求,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优化资金配置、产权关系明晰、法人治理结构规范、风险责任明确的农村金融经营管理体制,增强农村信用社自身营运能力,提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怎么写作水平.

2.为防控资金过度外流,建议人大立法对涉农金融机构资金外流比例作出相应限制,从法规制度上直接规定各金融机构的资金吸纳与运用方式,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和激励约束制度,以确保资金外流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七)强化农村金融监管体制

为建立多样化、有序分层的农村金融体系,有必要创新监管模式,实施和地方的分级监管.可以将省联社改革为地方金融监管机构,赋予地方政府部分监管权,如对信用社的监察审计职责、保证债权法律主体,承担部分防范和化解信用社风险的责任,特别是要规定在辖区内的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时地方政府应承担的救助比例.金融机构市场准入仍由银监会负责.并要适当放松金融市场准入,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通过立法使民间借贷走向法制化,并将其置于政府的监管之下.

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建设,着力建立有效性持续性前瞻性的风险为本监管制度,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提高内部控制能力,健全风险处置机制.农村金融是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金融监管面临的困难最多,压力最大,任务最重,必须把依法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监管作为农村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构建风险为本的监管制度,加强监管有效性建设,突出重点领域监管,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