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计算机少年

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15 浏览:11400

那好像是1982年,一天游校长找到我说教育部要开一个关于介绍当前国外计算机教育情况的会,让我第二天到教育部对面的实验中学去找教育部的苏轼东老师,并去学习学习.第二天我来到实验中学,打听到会议在南楼一层的会议室开,我找到了这个只有普通教室大小的会议室,等了一会儿一些大学的老师都陆续到了,其中有我已经认识的北师大心理系的陈琦老师(前段时间协助她做过数学程序教学的试验工作),但是与会的大多数人我都不认识.开会了,苏轼东老师首先介绍了到会的各位专家,这些专家有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从上海来的王吉庆教授,清华大学的李三立教授、吴文虎教授、谭浩强教授和北师大的潘懋德教授等,还有实验中学的王本忠校长,这些教授级的专家都坐在中间的会议桌边.在靠边的外圈的座椅上没有几个人,除了我,还有我第一次见到的周美瑞老师,再有就是当时在教育部工作的焦民老师了,坐在外圈的我们这几个人都还很年轻.

会上王吉庆教授介绍了参加瑞士洛桑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的情况,从中我们了解到当时国际上中小学校计算机教育的动态和趋势,了解到苏联的计算机教育学家伊尔肖夫所作报告的内容,其中将程序设计作为第二文化的观点,使我们感到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计算机教育真是迫在眉睫了.

在王吉庆教授介绍完洛桑会议的情况后,苏轼东老师让我介绍了景山学校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的情况.随后,专家们针对洛桑会议结合我国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最后,会议决定在我国中学要逐步开展计算机教育的实验,由于设备和师资问题决定先利用大学的设备和师资,在五所大学的附中进行,待尽快取得经验后再扩大实验范围.决定首批实验的五所大学附中有清华大学附中、北京大学附中、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复旦大学附中和华东师范大学附中.

从教育部开会回来后我向学校汇报了会议情况,为了和实验校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学校决定购置一台能够进行BASIC语言教学的计算机.经过考察,从北京工业大学购进了一台固化了BASIC语言的TP-803计算机(如上页图),记得写这台单板机好像花了4500元左右,在当时对于一个中学4500元可不是个小数字.


TP-803计算机只有一块主板,内存16k,Z80的操作系统,固化了扩展BASIC.在北工大给这台机器配了个黄颜色的铁壳,把学校一台24英寸匈牙利的黑白电视机改装成了显示器,为了移动方便把一个课桌固定在一个四个小轮子的小车上,把24寸的电视机放在课桌上,需要时推着这个活动的课桌到教室上课,上完课再推回来.

上页的照片是一本杂志1983年庆祝六一儿童节时的封面,照片上两个带着红领巾的孩子是当时六年级计算机小组的同学,指着屏幕的是余晨同学,操作计算机的是李葆春同学.这两个孩子都是最早参加计算机小组学习的同学,我还记得拍照片的时候他们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编写的“蛇吃豆”的游戏程序,但是封面要体现六一儿童节的题材,经过规劝他们制作了这个“欢庆六一”的画面,桌子上放着的小录音机是这台机器的外存储装置,普通磁带是存储介质,每次程序的存储和调用都需要将音量调整到合适的位置,稍有偏差,程序的存储和调用都会失败.

余晨和李葆春同学都是计算机小组中的高手,曾多次在后来的计算机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余晨同学曾经因为在全国青少年程序设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受苹果公司邀请到美国参观访问,李葆春同学也曾因计算机比赛获奖,受邀请到加拿大参观访问.当时中学生受国外邀请参观访问还不多见.

记得那时由于初中和高中都有计算机小组活动,我们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提供给了学生,学生一下课就跑到办公室来上机,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有时上机人多,学生就堵在门口等候.现在计算机普及了,学生学习的机会多了,再也见不到那时的情景了等

前些日子突发奇想,余晨和李葆春现在怎么样了?他们在做什么工作?下面两张照片是我从网上搜到的,对照上面照片上两个戴红领巾的孩子,你能认出下面照片中的两位先生吗?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