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与科研相伴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370 浏览:154333

有人把教育科研喻为心中的太阳,因为它能给迷茫的教师指引前行的方向,有人把教育科研比作满天的星辰,因为它能使教师行走在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之间.而教育科研对于我来说,已然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他人”.就是因为它,才使得我走上了专业发展的高速路,实现了从一个普通幼儿教师到江苏省特级教师,从一个幼教工作者到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的美丽转身.

小试牛刀后的喜悦


我接触教育科研并不是很早,最初知道“课题”这个词,大概在2001年.那时候我所在的如东县实验幼儿园申报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集镇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的研究》,说实话,当初的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课题,怎么来做研究,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凭着经验与热情做事.2001年,恰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我们就根据纲要精神来指导课题研究.比如,小班《认识标记》的社会活动,我们对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地灌输标记、幼儿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进行了反思,并决定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来选择孩子喜欢的茶杯、毛巾标记,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孩子们不仅很快养成了拿自己的茶杯喝水、用自己的毛巾洗脸的良好卫生习惯,家长的育儿理念还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第一次参与教育科研,它便开启了我对教学中的困惑、问题进行反思的旅程,引发了我进一步学习与研究的意识,并坚定了我走近教育科研的步伐.自此活动成功后,我们课题组还相继开展了诸如中秋家家乐、亲子一日游、给爷爷奶奶过生日等丰富多彩的家园共育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雏鹰展翅后的收获

真正走近教育科研、了解教育科研,是在“十一五”期间.2004~2007年,我在南京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接受了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我的硕士课题《如东县农村民办园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同时被立项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我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认真走访每一个研究对象,并运用教育统计学的方法,对所有研究资料进行了分析与提炼,高质量地完成了5万字的教育硕士论文.在课题现场开题的时候,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孙孔懿老师,对我所设计的问卷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还分别刊登于《学前教育研究》与《江苏教育研究》上.如今,我带领我的团队成员开始了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园“三元融合式”科学教育案例的研究》,旨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触摸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本质,探寻科学研究的真谛.

系统、理论的学习,犹如给我的教育生活插上了隐形的翅膀,它促使我对教育的理解更为深刻,对生命的解读更为丰富.

同伴激励后的奋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众所周知,要做好教育科研工作,需要平时的学习与积淀.2005年,我调入了教育局教科室工作,负责全县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工作.从幼儿教师到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转变,其过程是如此的痛苦与美丽.说其痛苦,是因为,教育科研部门一般都是藏龙卧虎之地,综观南通市范围内就有冯卫东、杨曙明、秦德林、陈震等很多大师级人物的存在,他们个个都是饱学之士,在他们身边工作,心灵的压力无所不在.说其美丽,是因为,由于看到了自己与大师之间的差别,看到了大师们是如何学习与研究的,从而以大师为镜,以书本为友,走上了学习、研究、再学习、再研究的征途,并慢慢体验到了毛毛虫化成蝴蝶后的幸福与快乐.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同质性群体的影响,而如果有了大师或关键人物的引领,我们在教育科研的路上一定会走得更远.

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纪伯伦说过:工作是看得见的爱,通过工作来爱生命,你就领悟了生命的最深刻秘密.对我来说,通过教科研,通过教育工作,我领悟了热爱与生命的秘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教育局教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