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方式促进科学

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676 浏览:42220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代过去强调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是改革开放30年的重要历史经验总结,也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增长9.7%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最初注重的是速度的提高、总量的扩张,注重产出数量上的增加,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转变,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则凸现得更早、更突出、更集中.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九五”计划的建议中,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之一,强调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但由于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强调要加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按照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要求,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虽然只是两个字的改变,却有着深刻内涵.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涵盖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同时还对经济发展理念、目的、战略、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经济发展理念的新变化、经济发展道路的新拓展.

一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集约化程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个世纪末,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明显受到资源供给约束.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原有支撑增长的条件已经逐步弱化,改革开放之路已经由最初政策与资金决定的浅层,进入了由科技、制度、精神和文化决定的深层,自主创新是我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发展后劲.面对资源、环境、人口、土地等因素的严重制约,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打响了“一场事关广东前途命运的决战”,政府主动担任战略主导,在全国率先推行自主创新战略,构建“创新型广东”,重点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这个目标,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坚持把科技自主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区域性科技创新与怎么写作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怎么写作业,推动广东工业从以加工装配为主向以研发制造为主转变,推动“广东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从参与初级分工向参与中高级分工转变.抓住结构调整主线,发展壮大电子、机械、化工等九大支柱产业和软件等新兴产业,重点实施汽车、石化、能源、交通等十大工程,实现经济适度重型化,推动经济增长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力争达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用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走集约发展道路,为发展“提速”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要注重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动力.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新的伟大革命,就是对不合理的体制机制进行革命性的变革,使社会主义焕发出生机.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注重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怎么写作职能,建设怎么写作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规范金融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健全监管、市场监管体系,不断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近年来,广东发挥先行一步的优势,无论是在培养市场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还是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营运体制和外经贸体制、投资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和巨大进步.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以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基本建立起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全面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资本、产权、土地、人才、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发展迅速.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广东都构建了一整套体制机制,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三是要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和全面性,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互协调,互相渗透,紧密关联,相辅相成.虽然经济建设仍然是现阶段的中心工作,但是经济建设不能再“孤军突进”,随着改革开放已经从个别突破发展到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发展的关联性、综合性、配套性显著增强,必须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广东在推进建设经济强省的同时,大力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法治社会建设、“绿色广东”建设、和谐广东建设.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内源型经济;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积极对内开放,建立泛珠三角合作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把珠三角打造成“含金量”更高、竞争力更强的经济增长极的同时,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东西两翼、粤北山区与珠三角的经济对接,推进“双转移”、倾斜公共投资,推动后发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正是广东创造性地统筹好各方面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才不断取得新成就,形成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

四是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发展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生产要素的组合.但发展外向型经济容易受制于人,抗风险能力较弱,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更大,需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广东没有简单地依赖国际市场,而是积极统筹自身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努力建设外经贸强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初步形成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型的经济体系,进一步提高了利用外资质量,优化了利用外资结构,促进了省内产业优化发展.还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市场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形成,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广东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进入新的、更高的形态和发展阶段,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资源,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广东实现更大的发展.

五是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环境与发展的核心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以速度型、外延型、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为主要特征,资源保障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广东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积极寻求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路子.2004年实施“绿色广东”战略,提出“让全省人民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住上宽敞的房屋、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庄严承诺,制定颁发了《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和《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依法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减排,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建立生态工业园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节能降耗,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增强环保观念,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广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每新增亿元GDP所新增建设用地出现了“四个下降”,实现从资源消耗大省向节能降耗减排大省的转变,率先进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双赢”,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

六是要以改善民生为目的,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人民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只有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地认同改革、认同发展,才能凝聚共识,凝聚人心.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就是要抛弃“见物不见人”的旧理念,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近年来,针对日益突出的民生问题,广东省委、省政府坚持民生为重,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全面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提出“确保全省人民无饥寒”的庄严口号,对人民关心的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就业保障等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提供更多的物质文化产品和公共怎么写作,真正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2年到2007年在民生方面的投入已达到5151亿元,数量、劳资争议案件受理件逐年下降,刑事案件有所下降,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提升,人民安居乐业.广东用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践,展示了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美好前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新的革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必须大力推进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是改革开放的先导,是促进发展的活力源泉,引领发展的“法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前人没有做过的艰巨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照抄,需要结合实际,通过思想解放,变革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到.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进展到什么程度.没有思想大解放、没有观念大更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很难有大突破,更难有大发展.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过去以“杀开一条血路”的气魄赢得了发展先机.最近,广东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强调要把广东建设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强调要做到“八个解放出来”:全面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从片面追求总量和速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全面把握现代化的综合价值取向,从单一的经济价值取向中解放出来;坚持以人为本,从“重物轻人”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创新发展模式,从粗放型的发展路径中解放出来;发扬积极进取精神,从小富即安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从过分依赖地缘优势及习惯于在本行政区域配置资源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增强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责任感,从先富帮后富责任意识不强的被动状态中解放出来;认清法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保障,从不重视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意识中解放出来.这“八个解放出来”有助于转化成政策、措施、制度和法规优势,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全过程,使广东再次引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第二,必须始终保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实现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必须在思想上保持更加清醒的认识,在作风上始终保持坚定不移的精神状态.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艰难险阻和风风雨雨,不可避免地会引来各种议论,遭遇这样那样的阻力、误解和非难.但越是在非难、指责和压力面前,越是要有决心和勇气,不以一时成败言是非,不因阻力和非议而退缩,不因怀疑和压力而坐失机遇.在非难、指责和压力面前,都以更大的决心、气概和魄力去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成就新辉煌去回答各种非难和指责,敢于冲破传统束缚和各种限制,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以求真务实的行动抓好各项工作.

第三,必须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举措.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宗旨,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目的,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实实在在地创造业绩,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管长远的事,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促使广大干部以更加执着的奋斗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不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使各项政绩真正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最近,广东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配班子、选干部、用人才的重要标准,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善于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建立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和要求转化为可考核的客观指标.科学设计评价指标,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反映民生和社会发展的指标.编制和公布各地区的科学发展指数,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机制,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奖惩、培训的重要依据,使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真正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


作者单位:广东省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姜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