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建造合同》在实际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525 浏览:60024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11-000-01

摘 要 会计准则是对从业人员的一类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南,在建造合同相关的会计工作中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会计准则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与分析,给日后企业的准则实行以及会计准则的更新修订提供一些思路.


关 键 词会计准则 建造合同 实际应用

为了规范建造工程合同的会计核算,更好地贯彻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财政部于1998年6月颁布了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建造合同,而在准则的实现过程中,为了规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2006年我国制定了新会计准则.在准则实施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解释和明确的问题,有些内容需要通过《讲解》的修订进行必要的补充.最终,以《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原有框架及其内容为基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补充和完善,形成了《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 .

一、在估算合同总收入的应用

(一)改善状况

合同总收入是建造项目的首要事项,而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企业与客户没有正式签订成文的合同,或者合同中规定根据实际情况结算的,这直接无法正确在工程完工前进行工程总收入的估算;企业直接将合同变更、赔偿、奖励等额外收入形成的收入,没有取得实际票据之前,就计算入合同的总收入,导致合同总收入的不断变更.

准则规定,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计量,则应区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1)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加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2)合同成本不能收回的,应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不确认收入.由此可见准则主要加强了对收入的确认时点和金额的计算方法,为合同的总收入的合理估算进行了确定,为企业决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着对合同总收入的一些争议,集中体现在对完工百分比的界定上.完工的进度难以界定,企业普遍采用的是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总预计成本的比例,而预算合同总成本仍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并且合同总成本在随着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发生着改变,这直接影响着完工百分比的计算.而其余两种方法都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切实际结果也会有较大的偏差,产生失真现象.

二、在合同预算编制的应用

(一)改善情况

各个企业对成本预算的编制受到企业规模、财务人员水平、编制标准的不同而导致预算的准确率不同.针对这个现象,《会计准则——建造合同》(2006)规定:(1)工程的预算编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配合完成,工程预算部门根据部门预算汇总整理编制合同预计总成本预算,最后要以正式档的形式下发至各部门执行.(2)对预算进行调整和修订时,不得随意调整,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测算休整,并进行风险测算.(3)预算的编制要规范完整、严谨有据.所有数据都需要有合法合规及有合同、会谈纪要或相关档等实质的凭据支持 .

(二)存在问题

合同预算要求的总体情况有一个良好的把握程度,但是预算大部分采用的方法是估测,因此可靠估计合同预算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可靠估计”和“随意估计”的差别并不明显,而可以修正这点的制度给一些企业思想懈怠,认为可以随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同预算的休整,往往带来合同预算与结算时的偏离较大的情况,造成财务失真的现象.

三、在计算发生合同成本的应用

(一)增加了合同预计亏损项目

发生合同成本是指工程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成本费用.发生合同成本中常常具有争议的项目是对合同亏损的处理.因为日常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并不包括工程亏损的计算方法,准则对此做出了补充和说明:准则要求在合同预计发生亏损时,计提合同损失准备.

合同预计亏损是指如果随着工程项目的进行,合同可预计的发生总成本将超过合同收入,就是合同亏损,而预计亏损强调的是应将这部分可预计的亏损情况按照工期折算入当期损益.具体确认时,应按照完工百分比计算当期的工程合同收入,与实际当期发生的工程合同成本配比之后,得到当期的工期亏损,在用估算的预计总亏损去除已经产生的亏损,计入“合同预计损失”账户,在损益表中明显表示出来.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会计准则对工程成本计算进行完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如下问题:工程成本的款项不能及时清算,例如劳务费、材料设备款等,往往无法在成本核算日进行结清,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同时,结算标准不一致,例如存在项目分包和转包的工程中,各项目的结算标准不同,直接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四、结论

《会计准则——建造合同》是为了规范企业的财会核算行为,在施工工程项目中,起着规范和引导的作用.我国的会计准则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更新,更新后的准则对建造合同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与规范,虽然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着细节问题,但是也无可避免.而这些问题相信会随着我国的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也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