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三变”提高习作评改实效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38 浏览:13131

当前,在习作评改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的偏差,存在着评改内容虚缈化、评改主体单一化、评改语言枯燥化等倾向,习作评改教学低效.正视并改进习作评改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评改功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评改能力,构建有效的习作评改课堂.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改进习作评改教学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一、变虚为实,丰实习作评改内容

学生习作的评改内容是多元的,有的侧重材料,有的侧重构思,有的侧重遣词造句,有的侧重规范书写.由于每一篇学生习作都是他们自己的、独特的,因此,评改的内容不应千篇一律,面面俱到,模棱两可,而应因材而定,具体而实在地评价.这就要求在评改习作时,要立足于学生的习作文本,防止套话、大话、检测话,变虚为实,体现一定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习作批改要克服虚、检测、空,倡导实、真、细,要依据具体内容实事求是评改,既要大度地肯定学生习作的优点,又要直白地点出习作中的明显不足,让学生正确、理性地思辩自己的习作.对于学生习作的优点,不能以“优”、“好”、“棒极了”等笼统、模糊评价,而应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如学生在《夕阳下的汀江河》一文中写道“等我静静地看着、看着,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只小鸭子,在如诗如画的江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是这样批道的:“在你的笔下,汀江如诗如画,读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相信会有更多的同学被吸引.”

而对于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既不可以“维护学生习作兴趣”为由,视而不提,甚至违心赏识,也不可以仅作“请描述得具体一些”、“中心主题不突出”等简单评价,而应结合具体习作内容进行有的放矢地评析、指导,让学生思有素材,改有方向.如学生在《校园》习作中,写道“喷水池十分美丽,水柱忽高忽低,落到脸上冰凉的等”,我用旁批说明:“校园的喷水池确实很美,但是,喷出的水柱到底是怎样的,在阳光下怎样,被风吹散后又是怎样的,你能再仔细观察,把它清楚地介绍给大家吗?”这样教师评得到位,学生就能改得实在.

二、变窄为宽,丰富习作评改主体

修改学生作文的过程即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想交流的过程.新课程理论告诉我们,学生也是课程开发者.习作评改的主体不应窄化为单一的教师,应拓展思维,变一为几,让学生、家长等纳入习作评改的主体队伍.这样在习作评改中,不同主体的习作背景不同,评改的视角也就不同,评改也就更加生动、深刻,呈现出精彩的习作评改.在习作评改中,要特别抓好以下评改:

1.自我评改.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习作评改的首席者不是教师,而是习作者.因此,要倡导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自我评改作文.以《放风筝》为例,我指导学生写好文章后,发现本次习作问题所在:事情的经过记叙不具体,缺少细致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于是,我先引导学生对优秀的习作片段赏析,并重点教给学生怎样把文章修改具体的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我修正.果然,学生经过一番认真修改,文句闪动生命活力.如“我的风筝越飞越低,最后一头扎进池塘里,再也飞不起来了”,经自我评改后是“我的风筝飞累了,看到池塘里的水就想痛痛快快地洗澡,于是一头扎进水里,我急忙扯起线救它,可惜它全身湿漉漉的,已呜呼哀哉,再也飞不起来了.”我让他说说这样评改有什么好处?从而让学生明白鲜活语言能让读者身临其境,进而感受到放风筝的情趣.

2.互读互评.学生之间相互阅读、评价,既可增强学生习作评改的动力,又汲取他人习作的经验.在习作评改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不能辩证地评析他人的习作,或“犹抱琵琶半遮面”,评改不到位,或“横眉冷对千夫指”,评改大“越位”,让习作者难以接受.因此,互读互评的关键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评改.我的做法是:在小组互读互评时,我首先要求是“欣赏”,无论再差的习作都必须找出优点,划出波浪线,然后高兴地赞扬对方;第二步用平和的字眼“提醒”,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习作训练要求,提醒对方怎样写才比较妥当;接着进行的自评、自改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互评互改,同学间学会了欣赏,增进了友谊,而且培养了合作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合作能力.

3.家长参评.家长与孩子之前有着特殊的情感基础.让家长参与对自己孩子习作的评价,往往会更加主动、认真,同时也能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话、沟通,增强孩子习作的信心.例如:在改写《游子吟》一文中,有位家长在孩子的评价中写道:“你的文章有很大进步,希望你能够像孟郊那样做个勤奋学习的好孩子”.写《妈妈关心我》的习作,很多妈妈动情地写道:“孩子,只要你理解了我的苦心,我再苦再累也值得!”“平时你好像不太听我的话,看了你的作文,发现你懂事了,我心满意足了”.家长参评为家长和孩子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家长真诚的希望、热情的鼓励都给了孩子极大的力量和信心.


三、变乏为趣,改进习作评改语言

新课程评价理念告诉我们:“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泵.”这就要求评改语言要去成人化,应从学生的角度,改进评改语言的表述.如果在习作评改中,还用“语言不够通顺”、“字迹潦草”、“描写不够具体”等枯燥无味的语言与学生对话,他们就不会感兴趣,也不会接纳评改意见.小学生是感性的,具体、生动而又形象的评改语言,能为学生习作注入“兴奋剂”.

1.创新评价.比如描写“天气真热啊”这一情境后,评改时用“120℃、100℃、80℃”的借代方法来评价习作的水平;写“我教华老师——”时,评分等级是:“师傅、大师傅、特级师傅”,让学生在新奇和幽默中享受评价的乐趣;对出色的习作奖励一只“大苹果”,或画上一只翘起的大拇指;对有进步的习作送给一粒糖果.评改语言不再刻板、单调,因另类而充分活力,为学生喜欢、认同.

2.“夸张”评价.于永正老师说了一句话:“老师的表扬从来不会用过头的.”当我向学生宣布“只要做到题目居中,每段开始空两格,没有错别字,没有病句,不管文章长短,就是一百分”时,学生惊讶地张大嘴巴.许多作文困难的学生,第一次觉得好分数也可能夺到手,增强了积极性和学习的投入.在批改作文时,用波浪线把写得好的部分画出来,一个好词语就加十分,一个出彩的句子加三十分,一段生动的话加六十到一百分不等,这样最高的有三四百分.

3.真情评价.评语是老师与学生心灵对话与情感沟通的桥梁.教师的评语不仅只对着习作,而应真情关切学生的情感.有位学生在习作中写道:“有一次,家里写了一个西瓜,母亲(后妈)连忙叫我出来吃.她怕弟弟(后妈生的,才四岁)吃光了,先把中间一块大的给.我愣住了.我发现母亲对我真挚的爱,我好感动,瓜还没有吃,甜已经飞入我的心田.”我的评语是:“好!让老师也心里发热,不是亲妈,胜似亲妈,好好爱你的妈妈吧!”我想学生看到这些评语后,肯定心情激动,会更喜欢作文,习作就能敞开心扉,倾诉真情实感了.

总之,在小学生习作评价时,教师要克服“虚”、“窄”、“乏”的不足,在“实”、“宽”、“趣”等三字多下功夫,改进习作评改教学,就能提高习作评改实效,进而优化习作教学.

(责任编辑: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