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社会的衔接之变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743 浏览:105951

贾明涵的办公桌被窗外洒下来的阳光照得格外明亮,他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一组数据的动态对比图,图表周围的数字蹦来蹦去.阳光温暖得有些刺眼,贾明涵闭上眼揉了揉太阳穴,脑子里又快速复盘了一遍早先就做好的数据模型,突然间,伴随着“咚”的一声提示音,他收到了一封新的电子邮件.贾明涵很快看完,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

看上去,贾明涵变得很兴奋.他几乎是跳着脚推开了自己办公室的玻璃门,向外面的同事们宣布:“感谢各位过去一个月来的努力,根据销售部今天反馈的消息,我们三天前新推出的智能手环在市场上大获成功.”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很快就感染了这栋位于北京某经济开发区内的三层小楼.

作为一名85后,贾明涵在武汉一所著名高校的金融系毕业之后便进入了这家创业型的可穿戴设备公司,他在公司内的工作内容,正是时下“不明觉厉”的数据分析工作,而且还是玩“大”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算是国内最早的一批“大数据工作者”.

从进入公司开始,贾明涵就领着一票人,通过对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各类数据,进行抓取分析、提炼规律、发现洞察的方式来协助公司的市场营销、产品生产以及销售渠道,并为最终决策提供支持.就在一个月前,他的团队为配合公司一款新产品的上市计划而开启了一项全新的舆情监测项目,销售部的反馈再次肯定了他的工作价值.

许许多多的贾明涵和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正是当下这个大数据时代的缩影.一个个用数据武装起来的社会组织或是商业组织,正在成为常态.

迎接数据社会

随着数据化的广泛加深、数据量的迅猛增长,数据几乎已经渗透到了实体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某种意义上看,我们所处的实体社会今后将越来越多地用数据来表达.

按照常规的逻辑分析,数据的流转将从实体社会产生并进入到实体社会中,然而数据的特点在于它是一个至小、至实、至真的逻辑单元,而在大数据的环境中,以数据为基础的量变到质变成为了一个高概率事件.

设想一下,当对这些至小、至实、至真的数据,叠加入场景,再进行分类、整合、交换之后,数据将会转化成全新信息.基于这些新信息再分析、整理、提炼,便可以发现新的规律、产生新的知识并创造新的价值.

建构在新规律、新知识和新价值体系上的,源于数据单元的社会,我们将它定义为数据社会.

数据社会之源

“01101100等”这是人类和“埃尼阿克”(ENIAC)沟通的语言,彼时,这个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重达30吨的庞然大物,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学院揭幕典礼上表演着它的“绝招”——在1秒钟内进行了5000次加法运算,这比当时最快的计算设备的运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

上面这个场景,发生在1946年2月15日,“埃尼阿克”也是这个星球上的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

早年间的电脑行业中,其实并没有独立的数据的概念,数据和应用程序是被捆绑在一起存在的.上世纪60年代,随着IT系统规模和复杂度的逐步变大,数据和应用分离的需求和呼声高涨,同时,数据库技术开始萌芽并迅速蓬勃发展,应用程序和数据实现分离,使数据与应用程序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上世纪80年代, “大数据”的概念首次在美国被提出,引发了企业界和学术界对大数据的深入探讨.

数据的“独立自主”之旅几乎与全球数字化浪潮的进程同步,互联网的出现和大面积普及使得数据自主和数字化这两个层面的演进速度都得以大大加快.2000年3月,以技术股为主的NASDAQ(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攀升到5048,网络经济达到巅峰状态.可以说,这也正是全球数字化浪潮的第一次高峰.

然而,从这一刻开始,我们所熟知网络股泡沫开始破裂,纳斯达克指数狂泻不止,于2002年8月见底,最低报1108.49点.熊市历经950天左右.尽管互联网经济遭遇了过山车似地发展,然而,数据这一逻辑单元,却在互联网的催生下迅猛发展,并且没有受到互联网经济颓势的干扰,而是完美逆袭,实现了爆炸式的增长,而且不仅仅只是在数量这个单一维度上.

2001年,Gartner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数据的爆炸是“三维的”、是立体的,这三个维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同一类型的数据量在快速增大;二是数据增长的速度在加快;三是数据的多样性,即新的数据来源和新的数据种类在不断增加.

这样的数据增长已经大大超出了人类的预期和想象.谷歌首席经济学家哈尔·范里安曾指出,人类社会每年生产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了,大到已经无法用准确的方式统计现有的数字信息总量.他估计2000年新产生的数据量在1000PB到2000PB.而到2010年,仅企业一年新存储的数据量就超过了7000PB.

另外,我们要面对的一个现象那便是信息数据化,2000年数字存储信息只占到全球数据量的1/4,另外的3/4存储在报纸、唱片、磁带这种物理媒介上.而到2007年,所有数据只有7%在这些物理媒介上以模拟数据存在.而到2013年这个占比还将降到2%以下.

大数据的出现顺理成章.IT巨头无疑是将这个真实社会推向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的主力旗手,乐此不疲地将各种产业价值链架设在这样以IT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架构的平台,让数据在这个网络价值链上传递、交换、增值.

一旦这种设想实现那么传统B2B企业对产业价值链的控制权将转移到这些掌握网络价值链和洞悉数据源的信息科技巨头手中.

当我们来观察传统IT由英特尔、微软等企业对IT行业应用架构的驱动;Google、亚马逊、Facebook开始兴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组织技术联盟,提出技术标准;阿里巴巴、新浪、腾讯、百度合纵联横提出天蝎计划,重塑供应链协作模式;苹果从智能终端出发、对现有通信网络正重新设计,引入突破性技术解决容量危机.

互联网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正替代传统B2B企业,成为产业链源头.大数据爆炸引发的产业重构正在进行中. 全产业重构

“有些时候,想要赢得上司的尊重,就只能违抗他.”Frank面无表情地回答道.刘逸寒是一个美剧迷,他总是会在周末的下午时光回味着这部热门美剧《纸牌屋》,该连续剧自推出以来热度不减,在美国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最热门的在线剧集.

比这更热议的是拥有这部连续剧版权的世界上最大的在线影片租赁怎么写作商Netflix.人们在问“Netflix是否知道《纸牌屋》会火呢?”的同时,又有一种声音在回答“Netflix几乎比所有人都清楚大家喜欢看什么.”

这样的成功部分人士会将它归因于Netflix海量的用户大数据积累和分析,以这种方式是否能成功预测到《变形金刚4》的成功我们不得而知,但大数据的确正在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每个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一个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资产.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互联网数据的海量爆发,对互联网公司从技术架构到组织管理架构都造成巨大冲击,也让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悄然改变.互联网公司如百度、腾讯、新浪、开心网、人人网等公司在提供一定的开放端口给第三方作为应用开发,另一方面对于数据保护程度不亚于对企业资金的控制.

从表面上看来,大数据发展的天平倾向了那些拥有数据的大型公司,其实,大数据激发了新一波的互联网创业潮,不管它们能否成为巨头,这些创业公司在用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商业的无限可能性.

这也诠释了大数据产业的另外一个特点:胜负手并不在于谁掌握着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谁能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大数据产业的另一个机遇便在于用新的处理模式来处理数据获得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这些能力、这些洞察,可以让我们优化出一个更好的企业未来,甚至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社会.


数据生产力

在梅普尔的办公室里最显眼的是墙上的这几百幅地图,地图上插着大大小小颜色不一的各式大头针.此时,梅普尔正叼着烟头全神贯注地盯着其中的一张地图,在许久的凝神思考之后,梅普尔拿了一个颗红色的大头针坚定地插在了地图的一个点上,并念念有词地说道:“就这里吧,这将是我们两天后伏击的地点”.

杰克·梅普尔是纽约市交通局的一个警督,他用不同颜色的大头针标注在纽约地铁地图上来跟踪地铁抢劫案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分析其中的原因和规律.梅普尔将这个地图成为“预测未来的图表”.1990年,“预测未来的图表”引起了新任局长布雷特的注意.他认为梅普尔的方法很靠谱,于是在地铁范围内全面推广.第二年,纽约市的地铁抢劫案发案率下降了27%.这便是数据分析引入到治安管理工作领域的首次应用.

如果复制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到现在,梅普尔肯定会在自己的手机上把大头针插满地图,并且通过twitter、Facebook或者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分享,抢劫案发案率将会被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

再递进一步,在大数据时代里,人人都可以是梅普尔,而且都会分享自己的大头针,那么对于这样的信息量,市政机构预测未来、制定新的警力部署或者是构建新的城市地铁格局的决策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2011年6月,麦肯锡发布了名为《大数据:下一个竞争、创新和生产力的前沿领域》的研究报告.在这份长达150余页的报告中,其主要观点囊括了大数据对国民经济部门生产效率的推动、大数据的快速增长及IT技术对产能的贡献率等等.

根据该报告显示:大数据已经对美国健康医疗、欧洲的政府公共管理、个人位置数据、美国的零售业及制造业等五个部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影响.所有领域的企业数据存储量至少达到了100TB数量级,并且多数部门已经超过了1PB.物联网产生的数据量将伴随着安装在汽车、零售、物流、安全、应用工具领域传感器数量的增加而增长.此外,报告还指出了,在今后的五年里,物联网传感器的部署量将以30%的速度在全世界增加.

在实体社会数据化程度逐渐完善的今天,建立在数据生产力、数据决策力的基础之上的新价值体系社会,正在悄然成型.

没有人能准确地预测未来,但在大数据时代的语境下,制造、农业、建筑、交通、医疗、金融等等领域的未来面貌却依稀可见.机会永远都在,只留给看得到、抓得住的人.

“要看见未来,大数据恰是最好的望远镜.”阿里巴巴集团商业智能部副总裁、数据委员会会长车品觉说.正是因为有了大数据,才有了对过去和曾经的理解,有了对当下的判断和实时处理,最后才能导出对将来的认知.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