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的婚姻观

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01 浏览:17674

最近出台的《婚姻法》新司法解释,引发了沸沸扬扬的争论.在各种误读与澄清之后,有一点变得明晰起来:婚姻中男方的父母才是新司法解释的最大受益者.多年来,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生儿是建设银行,生女是招商银行”,即在男方提供婚房的风俗下,老人往往要倾其一生的积蓄为儿子准备婚房.就预期行为而言,新司法解释有助于扭转“建设”对“招商”的不平衡趋势,形成男女双方共同投入“建设”的新风尚,这不仅更加公平合理,也还可能强化同甘共苦的凝聚精神.

女性在婚姻中的角色和地位,是讨论的另一个焦点.在一种地摊文学式的典型故事中,总有一个事业发达却负心背叛的丈夫,抛妻弃子带着房产与年轻的“小三”再婚;也总有一个为操持家务、相夫教子而放弃工作的妻子,离异时已经人老珠黄且一无所有.有专业律师后来澄清说,婚后所有收入都是夫妻共同财产,哪怕妻子完全不工作,也享有丈夫收入的一半,当然也就占有房产在婚后按揭部分的一半.因此“操持家务,相夫教子”与丈夫的工作在经济上是等值的,何况还有孩子的抚养费以及离婚“过错方”的补偿费,说“一无所有”是在夸大悲情.但即便如此,人们还是感觉丈夫与妻子的命运截然不同.于是有人感叹:为什么婚姻中受伤害的总是女人?


有调查研究发现,中国离婚率连续多年攀升,主要是婚外情所致.而出轨的丈夫远多于妻子,这也意味着介入婚姻的“第三者”以女性居多.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每一个伤害女人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性帮凶?有人说,这是年轻女子对中年妇女的掠夺;也有人说,年龄并不重要,姿色魅力才是“凶器”;更敏锐者发言:不要唱什么“女人何必为难女人”,妻子和“小三”都是受伤害的牺牲品,罪魁祸首还是那个负心汉.这类议论,表达了对男权主义现实的伤痛体验与不满.但反讽的是,许多女性在反抗男权的同时,仍然肯认男权主义的观念:男性应当以事业立足,他们的成功应当体现为物质财富;女性应当在家务和抚养孩子方面做出更多贡献,但这被女性自己也视为低等劳动,而姿色魅力才是女性最大的“资本”,应当用来交换、保护或争夺财富.

另一些言论,则反映出新女性的独立自强精神.她们为新司法解释叫好,因为她们本就反感“做得好不如嫁得好”的陈腐说法,蔑视“傍大款”的轻贱作为.新女性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有人倾向于“不婚主义”,她们要求自己在经济上完全自食其力,即便发生恋情,也要让感情与物质财富完全脱离关系.也有人乐观地相信“真爱无敌”:真心相爱是幸福婚姻的惟一法宝,爱情能打败房子、打败七年之痒、打败“小三”的诱惑、打败一切.更多的人主张男女平等的婚姻,相信“做得好才能嫁得好”,女性绝不放弃自己的事业,丈夫应当共同分担家务.

围绕《婚姻法》新司法解释的各种观点,反映出风险社会中各种价值观念的杂陈交错.婚姻高风险时代,伴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的来临,汇入了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性的离婚率上升趋势.根据美国婚姻史家库兹(Stephanie Coontz)的研究,传统社会的婚姻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保护,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以爱情为基础与核心的现代婚姻,本来具有内在的风险,在现代化进程中体现为离婚率的上升.公私领域的分离,使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很少受到婚姻状态的影响;高度流动的社会,减少了“熟人”社群对婚姻的干预压力;安全避孕措施,降低了“性自由”的代价;女性教育水平与就业率的不断提高,使她们在经济上更为独立;家用电器(洗衣机、微波炉)、加工食品以及快餐业的发展,使得男性在生活上更容易自立,因此传统婚姻中的彼此依赖――女性对丈夫的经济依赖以及男性对妻子的家务依赖――被大大缓解.所有这些现代转变,都在瓦解以往维护婚姻稳定的“非感情因素”.

但好消息是,在现代婚姻中战胜风险的夫妇,往往具有更为亲密和彼此满意的关系.婚姻是对爱情的考验而未必是墓地,因为最深沉的爱情不只是渴望倾心相吸,也向往天长地久.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