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角度网络语言

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805 浏览:31539

摘 要: 网络语言,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方面,总是跟随着社会的热点事件,它贴合当代的“草根”一代,使得大众对它大力追捧,同时也对社会媒体和传统文化造成了影响和冲击.网络语言毕竟是“双刃剑”,它有独特的优点,有值得追捧的魅力,但也有其不规范、不合理的地方和一些低级粗俗的内容.因此,对网络语言的正确认识和适当引导是必要的,同时也应发扬它积极有利的一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社会功用.

关 键 词 : 网络语言现象研究 解构性叙事 对媒体及传统文化的影响 正确认识 社会功用

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日益普及,网络交流这种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逐渐受到欢迎.网络交际与以往交际方式不同的是,它完全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正因它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和独特的魅力,这种全新的高科技交流方式正在风靡全球.随着、BBS、网络论坛、虚拟社区等网络载体的出现,网络交流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与之相应出现的网络语言也极大地影响着21世纪信息生活中的人们.

网络语言,代表了一种网络文化.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网络论坛等各种应用场合,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它来源极其广泛,大多取材于方言俗语、各门外语、缩略语、谐音、误植,甚至符号等等,属于混合语言,通常使用注音文字或俗称的“火星文”.而且又由于语言及文化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因特网语言.由于字形怪异,对于不甚了解的人来说,又被称之为“脑残文”.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从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之后,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的网民开始沉浸在网络之中,他们以隐匿的身份流连忘返于虚拟的人生体验,使用自由随意的语言,放纵在现实世界中有所顾忌的思想,也凭借异化的语言来宣泄现实情境中不敢表达的情感,释放紧张的压力和各种不满的情绪.在追求个性和反传统精神的支撑下,“去身份化”①的网民们刻意与传统文化的含蓄严谨背道而驰,在网络空间中的随心所欲、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运用网络语言瓦解性的功能,网民们从事着对传统主流话语的颠覆和解构,从而制造出滑稽、荒谬或相反的语言效果.互联网风格的解构性叙事,闹剧式地挑战着主流话语的权威.

这些都在2009年创造的流行网络名词“”、“被就业”等,以及2009年的网络流行句“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草泥马”、“河蟹”等传播率很高的网络语言中,可见一斑.这里特别是“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一句来自百度贴吧魔兽世界贴吧的一条只有这句标题,帖子内容也只有“rt(如题)”的一个帖子,却是在短短一天时间内引发了800万点击,30万回复.甚至一度使得网站运营商被迫关闭该贴几次,被称为中文网站的神话.并由此引发公众对“群体性无聊”这一话题的讨论,然后网民纷纷借此再加以引用,在各大论坛的回帖中改写为“楼主你妈叫你回家吃饭”“XX你妈叫你回家吃饭”等等.

在这个人本可以越来越近,然而却越离越远的世界中,人实在太压抑,太寂寞.当某一个点被触动时,竟会引来一群人的围观.因孤单而狂欢,于是乎,众人狂欢着自己的寂寞.这样的情绪需要宣泄,即是用了一种最隐秘、最不可思议的方式,也被世人察觉.这样的语言,是变了形的状态,是所有被压抑的心灵共同寻找的宣泄口.当这种宣泄口一旦被找到,必将如来势汹汹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

而随着我们对网络语言的了解深入,我们发现,基本上每一个流传度很高的网络语言背后都是公众对某一事件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情绪.

好比上面提到的“”②就是2009年2月,云南青年李乔明(也有媒体写作李荞明)死在看守所,警方称其“”时撞墙.很快,也因此火了起来.网友们一边讨论这个游戏的危险性,一边大量发帖“”.

而“被就业”则听起来更戏剧,它源自于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由于“太兴奋了”,因此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引起公众的质疑和思考,并由此引出“被小康”、“被捐款”、“被代表”、“被失踪”等一系列话题.“贾君鹏”事件则是因为一款网络游戏《魔兽世界》在更换写作技巧商之后因为审批原因无法继续游戏,导致大量玩家群体性无聊的结果.2009年下半年十分红火的“寂寞”也是如此.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逐步稳健地步入小康社会,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条件下,公众也逐渐要求更高的精神生活,上网人数也是直线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语言在网民的极富创意影响下,紧跟时代的最新动向,显得十分个性并且贴合“草根”本质.

于是,网络语言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影响到媒体和传统文化的发展.

这种影响在青少年类报刊、时尚类报刊上的反映尤为明显,如《中国青年报》穿插网络语言和卡通图像的爱情故事《偶与MM》,文图并茂,诙谐有趣,连载六十多期不断,既活跃了版面,又暗合了青年读者的阅读兴趣.再如《安徽商报》追求都市小资时尚情调的“橙周刊”,曾刊登一幅图片,一个老汉指着一只老旧的铜壶发问:“这是什么东东?”.在版面信息的传递上,传统与时尚并存,庄重与诙谐并举,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快感.


网络语言进入传统媒体,拓宽了传统媒体在语言选择上的自由度,使传统媒体进行语言表述时,在话语的选择上有了更大的空间.这主要表现在可选择更多的词汇更丰富地表达意思,被选择的词汇一般都具有高度的新鲜性.如现在许多报纸的副刊、时尚、休闲版面上,发源于网络,有别于传统笔名的四字式、五字式笔名风行一时,《合肥晚报》休闲时尚周刊曾频频出现的“半坡的小鱼”、“昔日青青”、“相山居士”和体育版面言论专栏出现的“晓和飞刀”等等,这些笔名不仅符合青年人强烈要求表现个性的心理,还体现出丰富的、无以言说的内在涵义.如“半坡的小鱼”应是作者在虚拟的世界里渴望自由却在现实中陷入困顿的状态;“昔日青青”则表现出一种怀旧的情愫;而“晓和飞刀”则为现实中拘谨的性格却渴望在江湖中行侠仗义,快意恩仇,表现出一种“大侠”的豪气之态. 但是,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传统美德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网络因其虚拟性、遮蔽性,很容易使交流者放心、放松甚至放肆,自然也就导致了恣肆放纵、不文明不道德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有的不守口德,随意谩骂和进行人身攻击,扰乱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有的为使自己受到别人的重视故意发表反调言论、表现另类性格,与现实社会的行为规范存在明显冲突.有的肆意诋毁、无端诽谤已有历史定论的古圣先贤,这无疑是在误导青少年的道德价值取向.有的甚至粗话、脏话连篇,丧失起码的文明,如兰州烧饼(LZSB),“草泥马”等等.

网络语言利用以上谐音、缩略、借代等修辞方式,从多个侧面反映了词汇在网络应用领域中迅速发展并变化着,且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各种修辞手段,达到交际快捷、便利,语义更加丰富和表达形象简约、生动的效果.但由于其出现和使用带有较大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它必然会对现实生活中所使用语言的规范造成一定的冲击与影响.

传统语言具有准确性.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字、词、语句都有其规范性,基本都能找准和用对其确指的含义,不易造成混淆或歧义现象.而网络语言的运用中大量存在着缩略的修辞手段,尽管它是为适应当前高速运转的快节奏生活方式,但过于滥用却容易造成词义表达模糊,也直接影响到交际的效果.如:网络语言常用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来代替该词,甚至专门用拼音字母来代替汉字,由于表意不清,同一个拼音缩写有多种含义.如:PP即是“片片”的缩写,代指照片,又是“屁屁”的缩写,代指臀部.二者含义差别很大,人们在使用中就很容易造成混乱,难以分清.

“网络用语”的创造者们与使用者常常信手拈来,加之网上交流的即时性,他们往往牺牲语言文字的规范性,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如“很受伤”、“好春天”这类不合语法规则的短语泛滥;把“尴尬”写成“监介”,用“酱紫”代替“这样子”.这样不仅破坏了语言原有的规范性及纯洁性,也给人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双刃性”,正如月有阴晴圆缺,网络语言自然也不例外.我们得认清,网络用语是具有它独特的魅力的:它贴近时代,紧随潮流,迎合青年人追求新奇和标新立异的心理需求并且使用起来简洁便利.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如前文所述:随意性大,缺乏规范性.有些甚至对传统语言形成了挑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不利,造成语言理解的障碍等等.对于网络语言的评价,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应一分为二地分析,用辩证法来看待它,认识其实质.

今天,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有其生存的空间以及相对固定的使用群体,它的存在是有它自身理由的.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它本身也凝聚了许多文化积淀.通过语言,人们表达情感,交换观点和认识,共同促使语言走适应社会发展的道路.而且,语言绝不是静止、停滞不变的,是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网络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同样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因此,对于目前流行的网络语言,也不能一禁了之,不仅要区别在哪些场合和时间可以使用,还要区别哪些网络语汇适合吸收进入汉语言,毕竟语言是随时代而不断丰富进步的.

尤其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手段,其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信息.人类是“语言的动物”,为了达到最有效的沟通,使语言这一交际工具发挥出最大的功用,网络语言的丰富生动,极具表现力,酣畅淋漓且不乏创意和生动活泼,进一步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为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创造出宽松的环境.在这一方面来说,网络语言也有它自身的社会功用,值得提倡.

最后,网络语言随网络的普及已成席卷天下之态势,其发生、发展都有其特殊的原因和方式,尽管对其态度不一而足,我们也大可不必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而应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应对,一方面积极研究并倡导网络语言中有益的一些词语,及时为传统语言注入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严格限制和摒弃那些低级粗俗和过于脱离人们现实生活的语言.从其“双刃性”来准确地认识它,倡导和吸其精华,限制和剔除其糟糠.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网络词语符合规范性的要求,又使语言更加鲜活、生动,满足社会发展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交际方式的需要.

总之,面对当前正流行的网络语言,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既持乐观态度,又要严肃对待.既对它微笑,保持必要的宽容,又不能肆意放任它自由发展、不回避其缺点,对它进行合理的规范,同时积极挖掘其有利的一面,这样才让它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起更大的作用.

注释:

①去身份化并不意味着身份失去了社会意义,它同时也是再身份化的开始,即建立新的身份资源关联、提出新的权利诉求或设置新的社会限制并加以合法化过程.

②,原意为捉迷藏,属南方方言,北方则称作“藏猫猫”,现为网络流行语.2009年2月,云南青年李乔明(也有媒体写作李荞明)死在看守所,警方称其“”时撞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