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建设与网络政治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730 浏览:104901

摘 要 和谐社会是系统工程,是综合和谐,包括各个方面.网络政治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实现网络政治和谐能够促进和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关 键 词 和谐社会 综合和谐 网络政治

作者简介:梁崇,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政治.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5-180-02

2004年9月19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专辟了第七章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对和谐社会进行了描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和谐蓝图;网络作为新时代科技发展的骄儿,它极大的影响了当代社会.它的衍生物网络政治也应运而生.面对这一新起的领域,我们应引导其实现“和谐”,这对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无疑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和谐社会是系统工程,综合和谐

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P.“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Q“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R,“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S.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许多子系统,如经济系统、政治系统、文化系统等.并且要求它的各个子系统内部和各个子系统之间都处于一种和谐状态,这样综合作用的结果,才是整个社会的和谐,即和谐社会,因此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综合和谐.

二、网络的社会性

网络空间又称在线空间、塞博空间、电脑空间等等,是指“基于全球计算机网络化的由人、机器、信息资源之间相互联结而构成的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活和交往的虚拟空间”T.网络空间是由人基于需要而开发的,网络空间所需要的各要素:机器、信息等都是由人开发出来的,最主要的是,若只有机器和信息,网络空间还只能处于静止状态,这两者都是由有血有肉、有头脑、有思想的人掌握和控制的,并且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是根据人的需要逐渐提高和完善的.

从表面上看,网络是人与物的关系,可是电脑这个物中所呈现出来的一切都是由人操纵控制的.从信息的输入、传播、接收、评论等都是由专业人员、信息需求者完成的,只不过他们的身份比较隐蔽,是一个个的“无名氏”而已.齐美尔说过:“当人们之间的交往达到足够的频率和密度,以至于人们相互影响并组成群体或社会单位时,社会便产生和存在了”.U网络完全符合这一说法,虽然在形式上表现为“人―电脑―人”的关系,但本质上仍然是“人―人”的关系.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如上面所说,网络已经表现为“人―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性的人―社会性的人”因此网络具有社会性,可以称网络空间为网络社会.

网络具有现实性.电脑,网民这些东西都是显而易见客观存在的.对于网民来说更不要说“网虫”了,每天的上网生活已经充分说明网络社会是现实的.随处可见的网吧,铺天盖地的的宣传和报道,使那些没有上过网的人,也能充分认识到网络社会的存在.

网络社会是社会的一种形态.作为人与人交往结果的“网络社会”,本质上等同于“日常社会”.它是日常社会的一种特殊状态.由此而言,社会就是普遍性的,社会所具有的一切性质,网络社会内部都具有.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而是生活在真实的现实社会中.那么网络社会也就天生地具有“网络政治”这一个子系统.

三、网络政治与现实政治的关系

现实政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和谐的现实政治生活,才能达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这些具体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实现现实政治和谐.

对于网民来讲,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对于某个问题可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是在网络这个平台上上,则可以直抒己见.当对于某个政治话题,大多数网民的观点趋于一致时,或相约要采取统一行动时,就具有了现实政治的功能,对于现实政治就有可能发生作用.

网络政治和谐是大多数网民对于现实政治在总体上予以肯定,或是对于政府的网上政策、倡议、号召能予以遵守或执行,或是网民在现实社会中的的关切或批判能及时得到政府的反馈和解决的这样一种状态.

而达到了网络政治和谐状态,可以使网络成为广大网民政治意愿、政治心理和利益的表达平台,成为扩大网民的政治视野和眼光的途径,在这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政治技能.“互联网将为政治参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激发政治参与热情,提高政治参与能力,丰富政治参与结构,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完善政治参与手段,继而全面提升政治参与质量,推动政治化进程.”V


政府则可以“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对于网民对政府提出的批评,要闻之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实现网络政治的良性发展,则可促进“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W这一和谐社会目标的是实现.

托夫勒在1983年的《预测与前提》一书中曾预言:“千差万别的第三次浪潮需要更高水平的信息交流.多样性和变化越大,信息就越多,用以处理信息的技术也就越发达.这种反复循环,是势必要导致社会出现更大的多样性和更多的变化,这就是推动信息革命的强大力量.”可见21世纪是信息社会,而网络是信息社会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化的前景浩浩荡荡,不可阻遏.

“必须强调一点就是在发展和谐社会中,政府必须起到主导作用.中国的和谐社会必须在政府的引导之下,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加强公共管理才能实现.”X因此我们党和政府要积极利用和建构网络政治平台.大力进行网络政治建设,以促使达到网络政治和谐状态,以此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途径,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注释:

P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百问.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Q.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人民日报.2005(2).

R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S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T刁生富.试论网络空间的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人大复印资料科技哲学.2001(11).

U袁亚愚,詹一之.社会学―历史理论方法.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

V吴志华.政治学导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W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百问.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X张秀兰,徐月宾.和谐社会与政府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5).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