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61 浏览:11199

[摘 要]新时期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退步变为现实的伟大实践创造中提出的,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 和谐理论创新 实践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后,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断.1957年,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要求学会用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解决与党派的矛盾,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以解决全国城乡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等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创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和继承我们党在社会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并借鉴传统和谐思想的有益成分.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这一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理论将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各方面都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贫困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甚至社会冲突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原因.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减轻贫困,才能有效地医治许多社会疾病和消除社会裂痕,才能实现社会的健康与和谐.而生产力的发展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措施.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主义“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同志也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且要加快发展.同志反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所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是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的社会.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一方面,和谐社会不仅仅是一个阶层、一个地区、一个领域的和谐,而是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是各个阶层、地区、领域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反映,是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另一方面,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结果.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政治,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提高法治社会的水平,使政治文明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人民群众不断需求的精神文化食粮,使精神文明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同时,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又为三大文明营造了稳定、协调的发展环境,提供了不竭的动力,能够使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携手共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业.这正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实践和升华.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社会活力不断增强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社会活力的构成大体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社会主体的活力,表现为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二是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直接构成要素及其资源的活力,如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条件的控制和改善、新的知识、思想、文化的形成与创造等等.三是社会生产、生活运行方式和机制所具有的活力、能够实现社会系统的自我延续、自我调控、自我更新并发挥其功能.这三个层面不可分割、互为前提,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力量与动力源泉.社会主义社会的活力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本身等方面.在经济上要有发展活力,这是最主要的.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经济发展的观念和体制弊端,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愿望和热情,形成有利于创业的环境,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涌流;在政治上要有活力,引导和激发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在文化上要有活力,培养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的社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实施有序的社会管理,对于推进社会整合,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对于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实现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战略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着眼推进配套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法治,这些工作都不是某一领域单独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进配套改革.如促进社会公平,从横向看,它包括经济利益公平、政治权益的公平、社会公共产品享有的公平;从纵向看,它包括机会公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过去,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分配结果的公平方面,强调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其实,没有政治体制、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相配套,就难有机会公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同样也就难以实现分配公平.进一步说,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各项社会体制的改革,彼此之间也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所以,只有从整体上推进机制、体制改革,使各项改革配套进行,才匝利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还要看到,改革不配套,正是造成社会发展不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还要加强新形势下的对敌斗争,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全体人民的共同要求,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对敌斗争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对敌斗争的水平;要切实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完善国家安全战略,抓紧构建维护国家安全的科学、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坚决粉碎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

相关论文范文